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春晚
2017-03-25申素样
申素样
摘要:近几年,作为普通老百姓年夜饭桌上的“大餐”——央视春晚,开始呈现出更加亲民的姿态来处理进入21世纪以来所面临的危机,这个趋势便是“平民化”的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普通民众娱乐生活的丰富、网络新媒体的挑战以及政治上对民生的重视是央视春晚“平民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动因和文化背景,但是这种“平民化”趋势也有其现实和逻辑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央视春晚“平民化”趋势正在发展当中。
关键词:央视春晚;平民化;文化原因;困境和问题
一、引言:春晚对平民化的诉求
新中国进入80年代,电视开始走向普通百姓的家庭。由于电视传播技术的限制,当时的电视节目还相对比较单一,当时的电视节目比较单一。“从总体节目创作来看,电视台基本上还是一个‘缩微的影剧院,因为电视播映、剧场转播是节目的主要支柱。”①地方电视台也多以转播中央台节目为主。
为了迎合除夕夜全国人民辞旧迎新的热闹气氛,中央电视台尝试举办了一台文艺联欢晚会。这台晚会从形式上和现在相比比较粗糙,但是内容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产生开启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至今,电视综艺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媒体的主流,但是在当时普通民众娱乐世界匮乏的时代,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从诞生到90年代,央视春晚已成为年夜饭必备的“大餐”,所以被也被成为“新民俗”。但是进入21世纪,央视春晚开始不断受到观众的质疑甚至批评,年年盼望而又年年失望。从2005年开始央视从独自举办转向了“开门办春晚”,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亲民”逐渐被突出出来。最近几年的央视春晚更是大力引入“草根明星”,“平民化”的取向更加明显,引起了社会很好的反响。
但是,这些“平民化”的手段虽然使观众眼前一亮,但是相比传统的节目和演员年年不变的情况,“平民化”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另外,之前的所谓的“平民化”倾向并不属于真正的“平民化”,而是春晚导演组心目中的“平民化”。例如春晚大拜年只是海外大使馆和赞助企业的天下,并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声音。
二、春晚平民化的文化分析
最近几年春晚向“平民化”的改革逐渐开始进行,不是央视导演组的主观决策,而是有其深远的文化原因。
(一)普通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的丰富和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元化。电影院、歌厅、文化公园等为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21世纪出春晚屡遭质疑和失望之声更多程度上是很多观众并没有专心去看春晚了,他们有更多的春节娱乐活动,比如和亲朋好友打牌玩游戏、相互电话问候、去KTV唱歌等等。这些多丰富的娱乐生活也使得普通老百姓的审美水准、娱乐诉求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眼界更高了,央视还是照原来的思路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增长着的文化需求。除此之外,各地方电视台也给央视很大的挑战。
所以,央视在2005年提出了“开门办春晚”的改革方案,放手到地方、到基层,增加更切合群众实际的节目,亲近百姓,逐渐走向“平民化”路线。
(二)新媒介冲击下的平衡之策
新媒介的出现必然会引起传播的巨变。进入新世纪,互联网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和电视媒介并驾齐驱的传播方式。单单从电视媒体角度去研究春晚是远远不够的。正如莫利所说:“至今为止,我们应该知道,不应孤立地看待电视,而应将其视为多种信息和传播技术的一种,和录像机、电脑、电话、随身听、电话答录机、立体声音响和收音机一起占据着家庭生活的空间和时间。”②普通家庭对传播媒介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了,年轻人喜欢玩电脑游戏、老年人喜欢和家人亲戚视频或者电话聊天等等,人们从只有“春晚”发展到不一定非要“春晚”上来。这对电视媒介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穷则思变,春晚从2005年网络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开始,每年都会为当年的网络流行歌曲设置专门的模块,来吸引网民观众的眼球,可谓用心良苦。同时也发动广大网民对自己心目中的春晚节目进行投票,西单女孩便是一例。但是春晚毕竟是一年一次,没有网络媒体及时性的特点,显然不能撼动网络在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网民心中的地位。但是正是春晚面对网络新媒体的优势的平衡之策促使了“平民化”趋势的发展。
