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并非“走马观花”
2017-03-25陈魏群
陈魏群
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发现课堂上表现积极,回答问题准确率高的孩子,却在做作业的时候,错误率很高,试卷上的红叉,更是频频出现。孩子们的反差表现使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非常担心,是不是孩子还有没听懂的地方?是否应该讲得再简单一点,解题过程再简化一点?
错误率高的原因分析
为了摸清原因,对错误率较高的孩子进行“专家会诊”,从试卷以及平时的表现中发现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自我检查。低段孩子检查时只是将做好的题目再读一遍,非常容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的情况;高段学生则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对题目往往只是扫上一眼,就马上给出结论,匆忙做答,很容易陷入“题目陷阱”。总的来说,孩子们没有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许多孩子所谓的检查,就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表面上好像在看题,实质上,并没有动脑,更没有看到他们动笔去认真验算,检查没有达到理想中查错纠误的目的。
训练与对策
教师引导,圈点重要信息,养成读题习惯 高年级孩子在检查时,应首先从审题开始,因为如果题目看错了,过程再正确,也是答非所问。这时候需要引导孩子慢下来,静下心来,把题目看明白,完全可以将题目中出现的关键词、关键句勾画下来,便于解题。例如:张大爷养了200只鸡,养的鸭的只数是鸡“1”的,也是鹅“1”的,张大爷养了多少只鹅?这道试题最重要的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这个时候如果能在检查时划出题中的已知量是200只鸡,单位量是鸡,已知单位量求鸭的只数用乘法解决。接下来,鸭跟鹅比较,单位量是鹅,求单位量用除法解决,这样一划分,学生可以根据先乘后除快速的判断算式(200×÷)的正确性。再如,圆的面积,周长一系列题型中,检查时,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再读一遍题目,圈出题中已知的是半径还是直径,再对照答案观察有没有误把半径错当成直径,检查重要信息,提取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加以分析。
防止少做漏做题目,检查答题完整度 经过观察,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同学由于年龄的关系,对题目的把握往往不太到位,而且还容易粗心大意,明明会的题目因为不认真审题而做错。这时候一定要提醒孩子防止答题不完整。平时经常性的教育孩子,做完试卷要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看看是否有漏做的题目。判断题、选择题绝对不能空置,就算不会做也要任选作答,因为每个选项都有对的可能性,空着等于是放弃得分的权利,实不应该。
巧借估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很多学生总以为计算题没有技术难度,因而在计算时马马虎虎,错误百出。24-2算成20,2+4写成8,替等式上一步是15.5抄到下一步小数点不见了。发现自己由于粗心而失分,责怪自己没有好好检查。然而,计算题的检查过程中存在一个弊端,考试时间有限而计算题量较多,这个时候笔者想是估算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如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知道=50%,那就可以估算应该比50%偏大一点点;100-3.7×2-6,连减计算,答案应该低于100;3.14×6可以估算成3×6;2135÷5估算成2000÷5确定答案大致范围……要知道一份试卷中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约占7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利用估算检验答案既能节省时间,还能增加计算的准确性,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来判断答案的正确性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如求一元硬币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同学自己动手测量、计算,算完后可以在心里描述硬币的大小。又如求有多少人的问题,如果答案算出来不是整数,那么就要重新思考了。实践表明,从数学问题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让我们的检查贴近现实的生活,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数学的生活化。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巧抓学生认真检查的典型,让学生一起来分享。我们平时批改作业的时候,要能够记下学生的典型错误原因,在分析时有意识地举例:老师看见某某同学把20+5算成了20×5,当时老师真是在心里暗暗为她着急,老师欣慰的是这位同学通过细致检查发现了错误,取得了满分。笔者想她的心里肯定很高兴。这时不妨再请当事人说说感受,相信通过她细致檢查后,体验到的成功感可以传染给班上的每一个同学。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结束语
教师要有目的进行训练,在检查中如果发现了错误,要沉着冷静地修改。久而久之,他们会自觉把这些检查的方法用起来。另外,检查时还应注意有无漏做的题目,如先看看试卷背面还有无题目?题中有几个问题,有无漏掉其中的某个问题?……这样逐页逐题的检查,发现漏掉的及时补做,方能避免因一时粗心而造成会做而没有做的最大遗憾。数学的题型远远不止这些,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学生能学会以上检查方法,不再机械审题,随意应付,一些明显的粗心引起的失分肯定能够挽回。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浣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