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山陕会馆研究
2017-03-24高苗苗
◎高苗苗
清代扬州山陕会馆研究
◎高苗苗
陕商建立的会馆称为全秦会馆,或称西秦会馆。除此之外,陕商与邻省晋商合作建立的会馆称山陕会馆,或称秦晋会馆。本文以清代扬州山陕会馆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清代扬州山陕会馆的地理分布及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
清代 扬州 山陕会馆
清代陕商的兴起,得益于明代洪武年间实行的食盐开中政策。《明史》卷八〇《食货志》载:“有明盐法,莫善于开中。”[1]陕商具有很强的家族特色,同宗共亲的家族血缘关系和同乡共亲的乡土地缘关系是陕商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陕商的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即是会馆。清代陕商会馆是典型的地缘组织,大多属于工商性质,但也有试馆和移民性质的会馆。清代扬州山陕会馆的建立对维扬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辞海》将会馆解释为“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行同乡集会、寄寓之用。”[2]在何炳棣的《中国会馆史论》一书中,“会馆是同乡人士在京师或其他异乡城市所建立,专为同乡聚会停留或推进业务的场所。”目前学术界关于会馆的概念:“狭义的会馆指同乡所公立的建筑,广义的会馆指同乡组织。”[3]可见,两者对会馆皆有相似的见解,会馆本质是以籍贯为标志在异地设立的机构、组织和建筑。
清代,扬州隶属江苏省,治所在今扬州市广陵区。《清史稿》卷五八《地理五》载:“乾隆二十六年(1761),(扬州府)领州二,县六”[4]。即泰州、高邮州,江都、甘泉、仪征、东台、兴化、宝应。扬州,古称广陵,位于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点,地理位置尤为突出。扬州北接齐鲁,南通余越,向西可达两湖地区,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对于扬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重修扬州府志》记载:“维扬,以地利言之,则襟带淮泗,锁钥吴越,自荆襄而东下,屺为巨镇。漕艘贡篚,岁至京师者,必于此焉。是达盐筴之利,邦赋攸赖,若其人文之盛,尤史不绝书……东南三大政,曰漕、曰盐、曰河,广陵本盐筴要区,北距河淮,乃转输之咽吭,实兼三者之难,其视江南北他郡,尤雄剧。”[5]如此的地理优势,为扬州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使得扬州成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和盐业集散地。“顺治三年(1646),以淮、浙领引距京远,设都理引务官驻扬州。”[4]扬州是两淮盐务的管理和转运中心,各地盐商奔赴扬州,形成特殊的群体——扬州盐商。扬州盐商大多为外地商人,有徽商、晋商、陕商等,为了联络乡情、互通有无,以地域为中心,涌现出了一批商业会馆。
清代扬州会馆林立,由文中的《扬州会馆一览表》可知,山陕会馆,原址在旧城南门街。南门,是扬州盐商聚居区和繁华商业区,也是会馆
集中地,后遭毁,迁于关东街252号剪刀巷。东关街,自明以来,一直是贯穿扬州城东西的主干道,东门是大运河黄金水道的重要关口,陆路和水路运输较为便利,清代的东关街是扬州的商业中心,市井繁华。正是由于东关街周围商业兴盛,陕商才迁馆于此。山陕会馆由陕西和山西商人共同倡建,会馆原有碑刻已毁。对于扬州山陕会馆的建筑形式,李刚在《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江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一文中指出,“扬州最早的山陕会馆东西长60余米,南北长120米,占地10余亩,原房横有三轴,纵有七进,由门楼、福祠、照厅、正厅、偏厅、内室、木楼、庭园、火巷等组成。”[6]由此可知,山陕会馆规模之大,建筑之精,属于典型的关中民居建筑风格。然而,这些建筑已遭焚毁,如今已荡然无存,只残存山陕会馆地基墙界址碑石。
扬州山陕会馆属于商业会馆,是在扬晋商、陕商联系的纽带。沈旸认为,“会馆对山陕同乡来扬的,安排食宿,解决生活困难等,为乡里人造福。”[7]因此,扬州陕商财力雄厚,与官府联系密切。先世经商往往是后代入仕的资本,陕商要求自身或其家族弟子可以科举入仕,获得一官半职,以此跻身官场,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了这一身份,陕西盐商在此过程中,以陕西籍官僚为靠山,获得更为丰厚的商业利润。于是,山陕商人在扬州建立会馆,除了与其他地会馆有相同的功能之外,扬州山陕会馆兼有服务科举的功能,寓居扬州的山陕盐商及其子弟通过商籍参加当地科举考试。于是,山陕会馆也服务于科举。
山陕会馆是历史遗留的珍贵文物,颇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开发。
[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八〇《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夏征农,主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M].台北:学生书局,1966.
[4]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五八《地理五》[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清)阿克当阿监修,姚文田,等撰.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序》[A].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影印[C].
[7]李刚.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在江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J].经济学研究,2009(08).
[8]沈旸.扬州会馆录[Z].文物建筑第2辑.
(责任编辑 刘月娇)
高苗苗,女,硕士,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