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竞赛式学习活动的组织

2017-03-25姜涛

化学教与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组织竞赛

姜涛

摘要:组织好学生学习活动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遵循有效性、合作性、激励性的原则,将竞赛式学习活动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多样化、趣味化的竞赛形式和多元化的竞赛评价,让学生敢于、乐于和勇于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课堂教学;竞赛;学习活动;组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5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化学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参加活动,是否能通过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竞赛式学习活动的组织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组织竞赛式学习活动的原则

1. 有效性原则

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组织竞赛式学习活动首先应遵循有效性原则,即竞赛式学习活动是建立在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的。因此,竞赛式学习活动的目的性要明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赛;竞赛式活动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而设计,要让学生知道赛什么;竞赛后学生与老师要及时评价,要让学生知道赛的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活动组织的有效。比如:在学习“元素”知识的时候,针对元素符号的记忆可设计竞赛式活动:首先让学生明确竞赛的目的是看谁符号记得快而准,进而让学生按照小组互检的方式进行“你说名称我写符号”的方式来竞赛,通过竞赛来比较各组掌握的情况,评出优胜小组。这样学生对符号的记忆就显得积极而主动,组织的竞赛活动也有效。

2. 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所以,组织竞赛式学习活动还要遵循合作性原则,即竞赛式学习活动是建立在有利于合作互助、实现共赢的基础上而开展的。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形式已不再是单兵作战形式,往往都是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的。因此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时,不仅要考虑让每一个小组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而且也要考虑让小组中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这就要加强合作。比如:在学习“元素”中元素符号意义知识时,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你提我答”方式的竞赛,竞赛中允许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一次求助组内其他组员的机会,也允许小组间进行相互纠错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为小组荣誉而战,组间的竞争很激烈,同学们在竞赛的过程中也迅速掌握了元素符号的含义,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也实现了合作学习。

3. 激励性原則

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中,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近成人,在依赖大人的同时也渴望独立,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所以,组织竞赛式学习活动也要遵循激励性的原则,即竞赛式活动是建立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 要让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式活动受到鼓舞,在竞赛的活动中养成敢于参与和勇于回答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元素”知识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识记元素符号竞赛时,首先让成绩相似的后进生进行对抗,通过他们的对抗,小组其他成员给予掌声鼓励,让他们在竞赛中感受到小组的温暖,受到鼓舞,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慢慢开始喜欢学习化学,也实现了后进生的转化。

二、组织竞赛式学习活动的策略

1. 竞赛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敢于参与

竞赛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形式的竞赛活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所以组织竞赛式学习活动要注意竞赛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竞赛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参与竞赛活动,以达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1)单兵对抗赛

该形式的对抗赛就是在个人之间的对抗,最适合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相近的同学之间进行,通过相互对抗能激发起学习的斗志,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进行化学用语识记竞赛时,此种对抗赛最有效,面对能力相近的对手,同学们也敢于参与竞赛。

(2)团体对抗赛

该形式的对抗赛最适合在学习小组之间进行,通过对抗能激发小组合作精神,实现小组内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制气装置的组装、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竞赛都适合团体对抗赛。通过组织团体对抗,能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参与竞赛,同时也加强了小组内的协作,实现互助共赢。

(3)辩论对抗赛

该形式的对抗赛也适合在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男女生之间进行。通过辩论能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组内合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塑料的功与过”的辩论中,由于同学们在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塑料制品,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敢于参与辩论。经过正方和反方的辩论,加深了对塑料的认识。

(4)抢答对抗赛

该形式的对抗赛最适合在个人之间进行,特别是对优生来讲,具有优势,既锻炼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也反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敏捷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概念的辨析问题上运用抢答争辩效果较好。

竞赛形式的多样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能在不同竞赛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敢于参与竞赛活动,这样很容易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实现逐步提高,有利于集体进步。

2. 竞赛形式趣味化,让学生乐于参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竞赛形式的多样化能让学生敢于参与竞赛,那么竞赛形式的趣味化则会让学生乐于参与竞赛。

(1)快接龙

接龙游戏活动竞赛适合进行记忆类知识的竞赛。比如在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时,可组织组内接龙,组间竞赛方式进行。即每组成员从任意一种金属都可以接龙下去,最终以不间断且用时少来比较记忆的牢固程度,从而决出优胜组。再如,在记忆元素符号时,让学生先制作出元素牌,然后两组进行快接龙游戏,即一生举牌(元素符号或名称),另一组学生快速说出元素名称(或符号),交替进行,最终是快接不间断组获胜,这种趣味游戏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2)走迷宫

走迷宮活动适合进行物质性质类知识的竞赛。比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后,就可设计走迷宫的竞赛活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道路让酸顺利通过迷宫。例如:2016年凉山州中考化学试题的第14题就可用来设计为走迷宫竞赛活动的内容。

比赛中通过不同同学(或小组)同时进入迷宫,以快速走出迷宫者获胜。这种形式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很愿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就加深了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比单纯记忆性质的效果好很多。

(3)来找茬

来找茬活动多适合实验操作类的竞赛。比如在组装制取气体的装置时,可以展开个人对抗或小组对抗赛。通过对比组装的装置,让个人或小组互相找茬,去找错误或找优缺点,看看谁找的准且找的多,在对比中加深对装置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操作的方法并熟悉使用的注意事项。

(4)猜谜语

猜谜语活动适合抢答类的竞赛。比如学习了元素、常见物质、仪器后可设计一些谜语。例如:加班费(打一化学元素)-锌;丢钱(打一化学元素)-铁;老两口争儿郎(打一微观粒子)-分子;敢怒不敢言(打一物质)-空气;斟字写成甚 (打一化学实验仪器)——漏斗。通过猜谜语让学生记住了一些常见元素、物质、仪器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乐于参与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让竞赛形式趣味化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并主动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

3. 竞赛评价多元化,让学生勇于参与

竞赛活动开展的同时要及时地进行评价,恰当的评价能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有知道了对与错,学生才能在竞赛中成长。而往往评价都是由我们老师来完成的,单一由老师来评价则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和懒惰的思想;而单一由学生来评价也易让学生产生不信任和抵触的思想。这些都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在竞赛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既要让参与活动的学生本人来评价,又要让竞争的对手来评价,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还需要教师来评价,让多种评价形式并存,剔除学生思想中的依赖、不信任和抵触思想,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和学习观,培养学生勇于参与评价的能力。通过参与评价,既锻炼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勇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组织竞赛式学习活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适时进行,活动的组织要为课堂教学服务,不为竞赛而竞赛,要为学习而竞赛。要让学生在竞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养成乐于学习、会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范杰.趣味化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5] 潘镜如.化学分组赛激励效果好[J].化学教学,1997(1)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组织竞赛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6)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