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器乐学习之我思

2017-03-25丁晖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音乐学习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丁晖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音乐文化资源的国家,可考的中国音乐史有8000多年,音乐广博多样,仅民族民间器乐就有600多种。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政府也深刻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写进了教育发展纲要,带动了业余音乐学习热潮的不断高涨。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音乐学习

广大少年儿童踊跃加入到学习民族器乐的队伍中来,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家长和学习者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学习停滞不前甚至中断,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学习民族乐器经历以及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经历,将民族器乐学习中的一些思考归纳如下:

一、好心态 不可急于求成

当今社会的很多家长和学习者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常常为了考级,为了拿一张证书,放弃基本功练习,直接要求“三级跳”,盲目练习应景技术,导致基本功不扎实,越往后学越困难。”任何一种乐器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有其科学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一项专门技艺的掌握是要循序渐进的,欲速则不达。扎实的基本功靠每天的练习与巩固,学习技艺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与韵律,并与文化课结合,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兴趣,保证技艺不断提高。另外,习琴需要的不仅仅是刻苦与努力,还需要一种艺术的“天赋”,况且每个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以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会导致学习效率大不相同。因此,要正确对待孩子学习器乐的进度,不能一概而论。不要盲目跟其他孩子相比,更多地要跟自己比,看孩子是否月月有进步,年年有提高。

二、好老师 不要盲目拜师

社会上教授器乐的教师很多,上至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及剧团演职人员,下至幼兒园老师,甚至许多在校读书的学生都在教器乐,这些老师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帮助,满足了社会对器乐指导教师的需求,其积极的作用应该肯定,但也不能无视个别人滥竽充数,误人子弟。因此,家长应尽量寻找那些人品好,专业技术高、责任心强、富有教学经验,有一定艺术成就的教师指导孩子学习乐器。某些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孩子小,又是初学,随便找个老师就行了,等到孩子水平提高了再找专家指导,其实不然,假如老师缺乏教学经验或本身水平有限,无法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途径,将导致学生无法正常操琴,无法继续深造,甚至导致辍学者都大有人在。所以习琴启蒙阶段教师水平甚为重要。

三、好理念 不让美好变负担

初级教育,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把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孩子,音乐本身如此美好,学习音乐一样是充满快乐的,而今天的练琴,常常让许多孩子觉得是在苦修,如何让孩子在练琴中贴近音乐,从练习中获得快乐,把器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亦是一门艺术。早在250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人性的差别,“性相近,习相远”。要求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即因材施教。音乐比其他学科都更需要因材施教。正因为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大,所以教师应当为每个有天赋的孩子量身定做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并充分备课,对学生进行全面正确的指导。今天的民族音乐普及教育理应以民族器乐为载体,让少儿通过一件乐器亲近美妙的音乐,享受音乐,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开启学社想象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四、好环境 不打击积极性

鼓励青少年经常参加各种表演、比赛和展示活动,让孩子不断树立信心,向着新的学习高峰攀登。鼓励孩子参加器乐合奏训练,从而培养孩子的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孩子在实践中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美,以陶冶他们的性格和情操。

今天,音乐教育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担负着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儒家教育思想之核心是礼乐思想,礼乐和六艺教育思想恰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教导我们以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音乐技能,最后,愿每一个习琴者都能学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勇.甘孜州民族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6.

[2]伍荣发.浅析少儿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7.

[3]王永江.挖掘民族音乐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艺术教育,2013,1.

猜你喜欢

音乐学习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职学生音乐学习的现状及教学对策分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