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意象美的意蕴与构建

2017-03-24韩子霏

参花(下) 2017年6期
关键词:意象美的摄影

◎韩子霏

摄影意象美的意蕴与构建

◎韩子霏

意象是前人对于自然万物的审视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总结,也是我国审美文化的特色。摄影中的意象能丰富人们对于摄影文化的认识。本文主要是对意象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从而对摄影意象美的构建基础和手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借此来对摄影意象美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摄影 意象美 审美意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的提高,摄影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写实活动,而是通过摄影所表现图像的艺术语言。其中,摄影意象美就是一种典型的图像艺术美,它注重对摄影者内心的展现。

一、我国传统的意象美学

(一)意象的含义

“意象”来源于哲学,在道家思想中被强调。意象既是一种代表着“无形”“虚无恍惚”的形而上的“大象”,同时又是一种代表着“存在”“有形”的感觉体会,是人们通过现实观察后自我反思得到的一种体会。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于“意象”的解释就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的融合而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周易》里有一句话说道:“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句话说明,古代都是以意象作为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式。在文学作品中,意象这一概念用得也比较活跃。文学家将其作为文学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起到一种借助具体实物来抒发感情的作用。

(二)意象的造型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比较重视作品的意象表现,这与我国历来重视文化的传承具有密切的联系。追溯至远古时期,各种陶器制品就充满了注重神似的意象美;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也是追求一种不在乎相似而在乎神似的意象美;在当代,众多名人在批判中对意象进行了发展,例如齐白石提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

意象就是一种艺术表达手段。创作者通过借助客观物体,进行主体的加工,使其能够表达出自身的情感,这种方式也称之为“寓情于景”,是一种在视觉语言上对哲学术语的延伸。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并没有对客观存在的物体的本质进行改变,而是通过一定的手法将情感融入物体当中,使得观者的感觉更加生动,画面更加具有美感。在摄影中,强调的就是要将画面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二、摄影的意象美

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是一种传递情感的艺术手段。摄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绘画对于记录现实的主导地位。这一改变,促成了画家对画作抽象美的重视。在绘画中注重表现意象美,将其融入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使得自身的艺术尊严可以被最大化维护。单纯的写实并不能够产生意象美,意象美的产生,一定是作者将其情感与实际物体相结合,是一种依附于客观实在的精神产物。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摄影家逐渐注重在摄影中融入意象,提高摄影的艺术感染力。

(一)摄影的心理意象

心理意象强调主体的知觉和感觉。如摄影作品《青椒》,利用青椒这一物象,表达出了“青椒”和“紧握的拳头”等多重物象,让人产生视觉错觉,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贝壳》中,作者从贝壳本身出发,利用摄影角度的不同和精确的摄影技巧等,在图像上呈现出一个与天鹅形态相似的贝壳,让人们出现一种视觉上的恍惚感,从而产生了一种意象美。

(二)摄影内心意象

内心意象是根据人们内心所想设计和构造的、与现实世界有差别的图像。摄影意象是对摄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在摄影界具有这类特点的典型代表就是迟鹏的《奔》和缪晓春的《虚拟最后审判》。就《虚拟最后审判》来说,缪晓春在创作初期是借助了《审判》的原画,使之成为所谓的客观实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电脑技术,将自身对于米开朗琪罗这一名著的思考融入到画面中,寓情于景,通过摄影作品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摄影的观念与审美意象

摄影的观念与审美意象都可以概括为一种表达抽象和哲学观念的艺术形象。在此可以以著名摄影家姚璐的作品《中国新山水》进行具体的阐述。在《中国新山水》中,姚璐采用的是画面解构的方法,将工地上的残余垃圾等元素构造成一幅独具特色的宋代青山绿水图。通过这种手段,将垃圾等元素与自身的情感相结合,通过这种寓情于景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三、构建摄影意象的基本条件

(一)摄影的选题与立意源于社会生活情感

在构建摄影意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摄影的立意与选题。鉴于意象的含义,立意与选题应该避免出现一种纯主观的状态,都应该是取材于作者的生活阅历和文化背景。作品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立意与选题所决定的。摄影家必须抛弃摄影器材单一的机械属性的观念,为摄影融入情感,使之能够很好地创造出艺术价值。

(二)摄影作者需要拥有综合的审美能力,包括优秀的摄影操作技能和后期的处理能力

摄影是一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摄影家要想获得具有艺术感的作品,就需要提高摄影操作能力和作品后期处理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摄影的意象创作通常需要选取拍摄对象的一个局部,进行变化、变色、重组以及运用虚化和对比等方式,形成一个全新的视觉形象,融入作者自身的情感,引起观者的共鸣。例如在姚璐的作品《中国新山水》中,可以通过作者对于“意”“象”的合理把握,呈现给观者一幅具有艺术气息的北宋年代的作品,从秀丽的山水景色到壮阔的民族气节,都展示出了作者对于艺术的领悟。

(三)传统的文化背景与历史语境有利于摄影意象的形成

意象的形成与传统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一般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所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长期的历史沉淀是意象产生的必要条件,时间的变化会使人们出现新的想法和观念。意象反映了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在摄影艺术中,摄影家也总是努力将新技术运用在摄影作品中,希望借此将人类的精神文明带入当代艺术中。例如《虚拟最后审判》,就是反映作者的思维模式受到历史和现实的转换的影响,这些都是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所受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息息相关的。

四、摄影意象的构建运用

(一)色彩联想意象的运用

意象可以借助于色彩联想的运用来得到表现。例如红色代表热情、奔放和喜悦,黄色则代表高贵、富有和典雅,蓝色代表智慧和清爽等。在表现意象时,最常用的就是通过对颜色的冷暖色系的划分,将不同的情感与客观物体相结合。特别是在传统的影片中,通过对不同颜色的对比突出不同的情感,是对色彩联想意象的运用。

(二)后现代词汇的运用

在当代的摄影中,解构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摄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减少了传统因素对于摄影的限制。后现代理论中的词汇给摄影提供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机会,给人的解放提供了思想和手段。行为摄影和装置摄影作为当今社会中摄影媒介的典型代表,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提高了摄影意象美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运用后现代词汇的成功体现。

(三)构成元素的运用

点、线、面是空间布局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不同组合会表现出空间的多样性,不同的结构关系则会产生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例如在同一个平面上,点的疏密程度不同就会使得平面具有韵律感;线条的曲直变化则会赋予平面图形更多的情感;不同的面则都是摄影构图的基本框架,这些平面可以作为单独的个体来表现摄影的意象,通过这些不同的造型元素为摄影带来更多的活力。

五、结语

摄影的意象美是审美意识和摄影技术的统一体,摄影意象的形成需要在写实和抽象之间获得充分的自由。意象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根深蒂固,强调的是具象与抽象的相互结合。要正确认识摄影意象美的形成,从绘画艺术和其他艺术文化中汲取经验,对摄影意象美进行探索,辩证地看待各种因素对于发展摄影意象美的影响,去粗取精,批判继承,促进摄影意象美的发展。

[1]林路.摄影思想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2]爱德华·布洛.美学译文[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刘冬杨)

韩子霏,女,硕士研究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造型艺术、平面)

猜你喜欢

意象美的摄影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意象、形神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