(三)政府对民生的重视
中国电视台的创制具有鲜明的政治特点,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的都是国有管理控制的,政治宣传是其首要任务。中央政策早在电视台成立之初就明确指出:“在定期播出的节目中,必须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尽可能的反映当前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宣传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介绍各种优秀剧目和艺术影片,并未少年儿童观众准备一定数量的节目。”③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会——春晚必然也要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政治上对民生的重视使得春晚的政治导向必然落实在民生上。其中最突出就是对农民及农民工的话题。2011年春晚旭日阳刚以一曲其朴质无华充满力量的《春天里》点燃了全国奋战在城市一线的农民工的理想和希望;西单女孩一曲柔情的《想家》倾诉了千万在外打工农民工的心声;2012年春晚“大衣哥”朱之文代表着新农村新农民的才艺和对艺术的追求,表现了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这些节目,不管是从演员的选择上还是演唱曲目的选择上都带有政府关注民生的倾向,为新时期农民和农民工做宣传。
不管是传播市场的需求,还是网络媒体的挑战,还是政治上宣传的需要,央视春晚的“平民化”趋势在各种合力做下推出了历史舞台。
后记:春晚真的“平民化”了吗
尽管央视通过各种改革使春晚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但是“草根明星”和“平民化”的节目在春晚舞台的比例毕竟还是有限,“平民化”的模式还在探索中,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春晚的质量还是需要“大牌”的支撑。春晚经过30年的发展到今天,始终没有改变就是节目的精彩和演员的“大牌”,这是一整台晚会质量和人气保证的基础。即使近几年选择“草根”上春晚,也是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草根明星”。从这个角度去讲,春晚真正的向普通老百姓开放也许就是一个伪命题。春晚要求的“经典”和大众的“平凡”是一个不可调节的矛盾。所以近几年网络上也开始流传了“山寨春晚”,笔者取一个折中的观点:央视有央视的经典的春晚、官方的春晚,地方也有自己自娱自乐的山寨版的春晚,各得其所也许才是央视春晚真正的发展方向。
“草根”和“明星”其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草根”是最基层的普通大众,“明星”已经进入公共话语的范围。2011年春晚结束后,旭日阳刚靠翻唱汪峰的《春天里》红遍大江南北,并借助汪峰的歌参加各种的公众活动,翻唱明星的歌如果是个人的行为就没有引起社会和当事人的关注,一旦进入社会公众领域,势必引起社会的争论。矛盾终于激化,旭日阳刚与汪峰产生歌曲版权纠纷,进而引发“禁唱门”。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发现创作力的缺乏是“草根明星”天生的“致命伤”,也发现春晚节目组在版权问题上的考虑不周全。如何走远不仅仅是参加春晚的“草根”演员的个人问题,也是央视举办方也应该去积极解决和协调的问题。
真的“平民化”还是对观众的一种营销宣传策略?上文也提到收视率才是电视媒体的生命,春晚的收视率也必然成为春晚举办者和导演组要解决好的事情。顺应观众的需求心理和政治的大方向,是一种本质的需求还是一种赢得收视率的手段,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平民化”趋势只是一个欺骗收视率的手段,那么春晚的“平民化”也只不过是短暂的权宜之策。
或许也许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化”,但是作为普通大众除夕年夜饭桌上的一道传统“大餐”——央视春晚还毕竟是我们公共的记忆和期待,期待它更加亲切,成为每个老百姓切实的“美味佳肴”。
注释:
①刘习良《中国电视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第157页
②(英)戴维·莫利著、史安斌译《电视、受众和文化研究》,新華出版社,2005年,第233页
③《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编辑部选编:《中国电视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160页
参考文献:
[1] 刘习良.中国电视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英)莫利著,史安斌译.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 李东霞、陈娟.从受众的角度看央视春晚受到的挑战[J].安徽文学,2009(7)
[5] 笪颖.论09央视春晚中亲民思想的体现[J].新闻知识,2009(4)
[6] 张丽萍.央视春晚中农民形象再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