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专题在化学复习中的运用与反思

2017-03-25丁荣兵

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本化学教师

丁荣兵

专题复习是初中化学学科不可或缺的一种复习方式,常常用在将课本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强化、提升内化等方面。尤其在大型综合性考试前一段时间内时常采用,这是一种将课本内容按照章节或者知识块像切水果一样,分成一块一块地进行复习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养成能力。

微专题概述

通常专题里涵盖的内容较多,容量很大,事与愿违的是多数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能力方面,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那么强大。专题复习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在相同或不同的、重复过的知识点上仍然会出现问题,部分老师分析时会慨叹:这个不是才讲过的嘛!

究其原因:这种大知识块式的专题复习就像在大风中手棒一摞纸,捡起掉下的,手上的又被吹掉了,相对优生而言,这种模式也要用掉70%的精力才能获得试卷上5%的难题得分,对多数学生而言通常是全部精力都用上才能获得试卷上20%中档题的得分,老师疲惫学生倦怠,高耗低效。

微专题,相对传统模式的专题而言,它比较小,是一种容量较小的专题活动,其内含知识体系较小,切入点较小,传统的化学复习通常是采取两轮乃至于三轮复习模式,第一轮是梳理课本知识体系,第二轮即是专题复习,通常这两项结束后,则会进入第三轮的应用训练,这是将化学复习立足于学科而为,微专题因其切口小,角度新,更多地是立足于学情、学生的转变。

微专题并不像传统专题那样有大方向,微专题在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的教者身上其内容的确定都是不同的。经过统一考试,我们会拿到考试中的各种数据,经过对比平行班级,我们会发现学生失分的大头和产生分化的原因,是“宏观?微观?符号?质量守恒?探究?流程?”针对这一部分失分的本质原因,我们就可以编制微专题进行针对性复习。可见,微专题的本质是要解决小问题和实问题的,所以微专题也有明确的主题和很强的针对性,是瞄准了“病灶”的。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知识、能力薄弱的环节找专题,特别是一些对学生而言有难度的实验设计专题,切入点从原理、方案、装置、操作、方案的评价等方面考虑;还可以从教材的重点、难点上去找专题,大家都知道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些物质的知识既丰富又繁杂,学生极易失分;在日常的训练中,我们大多是用中考真题编制训练题,入选的训练题肯定是中考的热点,学生在信息给予题、实验探究题、化学与STS等有问题,这又是我们寻找微专题的一条线索。

微专题复习方案的实施

前诊断确定微专题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练习来确定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及欠缺;将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选为微专题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设题。

微专题的设计方案 有了前诊断教师已经明白了学生是在哪些方面有问题,所以方案设计时注重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面积大的大解决,小的小解决,但均需要注重以面广小口突出基础,注重思维训练为前提。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点拨 不同的班级微专题设计的内容也不一定一致,但教师在微专题课上均应以学生作为主要解决问题对象,注重自我、合作学习,教师做好问题解决方式的引领。

后诊断,查漏补缺 通过微专题复习过后,有没有真实解决问题,教师必需进行后诊断,诊断时应以小口入,力求将学生的知识网络补上的一定是质量经得起推敲的,亦即本质上是以夯实基础为目的的。

运用微专题的几点反思

微专题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时的导向 微专题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需要良好导向的,导向可以来自学生自身,也可以来自学生外部,化学课程中关于化学的具体观念、理论问题,例如:元素观、化学变化的本质观、科学观的建立可以说是比较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综合做好学生自身、外界的概念导向,利用微专题抓学生基本的观念构建和科学物质观的建立时,要注重学生的基础、层次,并要求学生作好自我反思。

程序性知识训练应跟随学情 初中化学程序性知识的形态主要体现在:基本反应规律、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演示练习才能获得知识等方面。简单而言,即是知道符合什么条件就能获取什么结论,建立起“条件——结论”的反射;化学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规则,熟悉运用范围,才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并贮存解题模式。例如,学生对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离子的形成,课堂上老师只以少数几例是无法让学生掌握其原理及模式的,利用微专题就可以进行多次重复训练,这种微专题中可以加入依据实际解决问题的技能,嵌入解题方案。

注重提升学生认知策略 大家都知道目前无论哪一类型的测试中,意义复述、概念式的试题基本不存在,让学生进行纯知识的描述也无任何意义,但记不清知识,又不能很好地應用,所以在微专题中我们可以列提纲的方式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清晰度。

在设计微专题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会有哪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卡形式来记录,教师将所记录的问题详加整理,针对问题的内在原因,究竟是“宏观”“微观”“符号”哪一方面有问题,抓住了本质就能解决一串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本化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