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帘意象与秦观词心

2017-03-25盛雪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秦观

摘要:帘、幕、帏、帐等遮挡类意象是宋词作品中的常见意象,而数帘的使用频率最高。由于帘具有轻柔、朦胧等本质特征,所以它尤为婉约派词人所喜爱。秦观以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发展到极致,其作品中也多用帘这一意象。帘意象在秦观词中不仅仅是作为一普通物件出现,同时帘意象也映射出秦观作为“古之伤心人”的词心。

关键词:帘意象;秦观;词心

被陈师道称为“今代词手”的秦观在宋代婉约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在词中进行感情宣泄需要 “用一些细巧精美的语言意象来表达”。秦观词约百首,帘意象出现了近二十次,所占比例近百分之二十。所以关注秦观词中的帘意象,并且探究帘意象与秦观词心的联系是有必要的。

况周颐最早提出词心一说。在他看来词心是在内心感受的基础上所生发出来的。词人应立足于自己的切身体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最直接的心灵感受。所以“词心之成在于蓄极积久、不得不发的真情”。这类似于叶嘉莹倡导的感发力量。

一、物我感化的真情实意

“秦观最善于表达心灵中一种最为柔婉精微的感受。” “他不必有寄托,不必有什么理想,就是一种很敏锐的感觉。”叶嘉莹如是说。秦观善于将自己最真实的感情与“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浣溪沙》一词叙写轻柔,词人与物融为一体。这首词着笔淡雅,只是用简单的白描手法便将词人所处之境描绘得凄清绵远,在平淡中带有词人纤细敏锐的心灵感受,一股淡淡的忧伤贯穿在字里行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曰:“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帘在这里一方面起到了贯通词人内心和外部世界的作用。正是有宝帘闲挂,词人才看到帘外的飞花与丝雨,才看到梦与愁的交织。帘外的种种愁境使得帘内的愁人更加分明。另一方面,帘给整个环境增加了一种朦胧绵缈的感觉。不仅是帘外景物,就连词人内心也受到了外界风雨的侵袭。“骤遇之如在耳目之前”说的便是读者对词人物我感化的真情实意产生共鸣后的艺术效果。

二、帘与隐秘难言的忧愁心绪

诗词中表达感情若过于暴露直率,人们便觉得减少了咀嚼的韵味。只有含蓄内敛的娓娓道来才更能带给读者以更多的浮想联翩。秦观凭着手中的工愁善怨之笔,让读者心中激起了深微细腻的感情涟漪。在描写女性心事、男性情怀时,“帘”意象在这方面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明谢榛说:“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秦观词善于营造朦胧幽约的审美空间,进而反映词人难以言说的愁苦。这需要读者在阅读时细细把握与感受。《一叢花》一词通过营造疏帘半卷,微灯隐隐的朦胧意境,写出与汴京名妓李师师幽会的心情。此时帘便是构成模糊意境的重要意象。不仅“凸显了他们心心相印的恋情,也加深了他们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遗憾。”《阮郎归》为秦观坐党被谪之后所作。词人透过半卷的帘看到春风吹雨,落花乱飞。“以春花点春景,以春燕触春情,情景逼真。”“落花归燕,俱是抚景伤情之语。”词人伤的不仅是春景,更是自己遭贬的悲苦心境。通过写帘外的伤春景色,间接表达了自己仕宦之路多舛的现实窘境。

三、难以移易的独特个性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对秦观词心有着细致的描述。 “一往而深”说的便是秦观独特个性的难以移易。《望海潮》这首爱情词凄婉缠绵。“帘”在词中与残灯相映。“奴如飞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随”是一种坚决的誓言。词人并未直接倾吐,而是婉转道来离别的不舍,读起来更能体会到女子那隐秘的心思。微月下的帘,承载着无尽相思。明徐渭评点说:“寻常浅语,自是生情。”龙榆生认为这首词“朴拙”“情深”。《如梦令》通过描写一系列的帘外境象,缓缓道出帘中人的落寞。此时帘外正五更风雨。帘内的人是寂寞的,帘外的风雨是无情的。词人写风雨是要表现自己愁苦无法排解的忧闷。南唐后主也曾写过类似的词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世客,一晌贪欢。”帘外的雨把这位亡国君主历经沧桑变化后无家可归、无国可依的忧伤表达到极致。有些心事无法明说,只能借意象表达。此时帘虽然将屋内的人与屋外的风雨隔开,实际上是沟通了风雨与词人的内心。

秦观词之所以显示出无限愁苦,与其选择描写的帘意象紧密相关。无声的帘传达出了这位词人的心声。仕途多舛,个性柔弱,使得秦观词喜用闺阁意象,词作偏向清丽绵软。对于秦观词中的帘意象研究有助于更好把握秦观词心,进一步深入到秦观艺术化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3]张毅.宋代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况周颐.蕙风词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5]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繆钺,叶嘉莹.灵谿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8]繆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姚蓉,王兆鹏.秦观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詹安泰.李璟李煜词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盛雪(1993.7-),女,安徽合肥人,现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秦观
梦中题词
雷州遇苏轼
拜苏轼为师
顺利的晋升之路
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什克洛夫斯基诗学视野下的秦观《满庭芳》
苏轼秦观师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