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谈成语中的长度单位

2017-03-25杨雅丽

关键词:老骥伏枥计量单位木板

杨雅丽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我们曾有着独特的长度计量体系,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全世界联系得越发紧密。为了更好地展开国际交流,“米”等国际长度计量单位渐渐取代了那些我们曾耳熟能详的“尺”“寸”“丈”等中国传统长度计量单位。但这些代表着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计量单位却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们早已深深地融于我们的语言文字中。永远不会被抹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尺”有多长。“丈”又有多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尺和寸又是怎么来的?且听我慢慢道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常说做事要谨慎细心,因为即使是很小的失误,都可能会招致巨大的损失,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丝”“忽”在我国常用来计量很小长度。“厘”的汉语意思是“极其微小的”,因此,中国古代“厘”不仅用作长度,还常用作面积、质量、利息等单位。“毫”在汉语中表示毛发,毛发的直径是非常细小的,我们常用“洞察秋毫”来形容一个人眼光的敏锐,心思的细腻。比“毫”还小的长度单位是“丝”,“蛛丝马迹”便是用来指一些常被人忽略的证据和线索。“忽”是比“丝”还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没有象形的物品能够比喻这个单位的细小,只能用意会的“忽”字来表示古人认知中难以形容的细微长度,如成语“倏忽之间”表示那转瞬即逝的时间。1厘在数值上远远小于1厘米,1厘米=30厘,而“十毫为一厘、十丝为一毫、十忽为一丝”,那么可想而知“毫”“厘”“忽”“丝”表示的长度有多么微小了。这四个计量单位合在一起也组成了一个成语“毫厘丝忽”,用来表示极其微不足道的事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相传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迹能够透入木板“三分”,这也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后来我们常用它来比喻分析问题十分深刻。“十厘”为“一分”,“三分”就是1厘米。墨迹能深入木板1厘米,可见王羲之的笔力深厚。“寸”也是我们常用的单位,“一寸”等于“十分”,相当于1/3分米,在摄影小我们用它计量照片的大小。在语言中我们用“鼠目寸光”来形容一个人的眼光狭窄,只顾眼前利益,不计后果;我们用“寸步不离”形容一个人对其他人或事物的照顾和守候。“寸”字的来历十分有趣,在手腕往下一寸是中医诊脉的地方。

比“寸”大的长度单位是“尺”,“一尺”等于“十寸”。“尺”这个单位也与人体有关。它是人手腕到肘的距离,“尺”常和“寸”连用,“尺寸之功”是刈‘自己所立功勋的谦辞。另外还有一个和“尺”相近的字“咫”。“咫”指的是古代女1女把手掌展开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即现在所说的“一柞长”。“咫尺天涯”“近在咫尺”都足用来形容并不遥远的距离。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丈”是中国古代计量大尺度的长度单位。古代以成年男子的身高为“一丈”,所以称男子为“丈夫”。随着时间的推移,计量单位也在不断演变,最终规定“一丈”等于“十尺”(3.33 m)。《三国演义》里说吕布“身长一丈”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丈”这个单位常用来形容高和远的距离。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到“天台十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个“丈”字,山就凸显得格外高大险峻。另外古人有言“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无论树木长得多高,最终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乡的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古代用来计量城郭之间的距离就要用到“里”。前面所讲到的单位之间都是10的倍数,而“里”比较特殊,1里等于150丈即500 m,2里就等于1km。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1公里。旧上海的南京路由于生活着很多洋人被称为“洋场”,它由东到西约5 km,是上海最早出现现代都市文明的地方,之后迅速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蜚声中外,渐渐,人们便用“十里洋场”来指代繁华的上海。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里”在人们心目中是十分遥远的距离,它的前面如果加上了“千”或者“万”,这就带有寄托人们心中梦想的意味。千里的远行也是从脚下的一步步走出来的,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现了坚持不懈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年老力衰的马儿虽卧躺在马槽边,却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我们常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个成语比喻那些虽然年老却还拥有雄心壮志的有识之士。

除了以上这些,如成语“退避三舍”“壁立千仞”中的“舍”“仞”等也是我国古代长度计量单位,它们的背后都有着有趣的故事。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长度计量单位已不再被使用。但是在它们背后所彰顯出的中华人民勤劳、聪明、努力向上的民族精神永垂不朽。

责任编辑 林洋

猜你喜欢

老骥伏枥计量单位木板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银龄讲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新追求
疯狂的计量单位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记书法家于凤阁先生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计量单位复习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