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2017-03-24胡力华
◎胡力华
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胡力华
儿童在认知、接受、学习方面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其艺术教育中,要善用巧妙的手法,将教授的知识以轻松、简便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本文将讲述如何运用通感使得儿童在艺术教育中得到最大的学习收获。
通感 儿童艺术 教育
音乐同文字一样,能表达情感,诉说故事,甚至比文字有着更强的感染力。在语文中,把不同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相互联系起来,借助联想想象,从而引起感觉的转移,这就是通感,也称“移觉”。其充分借助想象,带动感觉,十分适合儿童的艺术教育,所以借助通感能有效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
一、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儿童想象力,提高儿童艺术审美力
在艺术中,通感分为三类:一是由感受某一艺术的形式,通过联想、想象随之产生对另一种或多种艺术形式的感受,也就是艺术通感;二是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外界因素的介入,突然茅塞顿开,从中获得巨大的创作灵感及启发;三是指审美中借助当前刺激引起的单一感官的感觉、知觉,通过理解、联想、想象、情绪等作用,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知觉兴奋和整体感受的心理现象,这一现象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联觉”[1]。所以在艺术教育中,审美力的高低,对学生今后的创作发展也极为重要。对于儿童来说,其价值观、审美态度都是依靠长期接触的环境影响而随之产生的。他们没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因此对于其审美的提高,就需要老师运用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从而有效提高儿童的艺术审美力。
(二)运用通感打破固有思想,激发儿童艺术创造力
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的感觉是通过相应的器官辨认的。在固有的思想里,视觉是眼睛所看见的,听觉是耳朵所接收的,触觉是身体所触碰的,嗅觉是鼻子所闻到的,味觉是舌头所反馈的。然而在艺术的世界中,它们是相互交织的,颜色可以有温度,声音可以有味道,冷暖可以有重量,味道可以有颜色。所以对于艺术的教学,我们需要打破其固有的思想,才能迸发出不一样的想法,也就是创作。儿童的想象力丰富,对于其艺术的引导,不能过于死板,要让其尽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则给予正确引导,从而打开儿童的创新之路,激发其艺术创造力。
二、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一)利用通感,展开联想
艺术本身是结合多种形式表达的,所以对于音乐的教学,离不开视觉与听觉的相互配合,利用通感影响,将视觉感受转移到听觉享受,使之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深刻。并且听觉无形无相,具有易逝性,容易造成空灵感,直接唤起审美感;视觉有形有相,具有存在性,给人以真切感,通常间接唤起审美感,两种感官各有优点与不足,视听通感很好地弥补了二者各自的不足。[2]因此,在音乐教学的听觉途径中,不妨加入绘画或是音乐短片,让学生大胆运用想象,在视觉与听觉上产生共鸣,使其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学唱《小燕子穿花衣》这首童谣时,不妨让孩子们拿出纸笔,一边听音乐,一边在纸上画出歌曲里的内容。在学生画完后,可以继续为学生播放该歌曲的动画短片,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听觉与视觉有效地相互通感转移,丰富学生想象力。
(二)利用通感,理解音色
音乐本身就需要表达,需要唱出来,而音色学习是音乐表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对于其教学过程,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大胆发声,但是其概念抽象,其知识点对于儿童来说生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感觉来帮助学生理解音色的意义,并掌握其学习要点。
老师可以弹奏不同的乐器,让学生运用身边的工具模仿乐器声音,如用拍手模仿响板,跺脚模仿打鼓,敲打水杯模仿三角铃等。并且根据音色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其强弱的变化,使听觉与触觉相互转移,让学生理解音色的概念,从而刺激儿童发声训练。
(三)利用通感,愉悦身心
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不能直接给学生灌输线谱、音符的概念,太专业的学习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厌烦。对于音乐的教学,首先是让孩子们学会去听,去感受,同时孩子不能只是听,而要在听的同时按照音乐的节奏、韵律以及歌词提示来自由走动并做出动作和表情。这时候,孩子的听觉和视觉、运动觉、平衡觉得到了贯通,想象力也得到开发,对音乐作品的把握也更为综合。[3]
例如在音乐课上,配合舞蹈,将音乐中的强弱节奏点,有效利用通感转移到肢体动作上,让学生跟着节拍动起来,根据每一个动作感受音乐的韵律及停顿点,使之对旋律及节奏的感受更为深刻。
三、结语
对于儿童的艺术教学,我们首先要让其享受艺术,才能更好地开展具体的教学,老师需学会灵活运用通感,将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相互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感受艺术,热爱艺术。
[1]匡代军,王琼.通感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运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01).
[2]冯彤彤,周友良,尹诗睿.视听通感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3]董婷婷.素质教育背景下“通感”在少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6(01).
(责任编辑 宋旭东)
胡力华,女,本科,山东大学(威海),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