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晓: 好为人师就是我

2017-03-25李唐

女士 2017年3期
关键词:陈晓家教老师

李唐

陈晓结婚了,对于一个男人,尤其是对一个男演员而言,29岁就解决了终身大事绝对算是早婚。但这还只是开始,按照他的计划,他与太太陈妍希会马上进入备孕阶段,争取早日实现当爹当妈的愿望。

更让人意外的是,陈晓说一旦有了孩子,他或许就将淡出演艺圈,告别演员这份第一职业,开始从事第二职业。实际上,陈晓一直都有一份第二职业——老师。还没出名前,他就靠着这份第二职业谋生赚钱,非常好为人师。

坐着聊天就把钱挣了

陈晓是个人才——6岁开始练字,专攻大字行书,10岁后增加了蝇头小楷,不折不扣的童子功;近20年的画龄,尤其擅长速写;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打篮球,中学、大学都是校队主力,还是中戏跳远跳高纪录的保持者,国家二级运动员——货真价实的允文允武。

他还是个学霸,高考时同时考上中戏、北影和南艺,最后他选择了中戏。大学的生活并不富裕,家里一个月给他1500元生活费,这笔钱在北京并不经用。他决定自力更生,做家教。

北京大学南门外有个家教市场,在此值守的主要是北大和人大的大学生,家长们都愿意来这里挑选名校高材生给自家孩子做辅导。虽然是个松散型的非正规市场,但极少有北大人大之外的学生来揽活。可陈晓来了,他从中戏步行到北京体育馆西,坐743路到西便门转732路到海淀路西口,再步行到北大南門,在家教市场摆出了自己亲笔书就的家教信息牌:上边是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号行书——中戏家教,下边是一行干净整齐的小楷——书法绘画表演篮球跳高跳远,艺术生体育生专业家教。

别的大学生都冷眼旁观,在他们心中,考分才是王道,艺考嘛?可是,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陈晓出摊不到20分钟,就有个家长如获至宝地凑过来,她说自家的小孩就是艺术生,文化课的家教大把大把,专业课的辅导老师却难找,去过好几个艺术院校都没有收获,没想到在这儿遇到了一个。在看过了陈晓的学生证后,她当场敲定一周两次、每次200元的家教酬劳。

又蹲守了一个小时后,陈晓又跟两名家长达成了家教业务协议。周一到周六,他每晚授课两小时,这样一来每月家教收入3600元。

三个学生大相径庭,一个艺术生一个美术生一个体育生,除了根据不同的特长进行专业辅导外,文化课也必须带着一起教。四门功课一拥而上,这薪水拿得不轻松,但陈晓很喜欢,他说自己骨子里特别好为人师。

陈晓是个好老师,他自己写剧本给打算考艺校的学生,每周两次跟学生在家演对手戏,帮学生克服怯场说台词打磕巴的坏习惯,他把表演课上老师教授给自己的经验、心得倾囊而出。大半年之后,学生的胆量越来越大,甚至敢跟他一起在地铁站口当众表演话剧选段了。

美术生的辅导主要以文化课突击补习为主,这对于当年安徽省唯一考入中戏的高材生陈晓而言是小菜一碟。遇到学生有点儿厌学时,陈晓便带着他背起画板出门上街,找个街角坐下来各画一幅速写。结果,多半是学生输得心服口服,然后乖乖回家继续学习。

比较困难的是体育生,因为高考目标是体育特长生,这个孩子从高二就开始了专业训练,半天上课半天训练,找家教只是为了帮孩子减压放松。因为家长没什么要求,才是最高的要求。

刚开始接触时,陈晓根本不知道该跟学生说什么教什么,只能大眼瞪小眼。换个人,可能做一两个星期就知难而退了,陈晓觉得自己还能再努力一把。他买回《教师心理学》之类的书埋头苦读,还订阅了《演讲与口才》之类增强沟通能力的杂志。家教老师就这样转职成了心理咨询辅导师,授课时间啥也不教,主要是跟学生面对面坐着聊聊训练、讲讲学习、回忆一下过去、憧憬一下将来。话疗的效果挺好,学生越来越信赖与喜欢他。坐着聊天就能把钱挣了,陈晓觉得这种感觉也很不错。

搞定华谊老板的儿子

大一结束后,陈晓觉得这种单枪匹马的家教还是落了下层,他想试试一对多、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授课方式。大二入学后,他召集了几个对教育创业很有兴趣的同学做合伙人,组建了一个艺考生表演专业突击培训班。

为了吸取生源,陈晓在招生信息上发布了自己的个人资料——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小品大赛金奖、个人最佳表演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金奖。有了这些金光灿灿的获奖招牌,招生就很顺利了。按照原定计划是招15个学生,没想到三天之内有40多个家长来报名,最后一个班扩招成三个班,共计60人。陈晓三个班连轴转,同样的备课笔记重复重复再重复。一个学年下来,他银行户头上的存款就过了六位数。

陈晓越来越有资深老师的范儿了,授课时他会带一支毛笔,兴致所至时抓起毛笔蘸水在黑板上做板书。每逢此时,必定收获满教室的惊叹。虽然是培训班,但有奖状发放,不是那种印刷品,全是陈晓手工限量定制版。他在纸上为表现好的学生勾勒一幅速写,下面是自己书就的一段勉励文字。这些奖状,每个学生都视为珍宝。

