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书香,行你所愿
2017-03-25张艳楠杨军
张艳楠+杨军
摘 要:《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一书记录了薛瑞萍老师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的心路历程,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文章作者从中总结出教育理论对薛瑞萍儿童阅读课程化教学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薛瑞萍从不阅读教育理论到爱上教育理论的观念转变过程,并从中探索了教育理论对薛瑞萍儿童阅读课程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薛瑞萍;教育理论;儿童阅读课程化
《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一书主要记录了薛瑞萍读十二本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以及结合自己的儿童阅读课程化教学实践写出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薛瑞萍老师是一位嗜书如命,并且善于反思与写作的小学语文老师。从她的这本著作里,可以感受到薛瑞萍对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改观,以及对儿童阅读课程化教学的重视。
一、教师要不要读教育理论
薛瑞萍虽然是个“众所周知”的书迷,但在最初,薛老师几乎是不读教育名著的,她将自己“混”得还可以的原因归结为:深厚的文学素养、过硬的教学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端正的品行、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较高的个人威信。而它们都与教育名著没有必要的联系。没有教育理论的教学生涯成就了自在潇洒的薛瑞萍,薛瑞萍承认她对教育理论的偏见和局限,但她也认为这种局限是她的优势所在。她读爱读的书,做想做的事,她读的每一本书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教学。她在《不读者说》中提到:“不是我不读,而是暂时没有遇到我以为的可读者。”
教师要不要阅读教育理论这个“问题”,对作为一名师范研究生的笔者而言,是毋庸置疑的。从上师范院校开始,我们就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课程,我们逐渐认识了陶行知、陈鹤琴、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洛克等中外教育学家,了解他们的教育理论、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我们从阅读他们的书籍中懂得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懂得归懂得,我们总有一天总要去进行教学实践,那时候,我们会运用到多少教育理论知识呢?作为新手教师的我们,可能会忙于把一堂课讲好而努力地备课,生怕漏掉了哪个环节,哪还会想到教育理论呢?这是我的疑问。然而,在薛瑞萍的《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本书的序言部分就这个问题做了解答。有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赖尔认为:“从历史的观点看,实践先于理论;并且,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多理论体系指导的理智的实践……”赖尔提出的另外两个论点是:一个很有理论的人在实践中可能会相当无能,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另外,假设理论具有普遍的优先权,将会导致不断地追本求源。由于形成理论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实践,因此,假如要理智地形成理论,将需要对先前的理论的指导,而先前的理论也要有更先前的理论的指导,如此循环往复。于是,一批又一批坐在后座指手画脚的人,便开始了无休止的追溯。还有人认为,所有的教学都要依靠理论,理论常常蕴含在教学实践之中;还有人不承认自己有任何理论意识,也拒绝使用理论,但他们无形中已经和理论有着某些联系。可见,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显然,教育理论是否能够提供帮助,这只是个伪命题;而什么样的理论能够向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帮助,这才是一个真命题。
二、教师要读什么样的教
育理论
薛老师的朋友告诉她,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开阔的人文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相当的教育理论。从此,薛老师开始投入理论书籍的海洋中,并在教育在线论坛发表自己的读书笔记。两年间,薛老师读了近二十本的理论书籍,记录了二十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从而出版了《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这本书。在阅读了更多的教育理论后,薛老师让理论成为了自己反思的武器,使其来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升华自己的教育智慧。
那么,教师应读什么样的教育理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能向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帮助呢?我们先来看看薛老师都读了哪些理论。
薛老师拜读的是中国教师行业中知名度和受欢迎度最高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有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可以说是这两本书让薛老師对教育理论书籍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主动地、阅读,如洛克的《教育漫话》、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中外教育名著。薛老师每读一本书,都是在寻找与自己教学理念相契合的教育理论。每每读到与自己的教学理念类似的地方,她都会兴奋不已,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理论依据的,这让她增强了自信心,也让她更加坚定信念做自己想做的教育。
所以,教师选择阅读什么样的教育理论,首先要明确自己当前的教学状况,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最欠缺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书籍。一般师范生都读过“苏大师”的《给教师的建议》,如果能把书中的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相信新手教师们会少些抱怨,减轻些疲惫,会收获更多惊喜和工作激情。
