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事件处理要有“热”有“冷”
2017-03-25
■ 安徽省祁门一中校长张进球认为:校园中正能量的人和事,宜采用大张旗鼓的“热处理”方式,因为这样处理会形成正向激励。而对负能量的人和事采用“冷处理”,不在公开场合指名道姓地批评人,哪怕是学生,这是对成长中的中小学生的一种保护。在公开场合只能批评存在的某种负面现象,让被批评的人自己去对号入座。这种“冷处理”方式看似没有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其实已是润物细无声。 (摘自2016年12月15日中国江苏网)
关爱留守儿童从推动阅读开始
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刘殿波表示:关爱留守儿童,还可从推动童书阅读开始。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着眼于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亲子沟通、丰富儿童生活,童书阅读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且,这也是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控辍保学的最佳途径。农村留守儿童辍学原因很多,但对学习失去兴趣,是当前适龄儿童辍学的主要因素。
(摘自2016年12月15日光明網)
不能由培训机构“绑架”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指出:很多家长必须让孩子上补习班,否则到初中被分到普通班,学校对普通班不重视,没有好老师。培训机构就这样乘虚而入,它增加了学生负担,搅乱了素质教育。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破解培训机构“绑架”学校的困境。同时,校外培训机构确有存在的必要,但也要加以整顿。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应是教育竞争的推手。教育培训机构也应推进素质教育,不应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
(摘自2016年12月29日搜狐教育)
西部教育何时不再“老大难”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认为:解决西部教育“老大难”,重要的是要实行“授之以渔”的内生性激励政策。多年来,在中央或上级政府以及各种帮扶单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个别贫困地区和部分贫困家庭“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而一旦失去发奋图强的苦干精神,就只会越来越甘愿贫困。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注重激发地方的内生动力,调动家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如此才能实现西部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根本改变。
(摘自2016年12月1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