APP下载

孩子,希望你被不公正地对待过

2017-03-25崔忠洲

家教世界 2017年29期
关键词:罗伯茨大法官磨难

文/崔忠洲

孩子,希望你被不公正地对待过

文/崔忠洲

2017年6月3日,美国史上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在他儿子的初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篇轰动了美国的毕业致辞,以至于一向以高品味著称的《华盛顿邮报》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罗伯茨大法官本年度最好的作品,不是某个案子的判决书,而是在儿子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这所名叫卡迪根山(Cardigan Mountain School)的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寄宿男校,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此前在美国教育界籍籍无名。若非这次独特的致辞以及致辞者所居的重要职位,该校吸引全美乃至全球眼光的时间可能还要推迟无数年。

那么,招致如此高关注度的致辞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这篇致辞并非通篇追求标新立异,引起话题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首先看看这一部分是如何说的。

“2017级的学生们,你们已经度过了人生里程碑式的一站,祝贺你们!然而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这算是你们人生最容易的时光了,虽然连这也已经成为了过去。

通常,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都会祝你们好运并送上祝福。但我不会这样做。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在未来的很多年中,我希望你被不公正地对待过,唯有如此,你才真正懂得公正的价值。

我希望你遭受背叛,唯有如此,你才领悟到忠诚之重要。

抱歉地说,我会祝福你时常感到孤独,唯有如此,你才不会把良朋益友视为人生中的理所当然。

我祝福你人生旅途中时常运气不佳,唯有如此,你才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理解你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命中注定,而别人的失败也不是天经地义。

当你失败的时候,时不时地,我希望你的对手会因为你的失败而幸灾乐祸,唯有如此,才能让你意识到有风度的竞争精神之重要。

我祝福你会被忽视,唯有如此,你才会意识到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我祝福你遭受切肤之痛,唯有如此,才能让你感同身受,从而对别人有同情的理解。

无论我怎么想,这些都将在生命中必然发生。而你能否从中获益,取决于你是否能从你的不幸中领悟到想要传递给你的信息。”

可见,这部分致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一反惯常的做法,并不是祝毕业生们“好运”,而是祝他们遭受各种不幸!

那么,这种“负能量”教育的时机把握的是否合适?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根据人的成长周期,总结出了人生所要经历的八个阶段:婴儿前期(0~2岁)、婴儿后期(2~4岁)、幼儿期(4~7岁)、童年期(7~12岁)、青少年期(12~18岁)、成年早期(18~25岁)、成年中期(25~50岁)、成年后期(50岁以后)。每个阶段都要经历一些最为主要的心理矛盾,需要人们正确地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在后来的人生中形成某些障碍。比如,在婴儿前期(0~2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心理矛盾为“信任与怀疑”,如果这个矛盾没有得到顺利解决,孩子就会形成胆小、惧怕外物等性格;相反,则会形成恰当的“希望”的美德。

罗伯茨大法官演讲时所针对的听众是初中毕业生,这个年龄段属于青少年期(12~18岁)。在埃里克森看来,这个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这个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那么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否则,则会形成不确定性、无归属感、为人冷淡、冷漠、缺乏关爱意识等问题。

应该说,在这个时期之前,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基于最为基本的生理性需求,吃饱穿暖对他们更为重要;而到了这个阶段,一些抽象的观念意识需求开始变得迫切,包括罗伯茨大法官在致辞中所提到的那些观念。这些观念的成长,表明个体开始真正对自己的存在进行思考,而不再仅仅依赖于老师、乃至于家长们的简单灌输,即他们需要解决自我同一性的问题。而成长的“代价”,则是人们常常所说的“叛逆期”。其实,叛逆期的形成,既是可喜的事情,也是遗憾的事情——可喜的是,孩子的个体意识在正常地成长;遗憾的是,家长们并没有跳出原来的教育惯性,“与时俱进”地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而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人的认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因此,在教育的内容、方法、策略上都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做适当的调整,即便做不到引领,也不能太落后。

罗伯茨大法官这部分致辞的内容,恰恰是那些抽象的认知观念与价值。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跟孩子们说这些观念,孩子们才能真正去思考与理解。换言之,如果说得过早——比如在幼儿园时期——则无法促使他们去思考、去认同、从而去追求。如果说得太晚,错过了这个阶段,其后果将如同埃里克森所说的那样,孩子们有可能会成长为没有关爱意识的一代。

罗伯茨大法官是把这些价值的获得,置于与之对应的困境与不幸中,认为只有对那些不幸有更深的感悟,才能够认识到相应价值的可贵性。有对比,才能更为凸显。这恰如一个弹力球,你给予它更大的力量,才有可能看到更大幅度的反弹。要获取这些价值,那么就需要经历相应的磨难。

这些磨难,无论你愿意不愿意,都将会在你的人生旅程中出现。早做准备,则可能会少受被动,从而对那些磨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所以,罗伯茨大法官的致辞,虽然其中充满了许多看起来是“负能量”的东西,但恰恰表达了一些“正能量”的追求,而且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们的认知特点,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因而才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誉。

对照我国的现实,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毕业致辞呢?东西方孩子们的生理性成长都差不多,即12~18岁一般会有叛逆期、会逐渐形成明确的自我意识,但我国长期的教育习惯似乎并不太能接纳“负能量”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找到契合我们的教育实践、进行行之有效的“认知同一性”教育?这是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配合的事情。

无疑,过多的“负能量”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厌世、弃世情绪的泛起;但一味地进行所谓的“正能量”的教育,让他们免于任何的“不幸”或者“风雨”,则无异于培养温室的花朵,这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会极为不利。近几年不绝于耳的中学生、大学生自杀现象,绝大多数都是以前的生活过得“太顺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替另一个人过TA的人生;任何人为的替孩子“挡灾”、减少其磨难的做法,其实都是在增加其未来人生的难度。

崔忠洲,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博士,安徽大学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罗伯茨大法官磨难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视力大法官——视力表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艾玛·罗伯茨:甜美的“星二代”
路上
朱莉娅·罗伯茨
———“人民的选择”
约翰大法官的外号
人民政权第一任“首席大法官”
让磨难为生命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