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精心保护 活态传承
2017-03-24■张波
■ 张 波
卷首语
世界文化遗产:精心保护 活态传承
■ 张 波
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四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和青海可可西里双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达52个。怎样呵护如此之多的人类瑰宝,当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文化遗产弥足珍贵,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反映人类过去生存状态、人类的创造力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有力物证。它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世界遗产需要有大格局和长远眼光,不能只求一时一地的眼前利益,求的是自然和历史的馈赠不要在我们手中消失,求的是能将这份遗产原汁原味地传承给子孙后代。
在保护文化遗产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威尼斯宪章》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不能破坏,不能更改。任何对文化遗产真实性的破坏都与原真性原则背道而驰。在这方面,以往的教训不少,需引以为戒。此外,还要重视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保护,不能“见屋不见人”,既要保留传统的建筑肌理和空间格局,又要保留传统的社会形态,如邻里关系、街区生活模式等,文化遗产和原生态的居民生活是不能割裂的。正像鼓浪屿的文化遗产,不止于历史建筑等有形物,还在于原住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延续与传承,现代人的普通生活与文化遗产的和谐相处。
毋庸置疑,如果一项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开发利用价值就会大幅攀升,此时,必须妥善处理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不能简单地用一时一地的经济尺度去衡量。今天失去的文化遗产,将永远无法再现。对于文化遗产而言,缺少有效的保护,就不可能永续利用。多地的事实一再证明,急功近利是遗产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大敌。
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永续传承的现实载体,精心呵护,活态传承,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工作平衡点,检验着我们的行政理念和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