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比完整更重要
2017-03-25阙木香
阙木香
3年前,笔者参加一次现场作课比赛,抽到的课题是《浅水洼里的小鱼》。这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文章写了作者在沙滩散步时,看到一位小男孩为了拯救许多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不断地弯腰捡起并扔回到大海的情景。体现了小男孩对小鱼的“在乎”与关爱。编者意在从保护动物角度,突出本单元环保教育这一主题。研读这篇精短的课文,发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写小鱼被困及男孩举动的句子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教学流程分析
基于文本的这些特点,笔者决定将目标确定为:①读准“甚、至”等7个生字,会写“至、久、死、乎”4个字;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③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句领会小鱼此时的处境;从小男孩的动作、语言中体会他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
教学流程:导入课题后,学生自由读准读通全文。接着集中识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读准生字词。读第一自然段时,在理解了“甚至”一词的意思后,练习说话。进而,出示填空题,学生将“吸干、蒸干、干死”放入句子,体会作者用词准确。体会了小鱼的处境危急后,笔者抓住“在乎”一词引导学生读二到六自然段,用抓关键词的办法,细细体会男孩在乎小鱼。又带领学生重复做捡鱼、扔鱼的动作,随即采访:你为什么要这么用力地扔鱼?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引导学生走近男孩,体会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
笔者的这节课得了一等奖。两年后。重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和“課程性质”部分,笔者看到六次“语言文字运用”。短短的几百字中,“语言文字运用”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说明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在语文课程中,“语言文字运用”到底应置于何种地位,又如何理解它的内涵?笔者翻阅教育杂志,研究名师教学设计,关注识字写字教学。“把握学段特点”“第一学段要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这些理念也充盈着笔者的大脑。
笔者醍醐灌顶,静下心来,翻开那节课的方案,再回顾那四十分钟的教学过程。笔者明白了,因为一味追求所谓的“完整”,导致每个环节都如蜻蜓点水。现在想:扎实一定比“完整”更重要。
创设高效语言情境
时值今日,又在这个季节。我终于再次与“小鱼”幸福相遇。这次备课,我告诉自己扎实一定比完整更重要。调整目标:读准生字,会写“被、久、死”三个字;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的处境危险。结合学段特点,这次方案凸显了识字的有效教学,更让文本真正成为例子,一切教学活动均指向语言实践。
教学特色如下:识字写字扎实有效。首先,分别出示“甚、蒸”“至、死”,老师带读,先读好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齐读这四字组成的词“甚至、蒸干、干死”。接着,开火车读“继续、叨念、在乎”,指导读好轻声“乎”。师生对读含“在乎”这个词的句子:“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指导体会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嘴里还不停地重复“这条在乎”,这就是“叨念”。最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份理解再一起复习。“在乎、念叨”这两个词,因为在课文的相关语境里,学生通过反复读,在读中理解,不知不觉就认清了字形。
创设高效的语言实践情境。在体会被困的鱼很多时,笔者先指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通过指名读、师生对读,引导学生想象鱼很多。接着,依葫芦画瓢,用上“甚至”,有学生说广场上的人多,草地上的花甚至更多。学生在模仿中感悟了语言,但语言实践并没有讲透。笔者接着设计了积累数字成语的环节:说话训练后出示“成百上千”“成千上万”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等成语。接着出示错误句子“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千条,甚至有几百条。”引导学生对比,领会“甚至”的后面数字要比前面的大,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这个环节的两次说话训练,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训练场,还理解并积累了四个成语。
在理解处境危险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找出相关语句,突出“蒸”字,以一字带多字,认读“煮、熟、煎、熬、焦、热”。再出示小篆体的“蒸”字进行对比。从而领会四点底,有时表示温度高,很烫的意思。有了这种直观形象的理解,学生再读相关句子时,就能设身处地体会到小鱼此时所受的煎熬。读起课文来,就更有味道了。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由己及鱼”,把自己想象成小鱼,诉说自己的遭遇。就是将第一自然段进行再创造,把小鱼改为第一人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急小鱼之所急。进而,顺势引导学生写求救信,将“被、久、死”3个字巧妙地呈现在信里,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语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高。
结束语
特级教师管建刚将语文形象地比作三层楼房,第一层是识字,第二层是阅读,第三层是写作。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挑起这个重担,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打好基础。另外,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素养之根本,作为语文教师要做的大事就是带领学生行走在语言文字里,又引着学生从课文走出来,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