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体系系统化建设探讨

2017-03-25王红纪王红伟张云飞

科技资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王红纪 王红伟 张云飞

摘 要: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系统化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体系系统化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63-02

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运行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核心能力,按照“校企合一,双向互动”的指导思想,真正做到“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合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依托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培养IT行业第一线、综合应用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共建”的“332”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一,双向互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生产实训零距离”为原则,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目标,结合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积极预测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通过调研、企业参与、校企共建,探索出“校内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校外实习实训与专业教学”“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的“332”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按时间和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学生主要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达到计算机熟练操作工的水平;第二个层次主要进行办公软件应用的训练,要求达到微软办公软件应用专家水平;第三个层次安排在第一学年结束前至暑假结束,通过学生进单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软件应用的实战水平。第二学年,按内容分为3个板块,主要进行数据库知识、桌面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和手机游戏开发及B/S架构程序构建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用项目化课程的方式将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组合,训练学生的编码技能及对软件工程过程的了解。同时,在第二学年结束到暑假结束这段时间内,要求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编码能力,达到熟练掌握常用算法和程序结构,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第三学年,按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室、仿真实验室进行全过程的软件开发训练和毕业设计,提高学生对软件工程全过程的理解程度,进一步提高编码熟练程度,缩小学校与企业的就业“距离”。每个阶段要求学生直接进入对口企业或部门进行毕业前工作实习,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直接对接。培养熟练计算机操作、高级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基于数据库的桌面应用程序设计、Android应用和手机游戏开发及Web应用编码等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面向软件生产(外包)企业或企事业单位的软件设计部门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打造适合IT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本专业所对应的IT岗位需求,同时结合地方经济的实际需求,以项目任务和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场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计算机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通过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无锡NIIT软件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尚学堂集团、北京传智博客、北京创优翼有限公司、漯河联想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巩固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教学效果,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特色,经过3年建设,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特色专业。

该专业核心课程将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开发,教师通过到合作企业轮流实践,以了解IT行业职业技能要求,分析IT企业具体岗位业务流程,并与企业技术人员研讨,从而确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驱动的课程整体设计目标,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通过3年努力,逐步完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海量数据处理》《C/S结构项目开发》《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等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最终形成完整的、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

3 依托IT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对接IT行业工作过程的“332”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依托IT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形式,实现校企对接。专业课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无锡NIIT软件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尚学堂集团、北京传智博客、北京创UE有限公司、漯河联想有限公司等为平台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方法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围绕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和岗位所需核心能力来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通过3年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专项实训,提供技术服务,鼓励学生学习期间进行创业,并以自主创业来带动就业,真正达到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工作的实践性教学目的。

4 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化质量评价体系

重视教学过程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項目导向模块化教学质量标准,对项目的选择、项目任务和教学内容的确定等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的过程中,注重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根据岗位工作实际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的滚动修改,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系统化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淑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杨轶峰.中职数控铣实训教学方法浅说[J].职业教育研究,2009(8):115-116.

[4] 尤惠芬.关于数据库课程实训教学方法的探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00.

[5] 李峰.电工实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3):128.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