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
——致山东中医药大学全体老师
2017-03-24杨凯晶
◎ 杨凯晶
中医人
——致山东中医药大学全体老师
◎ 杨凯晶
我很庆幸,能够在这个新时代步入大学。
世人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在这里,我们开始接触社会。我很欣喜,自己来到了这所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
你问我为什么欣喜?我想问你,学中医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印象中,中医人都是温文尔雅的,带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气息。既如此,那自然免受现代社会的浮躁、喧嚣的侵扰。
我欣喜,便是欣喜于我有这样的老师。
初次见面,遇到的是我们的辅导员。他与高中班主任的定位类似,但我竟没有感受到高中时的功利。他于我们无所求,其所作所为,便是为我们的成长护航。我是不愿接触太过功利的事情的,那这所学校的氛围就十分适合我了。作为省内最大的中医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厚德怀仁,博学笃行”,这是自上而下贯彻的校训。从我的老师那里看,就更加明显了。
他们是一群有着中医情怀的人。相比于其他专业或多或少的浮躁、功利,他们是那么的沉凝。校训,是他们的行事准则。你若是想描述他们,那用校训来刻画便是最生动的。“厚德怀仁,博学笃行”,他们的情怀,他们的态度都源于此。他们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人,他们也是继往开来、去糟取精的人。中医的精神代代传承,他们对于中医,心怀神圣,不愿让世俗琐事玷污了中医学。
时事新闻中常有黑心医生的出现,但中医医生却少见此类。究其原因,西医比较中医,少了中医的文学性,更没有中医这样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是的,中医是祖辈传下来的智慧结晶。每每阅读中医书籍,便会被先人伟大的智慧而感动。我的授业老师,便常与我们讲述中医历史上的典故,时常感念为中医发展做出贡献的诸多历史名人。“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氏的这种精神,用“厚德怀仁”来描述毫不为过。我想,我之所以感觉不到老师身上的功利,正是中医学历史上精神的传承。
我也将成为中医人。洗去社会的浮躁喧嚣,像我的老师那样,将中医学的发展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他们坚守在学校的岗位上,坚守在中医院的岗位上,他们的存在,是中医学在当代社会立足的写照。我们没有像古代那样固步自封;我们建立了中医药大学,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我们还有中医院,为世人找寻中医指明了方向。
中医从来都是无可替代的,或许有的地方不如西医,但中医在更多的方面却是独一无二的。中医有其独有的文化,在养生保健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调理身体上副作用更小,中医能预防疾病……
更重要的是,有像我的老师那样优秀的中医人。
我愿成为中医人。
(作者系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校中医学院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