三、教育理论对薛瑞萍儿童阅读课程化教学的影响
薛瑞萍阅读过大师们的经典著作后产生了许多教育感悟,也为她的儿童阅读课程化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通过阅读《薛瑞萍读教育理论》这本书整理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对薛老师教学产生主要影响的观点:
1.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的阅读教学观
薛老师在读理论书籍之前就开始了儿童阅读课程化的教学实践,当她开始读教育理论后,她的那些实践案例就成了教育理论的有力佐证,同时薛老师也在不断吸纳教育理论智慧、确认并完善自身教育实践的完整过程。薛老师深知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习惯和能力是多么重要,课外阅读需要真真切切的“抓”和日不间断的“熏”相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薛老师每天都会拿着一本课外书在教室里读,让学生们看到老师读书的样子;也要求学生们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方便随时阅读;还建立了班级书库,每天早上学生们都等着教师来给他们换书。对于薛老师和她的学生们而言,阅读已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带给他们充实而快乐的时光,不像现如今的一些错误观念,认为读课外书就是浪费学习、考试的时间,认为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美国教育家施道弗说:“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可见,阅读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所以,薛老师说阅读能力就是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发展能力。
2.倡导亲子共读的教育理念
薛老师以孩子为媒介,将她的教育思想传到家长的耳朵里、心里,倡导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薛老师认为,如果自己都不能保证在书桌前坐半个小时,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坚持六七个小时艰苦的学习呢?现如今,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生活中,父母最重要的责任在于教育,而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養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并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只有父母做到在家里面爱阅读,孩子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并爱上阅读。
3.心平气和的教育观
薛瑞萍在教一年级时经常会给孩子们听民族音乐,为的是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再上课。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薛老师讲课声音小而且柔和,并要求学生读书用心并且轻声。薛老师会反复表扬安静看书的孩子,培养学生的平心静气。薛老师认为如何让学生信服教师,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语言要丰富,用语言的优美吸引学生。如何做到心平气和地教育,最关键是要做到日不间断地读书以充实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新鲜、洁净、有趣味,学生们才会喜欢你。只有有学识才会受到学生的崇拜、尊敬,也只有学识才会让教师和父母能够心平气和地爱孩子、包容孩子,而教师和父母的平心静气必定也能影响孩子们。这方面,薛瑞萍老师做得极为出色。薛瑞萍老师是一位极具思想的小学语文老师,不仅仅书读得多,而且能够将“心平气和”的教育思想运用到自己课堂中,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薛老师认为,读书使知识和趣味相互融合,见解和品性也依次增长,由此形成的习惯,会渐渐成为性格,最后成为一辈子的心平气和。
薛瑞萍老师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讲述了许多关于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小案例,从一个个小小的实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薛瑞萍老师也是不断在探索一条适合一年级孩子的教育之路以及课堂教学秩序管理之路。最终,薛老师找到了最适合的方式,即心平气和地、真诚地与孩子们交谈,与家长们沟通,所以也才有了这本《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问世,好多家长和小学教师,尤其是带一年级的教师读完这本书后,都开始尝试着心平气和地面对学生们,跟随薛老师的步伐,开展教育。
四、结语
薛老师的儿童阅读课程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长期的引导、学生的日积月累、家长的积极配合,阅读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孩子们在儿童阅读课程化的道路上必将硕果累累。而教师能做的和最该做的,就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位。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所以,笔者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尝试着从一年级开始坚持日有所诵,每天都能诵读经典。从某种意义来讲,让孩子热爱阅读,就是让孩子热爱生活,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上明亮的底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这比取得多少成绩分数更为重要。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们真正开始实践儿童阅读课程化的教学,请记住这句话:我爱故我行,行行重行行。身为语文教师,只有你爱这种教学模式,你才能有信心和耐心一直做下去,愿我们语文教师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自己又热衷的阅读教学模式,守望书香,行你所愿。
参考文献:
[1]薛瑞萍.薛瑞萍读教育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薛瑞萍.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