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决定风景
2017-03-25杨秀琴
杨秀琴
摘 要:语文教育教学实践,需要我们跳出课堂看教育,站在理论的高峰审视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深刻领悟睿智以明德、教育需有真爱;思行以悟道、教育呼唤智慧;角色决定行为、教育成就未来等语文教育教学的真谛。
关键词:语文教育;实践;思考
2016年7月1—7日,我们赴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研修学习。这次“充电”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前沿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对工作、对学生的独特感悟,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睿智以明德,教育需有真爱
听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践研究》学术讲座,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语文教师,不仅需要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育的智慧。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听了张校长的讲座,我更加深信: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多读书,读好书;要想让自己的课讲得更好,更加地吸引学生,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听了上海市骨干班主任研究实训基地领衔人、普陀区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导师、德育特级教师陈镇虎教授主讲的《如何改革创新师生关系主题探讨》,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以下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爱。爱他的学生,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帮助他,帮助学生克服成长的障碍,成全他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所谓教育,就是教书与育人。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教师,不仅要学会教书,还要学会育人。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的人。在现行的高考指挥棒下,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觉、自主的一面,变苦学为乐学,变负担为需要。
二、思行以悟道,教育呼唤智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上课时都说听懂了,但一考试就会出错;前一节课刚学完,下节课就忘了;前一次做对了,下次再做时却又做错。对此,我们曾百思不得其解,与学生交流过多次,了解到学生上课时认为自己听懂了,但实际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所谓的“记中学”。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对知识系统进行归纳、整理,把老师所教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转化为“学生经验”,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教授主讲的《知识分类视野下的记中学、做中学与悟中学》,阐述了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需要理解、记忆、再现、判断——记中学;方法论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需要解释、推理、运用、操作、拓展——做中学;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需要体验、反思、取舍、定向、创造、信仰——悟中学。吴刚平教授认为从知识分类的角度看,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秉持单一的事实性知识观,导致学生的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缺失。为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方法背后的知识分类,把学习方式与知识类型连接起来,走出“记中学”和讲授法的误区,按照对知识的“记中学”—“做中学”—“悟中学”,构建“做中学”和“悟中学”的教学模型。听了吴教授的讲座,再反思自己的教学,笔者感觉在教学中对事实性知识教得比较多,而对方法论知识指导得不够,以致学生上升到价值性知识就比较困难。实际上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需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实际的体验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肯定比单纯靠听老师讲解要强。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科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做中学”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什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我们的教学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这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仅要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还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课堂是否真正变成了思维的舞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来,积极思维。
三、角色决定行为,教育成就未来
陈镇虎教授在主讲《如何改革创新师生关系主题探讨》时说得好:“教师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人生导师,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轴关系。”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努力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才能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睿智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不断感受和体验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提到了“未来人六种核心能力”:设计感(有品位)、讲故事的能力(会讲故事)、整合事物的能力(能跨界)、共情能力(有人缘)、玩的能力(会玩)、意义感(有追求)。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培养好这样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学会终身学习。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并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討。
短短七天的研修,我们与各位专家教授进行了心灵的交流,感叹于他们学识的广博、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独特的教育视角、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丰富实用的教学经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得以跳出课堂看教育,站在理论的高峰审视教育教学实践,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师生的心灵……这些将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拾级而上,谱写出教育教学更灿烂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周玲玲,王少华.教师教育中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以语文教师教育为个案[J].中国教育学刊,2014(6).
[2]阮红芳.高校语文教学实践性思考[J].语文建设,2014(6).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