课间休息时他还带着学生一起打篮球,来几个既有难度又有观赏度的动作。人长得帅,书法漂亮,画画棒,打球又好,他颇有点培训班偶像的范儿。一众学生被他牢牢吸引住,心甘情愿来他的培训班交钱上课。

陈晓也很沉迷这种给人当老师的生活,除了正常的学习表演排练外,绝大多数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当老师上。只是,有得必有失,因为专心致志当老师,他没时间像别的同学那样到处试镜找剧组争取机会。大学四年,他没有拍过一部戏。

大学毕业时,陈晓的选择很没出息,他打算去艺术系当老师或者回安徽文联坐办公室。同学朋友都傻了眼,这么好的个人条件不进演艺圈,读中戏表演系干嘛?

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陈晓最终答应先在演艺圈试试,如果两年内混不出名堂,就去做一名光荣的教师。投了一通简历后,陈晓被华谊兄弟看中,成了签约演员。不过,除了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客串了一把国师陆离外,他就再没什么作品了。他不务正业的劲儿又犯了,虽然没拍什么电影,但在好为人师的道路上却走得很远。

他有了新学生——华谊兄弟老板王中军的小儿子。为了让小家伙更有气质,他父亲在书法绘画上对他刻意进行培养。于是,陈晓就以一个新签约艺人的身份拥有了直入大老板家宅的特权。

小孩子是最容易征服的。陈晓跟他各写了一幅字,又各画了一幅画,高下立判后小家伙就彻底服气了,整天跟在陈晓屁股后边晓哥晓哥叫个不停。

小家伙有个性,会跟爸妈顶牛,也完全不给二叔王中磊面子,但一到陈晓面前,老虎就变成了猫,陈晓说什么他都言听计从,叫写字写字、让画画画画。遇到表现好的时候,陈晓会作为奖励带他玩玩篮球,小家伙便欢欣雀跃,比收到任何昂贵的礼物都兴奋。

王中磊曾开玩笑说,如果华谊兄弟是个小王国,王中军是皇帝的话,那陈晓就是太师兼太傅,既教文又教武,棟梁之才。

或许不是好演员,但一定会是好老师

陈晓会教孩子的名声慢慢传开了,他的人脉也就这样在不经意中越来越宽广。他曾经跟倪萍一起聊过画,顺便带倪萍的儿子虎子去溜冰,然后就跟倪萍成了忘年交,不需提前预约就可登门坐享倪萍端上来的丰盛饭菜。

景岗山的太太,金牌经纪人马葭是所有艺人都想交好的对象,但不容易结交。可陈晓认识起来轻轻松松,因为马葭的双胞胎儿子和王中军的小儿子是好朋友。自打知道陈晓是灌篮高手后,他们就无限心向往之,在他面前腼腆无比,像小学生见了班主任一般恭顺。

当孩子王的结果是,陈晓认识的资深人士越来越多,在努力带学生的同时,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片约和机会。一部接一部戏上映,他就这样越来越有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签约演员变成了当红演员。

虽然片约不断,但教师业务从未放下。陈晓一步到位,成了合肥一家艺术学校表演班的老师,专门针对艺术考生进行表演专业教学。这业务太轻车熟路了,大学三年他开培训班教的就是这些东西,再根据自己的表演经验言传身教,附赠面试时的心得与诀窍,理论结合实际,他的课上得深入浅出生动易懂。几节课之后,他就成了艺校的明星教师,全安徽都知道有个明星在艺校授课。除了表演班的学生外,前来旁听的学生越来越多,授课地点从练功房换到小教室,又从小教室换到阶梯教室。陈晓成了艺校的金字招牌,只要他授课就从者如云。

遇上在剧组暂时没办法上课时,陈晓就画漫画。他的连载原创漫画“十三晓画”,反响很不错。用一技之长娱乐自己也娱乐别人,陈晓觉得这比闲着发呆睡懒觉更有质量。

就连自己的终身大事,也是因为他的好为人师促成的。在拍《神雕侠侣》时,虽然戏里陈妍希饰演他的师父,但在戏外,陈晓却是陈妍希的好老师。从威压怎么吊最舒服,到打戏怎么拍最轻松,慢慢就延伸到胃口不好该怎么调,晚上睡不着该怎么呼吸促眠……一部戏拍完,戏里的师父成了他生活中的虚心学生外加痴心女友。

虽然爱情事业都丰收了,可陈晓依然不闲着,每天一张书法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体育锻炼也是风雨无阻的,还有每天1小时素质锻炼、半小时塑形运动。

之所以坚持这些练习,与陈晓的远期理想有关。他说自己结婚生子后就不大想再拍戏了,他会将孩子当作最珍惜的学生,从小开始培养教导。如果条件允许,他还会办一个学校,专门针对艺术生,届时他还会披挂上阵,将自己的特长用来教授学生。他说自己是不是好演员见仁见智,但根据这些年的授课结果来看,他会是个好老师!

(经作者授权,本刊严正声明:本文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 尼尼威

猜你喜欢

陈晓家教老师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陈晓:表演比美女还有吸引力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Catalytic Combustion of Toluene over Copper Based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Sup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