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探究
——以通化师范学院校园媒体为例
2017-03-24许芷槊胡杨
◎许芷槊 胡杨
关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探究
——以通化师范学院校园媒体为例
◎许芷槊 胡杨
本文结合通化师范学院的记者站、广播站、校园网络电视台、官方网站、宣传部等校园媒体及其相关机构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高校媒体与和谐校园文化关系的理解,用勇敢积极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应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以推动我校校园媒体的改革创新,以期更好更快发展,培育我校学生优秀的大学精神,构建大学的和谐文化,营造社会主义和谐氛围,融合中国精神,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品牌。
新媒体 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媒体
每一个中国人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铭刻心中,每一位中国青年都希望用自己所学所想为完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从小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95后大学生,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少年、青年都因为祖国能为我们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为拥有这样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感到自豪。
科技改变生活,网络便利交流。我们大学生是先进思想文化的直接接收者和传播者。而校园媒体的受众是高校师生,是学校官方信息的窗口,大事小情的直通车,更是传播先进理论文化的载体,充分贴近高校师生生活,反映和传达着学校育人的理念。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
高校是社会的智力支持,折射了国家的科学科技成果、思想理论观念、社会文明程度和物质丰富程度。和谐校园文化是一个专属中国的词汇,蕴含浓厚的中国style,其内核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在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每间教室,都挂着五星红旗、班风班训,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肃然起敬,团结一心,小小的细节催人奋进。
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先进而又动态的意识形态,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最触手可及地融入和谐思想创新理念。从规范、准则、守则中看到的是高校的运行秩序、价值准则、人文思想,即制度文化。就通化师范学院来说,看到的是“课堂守则”“餐厅守则”的秩序井然,领悟到的是“质朴的教育,育质朴的人”的本质。
二、校园媒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
(一)舆论引导功能
“电视人”“手机族”越来越多,舆论引导对我们来说格外重要,也格外有效。学校官方平台更被学生关注、信任,辐射面更广,更有优势,更容易以专业的角度向师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凌霄网络电视台通过舆论引导功能,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时事,解决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效地凝聚、鼓励、引导学生,从而构建正确、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文化上的同构建设功能
高校媒体是高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校园媒体们”是相对独立的组织传播机构,具有与其他校园社团机构不同的运作方式和不同的文化体系,即媒介文化。高校校园媒体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最重要、效果最显著的传播和建构载体,能够使高校在提供智力提升的同时提高思想领悟和道德觉悟。
三、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高校校园媒体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冲击下,不免存在着一些为了增加关注度,栏目求新求快、不够品牌化,节目变化太快、观众口味变化更快等问题。各类新媒体高速发展,自媒体泛滥,发布信息门槛低,甚至真伪难辨。因此,大学生们即便是获取信息,也更加推崇娱乐化,喜欢新鲜感,习惯碎片化,快餐文化标题党……高校校园媒体归根结底是主流声音,再创新也只能是尽量贴近学生审美。通化师范学院广播站不断翻新节目花样,在官方框架内尽量迎合受众心理,在主持风格上寻找最佳选项,在策划中紧跟潮流评论热点话题……这些状况都告诉我们,如何让高校校园媒体更有吸引力、更具影响力,是高校媒体的当代挑战。
四、高校校园媒体如何应对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媒体“与时偕行”,变通趋时。记者站在十五周年时发现学生们不再满足单纯的官方新闻浏览以及时效性欠佳的纸媒校报,更加推崇更新效率快、时效性强、布局新颖靓丽、呈现方式多样的官方微信平台,换届改革、重新划分组合结构在此时格外迫切。通师品牌的一系列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办得如火如荼,通师表白墙等特色趣味版块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借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优势打造的通师自己的凌霄网络电视台,也是在实践上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更专业、更系统地打造有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的高校校园媒体。
高校校园媒体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主要阵地。面对新媒体飞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如何应对挑战、顺应潮流、弘扬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研究。
[1]张琳.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作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0(28).
[2]王慧蓉.高校传媒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6(09).
(责任编辑 宋倩)
本文系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校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功能及作用探究——以通化师范学院校园媒体为例”(项目编号:thsys1179)。
许芷槊,女,通化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胡杨,女,硕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