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性和教育性,高考作文的两难选择

2017-03-25陆岩松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老腔缺憾行囊

陆岩松

曾有专家说:对高考作文题的批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消极行为。笔者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没有批判,谁知道哪类作文题更适合学生。与往年相比,2016年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的质量有较大下滑。主要是育人的导向不明显,育人的功能大幅度丢失。什么样的作文题才是好题目?这要从高考作文的考查目的说起。

文学性,教育性,高考作文应该坚持哪一点为重?

高考几十年,有没有见过从高考满分作文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人材?没有。这一事实就说明:高考作文不等于文學创作,也不是为选拔作家服务的(况且,作家的天赋也不是靠一小时的作文时间就能显露出来的)。所以高考作文题的文学味不必太浓。身为天下第一考,高考作文的角色应该是学生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堂语文课。第一层面,它检查的是考生使用母语的能力。第二层面,它“检验、指导”考生怎样去做人。高考作文的命题者有责任、有义务利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以多元视角关注社会”。因此,相对于选拔人才而言,“育人”是高考作文更应该珍惜与坚守的一条主线。

来看看2016年全国与各省市的九道作文题有没有抓住这个对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机。

1.(全国卷Ⅰ)全国卷一的漫画“吻痕掌印”不能说对学生没有教育意义,但是笔者以为这个教育意义对考生来说有点遥远。这幅漫画讥讽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那么要求我们的考生在考场上转换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与思维,其间的不适应可想而知。命题缺憾:舍近求远,跟考生的现实生活脱节。

2.(全国卷Ⅱ)全国卷二让考生比较“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笔者就想问命题者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阁下难道不清楚语文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尴尬地位吗?你出这道题,除了让学生说一堆连他自己也不相信的假话,还能有什么呢?命题缺憾:又是一道纸上谈兵的作文题。

3.(全国卷III)小羽研发花茶的故事。此题立意类似前年的山羊过独木桥,告诉考生做人要有长远眼光,心胸要开阔。从教育考生的角度看此题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部分考生立足于批评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不知命题者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角度。命题缺憾:忽视了政府的形象。

4.(北京卷)北京卷共有两道作文题:议论文谈“华阴老腔”,记叙文谈“书签”。笔者觉得北京卷这两道作文题在难易程度上走了两个极端。议论文太难,华阴老腔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话题。试卷中的那篇现代文阅读《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只能让原来一无所知的考生知其一二。记叙文太简单,“神奇的书签”更适合做一道中考作文题。命题缺憾:育人的意义很不明显。

5.(天津卷)谈谈“我的青春阅读”,着眼于平稳的叙述。天津卷的作文题可以说是紧扣了考生的生活,是今年九道作文题中命制还算可以的一道题目。但是考生从作文材料中并不能领悟到什么做人的道理,因此它的育人功能尚有欠缺。

6.(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个话题可以有。但是这道题目涉及的面太宽了,三百六十行,到底评什么?仿佛面前放了一大堆拼图,考生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是这道作文题唯一的缺陷。如果收缩到评价他人生活中的某一类行为,考生可能会受到实实在在的启发与教育。

7.(山东卷)山东卷对行囊的描述一共有四个分句。合起来看,有点莫名其妙,或者说叫人捉摸不出命题者的意图。“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这是应该的啊,是正常人的思维。“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这也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行囊中漏掉一二样东西在生活中是常见现象。但是对于另外二句描述,笔者就有些费解了。“有的暂时用不上”。这是一句模糊的表述,读者关心的不是暂时用不上,而是最后用没用上。如果最后用上了,就是准备充分;如果最后没用上,就是傻子行为。“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在行囊里放上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这不是正常人的思维啊。拿一个不正常人的行为来让考生分析,命题老师,你逗考生玩的吗?命题缺憾:文艺过头,不合逻辑。

8.(江苏卷)江苏考生大多对“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一句怎么看怎么别扭。笔者学校的很多考生评价今年的作文题像绕口令。为什么众多的考生觉得别扭?就是因为人们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句话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而且是正确合理的思维定势。现在命题者为创新而创新,强行改变这句话的表述,当然会给考生造成不适应的感觉。2014年谈青春的二个观点“不朽”“天真”都不完全正确,反而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讨论空间。而今年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这二个观点都是“正确的废话”,无需论证,或者说难以彰显考生的思维深度。命题缺憾:哗众取宠,画虎不成反类犬。

9.(浙江卷)浙江卷走的是前两年天津与广东卷的思路。质疑高科技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可能使我们的人文精神逐渐丢失。笔者以为,这样的质疑可以讨论,但价值不大,毕竟谁也阻挡不了科技进步的滚滚洪流。命题缺憾:无谓争论,教育机会白白浪费。

回顾近几年的作文命题,2012与2014两年各省市的材料作文题最为精彩。为强化感性认识,举三例如下:

【2014重庆卷】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做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2012重庆卷】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事后有人问保安:“你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2012全国卷】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这些优秀的高考作文题,不仅当年的考生终身难忘,经过网络传播,全社会的读者都会深受教育。这就是高考的力量,是人性的伟大,也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

一道优秀的高考作文题首先应该考虑下面三个要素。

一、贴近生活。

绝大部分考生对材料所叙述内容不应该感到陌生。像上面三则材料中所谈到的“垃圾分类”“问声你好”“补个漏洞”这些小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恰恰又是“以小见大”的好素材。反之,像今年北京卷的“华阴老腔”就不符合这一点。试问有几个考生真正听过“华阴老腔”的呢?

二、教育考生。

高考,一生一次,它的“正能量”应当充分利用,充分发挥。通过作文材料启迪考生对如何做人进行思考,这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高三学子很有必要。高考作文不仅是一篇作文,更是一次最重要的生活历练、生活感悟、生活思索。

三、理性务实。

在你试图说服他人时,“听”是否比“说”更为重要?我们是否应该通过抱怨来得到我们想要的?艺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吗?人们是否需要花更少的时间去欣赏他人?自律是否会带走生活的乐趣?

这是几道美国的高考作文题,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理性务实。而在我国的作文题中,务虚的东西不少。比如“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旅途的行囊”“沙漠自由”“空谷”等题目都有故弄玄虚、不接地气的嫌疑。虽然中美文化的背景大有不同,但“理性务实”应该是选拔人才的相同标准。

还是前面说过的话,高考作文不等于文学创作,所以高考作文题的文学味不必太浓。盼望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能重现2012、2014两年的精彩。

猜你喜欢

老腔缺憾行囊
老腔新韵绕梁来
缺憾之美
成为新的自己
缺憾之美
老腔的颜色
游子的行囊
行囊
我的行囊
缺憾也是一种美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华阴老腔悼念陈忠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