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7-03-25刘若莉

教师·中 2017年2期
关键词:阅读课行为习惯课外阅读

刘若莉

摘 要: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增长学识。大量的课外书潜移默化中指引和启发着学生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行为的航标灯,让学生驶入一个正确的航道。因此,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课外阅读;行为习惯;阅读课

学生的文明语言习惯、集体意识、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大多数被认为是通过家长和老师说教获得,但是这样的形式单一、枯燥,并不真正适合学生,效果当然不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总结,笔者渐渐发现:课外阅读在学生养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的孩子,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详尽的方法和相关的具体实例,指导和校正他们的行为方向。笔者把那些枯燥的说教融入故事情节和图画中,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的道理便能够在他们的大脑中根深蒂固,进而影响到他们其他的各种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渐渐养成了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良好心态,对形成其他良好行为习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为此,笔者尝试在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一年级学生当中用课外阅读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要使他们爱上课外阅读,就必须让他们感兴趣。笔者最初采用的方法就是把故事投影到荧幕上,教师在前面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跟学生读故事,边读边解释。因为文字当中会出现一些学生不懂的词汇,教师在前面边读边及时解释疑难词汇,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对故事的把握就更通畅,听的兴趣也更浓厚。这样一来,学生每天都特别期待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期待教师给他们讲故事。

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比一天浓厚,虽然字仍然认识得不多,但笔者鼓励他们读一些图比較多、生动形象的小文章,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虽然文章里有不认识的字,但通过图形、图像的帮助,学生还是能把握故事的大概意思。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很多,随着学生识字量一天一天地增加,笔者不再一味地在教室里给学生们读故事,把他们带到图书室,选上一本好书,让学生们人手一本,指导他们一起阅读,带他们一起走进书里的情节。能亲自摸到书本,并阅读里面的内容,比起在教室里只听老师读,摸不到书本,学生们的兴趣更浓厚了,找到了阅读的真正感觉。所以从50个人一起读一本书,变成了50个人读50本书,这样一来,更直观、更亲切,学生兴趣更浓,效果更好。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学生们的情绪高涨,积极性特别高。他们已经体会到在阅读当中能够获得很多的乐趣。有的时候学校因为有重要活动把阅读课取消了,学生们都感到特别失望。从中看出,学生们开始喜欢上了阅读。除了阅读课和活动课,在课间的时候,孩子们都不像以前一样,下课铃响了就只顾着跑出教室疯玩了,笔者观察到,现在有很多学生到了下课时间,会走到班级的图书角前面,拿出一本爱看的书,靠着图书角静静地、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并且脸上还时不时露出了微笑,想必他们正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此时此刻,教师也是非常欣慰的,因为看到自己的学生是那么地热爱阅读。

当学生渐渐地喜欢上阅读的时候,我就在一旁旁敲侧击地教授阅读方法:比如,看书时要集中注意力,边看边思考;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会使用工具书的可以自觉使用工具书,或者可以问老师、问同学。一年级的学生刚进校时,识字量很少,所以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不认识的字,而笔者鼓励他们阅读注音版的书籍,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鼓励他们自己拼拼音,从而达到增加识字量的目的。

随着时日的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汉字越来越多了,阅读更加顺畅了,从而兴趣也跟着更加浓厚了。渐渐地,学生阅读的书籍越来越多,于是笔者在阅读品质方面给学生提出了一些要求:爱护书刊,不在书上随便涂画;在阅览室阅读的时候要守秩序、不迷信书籍,敢于质疑问难。学生阅读量大了,视野拓宽了,渐渐地从中也学会了很多道理,从而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笔者发现,我们班的图书角渐渐地没有以前乱了,以前图书角有人拿书,但没人整理书,现在图书角的书一直都是整整齐齐的,学生们每次拿书之前都会先整理一下图书角,把书摆整齐之后,再拿自己想看的书,把书看完了之后,学生们也会静静地把没摆好的书整理好,我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学生们这些细小的动作,心里暗喜。一年级上学期刚进阅览室看书的时候,学生们都喜欢边看书边说话,像一群小蜜蜂不停地“嗡嗡叫”,我在旁边说上数十次请学生们保持安静,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学生们从笔者有意识的阅读指导中,慢慢地明白了看书的时候该怎么做,渐渐地,图书室变得有秩序了。我们班有个李同学,他的抽屉从来都是乱七八糟的,书本、作业都是胡乱塞进去,没有好好整理过,完全不像课桌,倒像一个垃圾桶。但他是个特别爱看书的学生,拿起一本爱看的书,他甚至可以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一天,我递给他一本书,叫他看一看。他立马被书中的图画吸引了。这是一本教孩子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书,书中都是以故事形式呈现,看到他津津有味地读,我暗自高兴,并期待效果。果不其然,没有我的喋喋不休,没有我的批评,他的抽屉却奇迹般地渐渐整洁了起来。还有王同学,在一年级上学期时他是个令我头痛的小男孩。他特别喜欢画画,课桌、墙壁这些地方经常能发现他的“作品”,他的课本、作业本上也都是铅笔乱涂乱画的痕迹。经过一个学期,我发现他不再那么爱乱涂鸦了,我想这同样也离不开阅读的功劳。他也是个爱阅读的学生,书对他的吸引力就像游戏对他的吸引力一样,捧起一本课外书就看起来,经常一个人看得哈哈大笑。不同的书籍当中有不同的主人公,他们的形象或多或少对学生会产生一些影响,从而也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

学生们一天一天成长了,除了在课堂的学习以及在学校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们的行为习惯更多地归功于书籍的良好影响。比如,学生们读了一本关于感恩教育的书,渐渐地他们懂得了感恩。在学校里,他们知道要听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在家里,他们知道要体谅父母,尊重家人,并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家人的负担;和家人出去逛街,再也不向父母吵着要买玩具了,再也不任性撒娇胡闹了。这些进步的表现很多都受益于书籍的阅读。

通过阅读课外书,学生们从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了很多乐趣,而笔者觉得意义最大的地方在于,学生们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将书比作可以治疗“愚昧病”的良药,告诫人们,只要好好读书,就会变得聪明起来。所以,读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最终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确,读不读书或读多少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清晰地表现出来。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读书的最终影响则表现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上面。

班级学生现在已初步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基本上实现了当初制订的实现“阅读习惯的自觉性”的目标。除此以外,那些比较调皮的学生也渐渐地静心看书了,阅读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影响也渐渐得到了体现。当然,班级里仍然还存在几个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齐抓共管,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阳明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课行为习惯课外阅读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