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审美趋向探究
2017-03-25白笛
白笛
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密不可分,相互促进,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审美趋向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相关基本理论,对审美和审美趋向以及相关教育内容进行了解读,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趋向以及对其造成影响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优化大学生审美趋向的应对措施,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更新,大学生的审美趋向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各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以及审美理念的全面教育,消除当代大学生盲目跟风和享乐主义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
一、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基本概念
审美是对人类世界的特殊理解,主要指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形成一种情感的、形象的和无功利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情感与理智以及客观与主观上感知、理解和评价世界上存在的事物和情感,领会、品味和欣赏艺术品以及其他事物的美。审美活动一般会遵循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的趋势性,所形成的审美趋势具有个性化和趋同化等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或者社会中的群体对另一群体开展有关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以及政治观点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品德和素质。
(二)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关系
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其中审美教育主要是指运用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物质与精神产品中的所有美的形式来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能够对人们的心灵、语言、行为等进行美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智慧和道德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社会及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对人们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发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行有机的结合,二者共同使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不断变化和提升,通过教育使人们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将审美、知性、德行进行统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
(三)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一定的误区,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会误导人们的审美取向,同时人们更加注重外在的审美,忽视内在美,过分注重外表将会引发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不利于人们的个人素养的提高和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新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能够在多元化物质环境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道德品质,发现事物中存在的内在美,并且学会感受和评价,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精神追求。
二、当代大学生审美趋向
(一)当代大学生审美追求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与个性化
当代大学的审美追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新媒体下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共同作用,使流行文化中滋生蔓延出风格迥异的文化追求,大學生在不断更新换代的文化环境中求新求异,同时网络时代也对学生的审美追求造成了深刻地影响,通过网络技术和平台,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对目前的社会生活和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审美追求逐渐从单一化走向个性化和多元化。
(二)当代大学生审美趣味的基本特征
当代大学生在审美文化产品的选择上更加钟爱于具有娱乐性和比较轻松的产品,从而释放社会竞争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和变化,学生开始重视技术美和功能美的审美追求,站在技术与功能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事物,使学生的审美趣味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日益趋向中性化和功利化,在利益交织过程中,审美活动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大多数以利益作为审美基础,成为有目的和利益驱使的审美活动。
(三)当代大学生审美的感官化趋向
当代大学生将审美与生活相结合,由以往的深度追求变成了对感官的刺激,使审美活动由精神和心理的享受转化为直接对感官的满足,使美感失去了一定的深度,存在的更多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大众化和休闲化,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审美时尚流行占比逐渐增加,大多倾向于符号消费,对产品的评价从好与坏转变为喜欢或者不喜欢的情感态度观念,不同的类型符号都能够体现出非实用的原则,这也是大学生审美趋向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从而使感官化趋势日益明显。
(四)当代大学生审美重阴柔缺壮美
中国自古以来的一部分审美文化体现出的人格气质比较柔性化,当代大学生的文学创作风格也趋于阴柔化,将“理”与“欲”融合为“情”,感性思维比较强烈,像讴歌母爱的作品这都属于阴柔化作品,尤其在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塑造大多数都是为了弘扬女性正能量,消除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而对于眉清目秀的演员也会过于追捧,持有的是阴柔的审美观念。现代大学生注重情感、崇尚阴柔、强调中和,使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原有男子的粗狂和壮美,人们眼中的美男子不再是具有男子气魄和男子汉精神的男性,在这种低俗的审美环境中弱化了男子应有的阳刚之气,所以,阴柔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的发展,大学生应该重视由内而外的德美、气质与风骨的培养。
三、当代大学生审美趋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多元化
当代文化通过中西融合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不同文化的渗透形成了多元化内容,社会中的流行与攀比风盛行,大学生随着主流趋势不断改变思想观念和审美取向,即使不是自己需要的或者喜欢的品牌,也会跟风购买,审美观念趋同化,缺少独立的评价和选择,这种盲目跟风现象甚至出现在孩童时期,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不仅仅没有阻止孩子跟风,甚至会支持孩子购买主流产品,这对孩子的审美观念都会造成影响,从而使孩子成年后也会如此,观念和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在复杂的网络时代,学生拥有独立自由的话语空间,对焦点事件众说纷纭,甚至会出现语言攻击,这对大学生的审美取向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大审美经济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中的美的呈现是对本质的直观性审美,由于受到技术美学和工艺美学的影响,使生活与艺术相结合,将美学原理体现在物质生产与生活中。当代大学生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往往个人的审美取向会随同媒体的虚假审美保持一致,网络或者媒体所追捧的品牌或者明星也会成为大学生追求的对象,从而引发品牌消费心理和盲目追星的行为,这对于正在处于受教阶段的学生来说,造成的消极影响无可厚非,同时他们缺少经济来源,一味地跟风消费和享乐为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会失去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也会是学生逐渐成为社会即将淘汰的无能之人。所以大审美经济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不能够从趋同的生活中进行清晰地定位和独立地选择,那么大学生将会逐渐成为消极腐败和碌碌无为的社会群体。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育上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往往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审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但目前的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结合在一起,即使将其中一部分内容进行融合,也具有不协调性,高校的教育并没有深刻分析和研究美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教学工作比较肤浅,这也造成了学生对自身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如果内在与外在教育都存在不足,必然导致大学生教育的缺失,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无法进行有效地融合,并且产生重要的价值。
(四)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复杂多样化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秉持“以柔克刚”的思想,这对当代大学生地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在文学创作方面,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与柔性思想密切相关,同时历史上追捧的悲剧英雄也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有一定的距离,对学生并没有造成深度地影响,所以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些思想观念在当下已经基本少见了。目前各国对于女权主义的斗争与觉醒,不仅仅停留在男女平等的观念上,甚至颠覆了原有的性别观念,这都对大学生的审美心理造成既复杂又多样化的变化,
四、优化大学生审美趋向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在美育上的融合
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应该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和思想,这并不是时代能够消化掉的产物,而应该一直影响我们的生活。各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在美育上的融合,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熟记八荣八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学校应该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活动,通過实践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目标。教育工作不仅仅需要从各方面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应该加强实质性教育,对于审美教育需要完善相关机制和内容,然后结合辅助性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加以引导,这才能够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二)通过网络新媒体加强大学生审美能力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既会产生消极地影响,也会产生积极地影响,主要取决于对待网络的态度和方式,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对这把双刃剑的进行处理和面对。首先,国家和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对网络的虚假行为和欺诈行为等不法行为严格惩治,确保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不应该完全取缔纸质媒体,应该将二者的优势进行有效地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使媒体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最后对于社会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内容强化教育,减少消极腐败等思想的出现。对于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需要依靠这些外在环境的保护和促进,同时从自身也应该学会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正确采用新媒体相关技术和手段来完善自身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三)通过艺术教育加强大学生审美思维
目前各高校除了艺术学院的学生,其他学生很少接触到与艺术相关的活动和教育,这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活动策划和开展,使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并且能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艺术的距离,使学生进行审美活动并不是完全盲目和跟风,而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感性审美的回归,强化学生的审美思维。
(四)通过文化教育健全大学生审美心理
当代对大学生的教育集中于文化的教育,从教育内容来看,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阴柔之美和西方英雄主义的结合,吸取中西方文化精髓,形成丰富的审美价值体系,同时应该以健康的心态支持和接受国内外女权主义斗争,即使斗争的目的是为了女性获得更多的权利,但并不应该弱化男性原有的男子气概,应该学会正视性别观念,使阴柔与壮美相融合,塑造健全的审美心理,使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更加全面,符合社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发现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仅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实践基础,同时也需要大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清楚地定位和决策,拥有独立的见解和评价,坚决反对盲目跟风的现象,培养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趋向,促进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和丰富个人素养,从而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