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学课堂”的“互联网+”校本实践
2017-03-24李有翔
李有翔
“向学课堂”的“互联网+”校本实践
李有翔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立足学校自身文化特点,以“互联网+”思维做指导,以网络平台为技术支撑,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1中心+6步骤”的操作策略、“1目标+N形式”的“云空间”建设,开展面向学生需要、基于学科特点、融合知识体系的“向学课堂”校本实践。
“互联网+”;“向学课堂”;智慧校园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互联网+”技术架构下的智慧校园,营造基于物理空间、资源空间、社交空间三者有机结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正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引擎。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开展了“互联网+”环境下“向学课堂”的校本实践。
一、学校文化隐喻的“智慧校园”规划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以“互联网+”思维做指导、以网络平台为技术支撑,建设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重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校力求将“智慧校园”建设融入到校园整体文化之中,围绕能量生长的三个维度规划建设方案。确定了以“智慧校园”建设营造“向美校园”的育人环境;以“智慧校园”建设服务“向心管理”的关键提升;以“智慧校园”建设实践“向学课堂”的中心目标的实施路径。
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建设以向善向上向美为核心价值观的“金葵花”文化,认真探索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办一所儿童真心喜欢的好学校,同时探索名校合作办学的路径和专家指导办学的规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南京市建邺现代化国际性教育名区金名片。学校根据自身文化基因提出“向阳教育——根扎进土里,心向着太阳”的办学主张,面向学生的学习,面向学生学习力的生长,面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造“向学课堂”。
二、面向学生需要的“向学课堂”建设
1.“1中心+6步骤”的向学课堂操作策略。
在“智慧校园”建设基础上开展“向学课堂”的实践,其本质上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智慧教育实践。学校利用已建成的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能力。同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向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在智慧的环境下开展智慧化的学习,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
学校确立了向学课堂“1中心+6步骤”的操作策略:“1中心”即以问题为中心;“6步骤”指学习的六大步骤,即激趣—质疑—自研—合作—展示—延学。
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爱学的前提。激趣可从形式和内容着手,形式上如教师教学形态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创新都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要注重内容上激趣,如新旧知识的联系,所学知识价值的认识等。质疑,突出以问题为中心。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自主质疑更好。自研,围绕疑问,围绕问题自主潜心研究,自主专心学习,鼓励多元思考,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对话,是交往。把自己研学的收获和困惑与同伴分享、碰撞,助同伴学习,向同伴学习,在讨论、交往中升华理解。展示,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呈现共同的学习成果,特别是思维过程,在教师、其他共同体之间进行更多维度的对话。延学,延展性学习,对自研、合作、展示过程中的学习所得系统梳理,对自己的学习难点、重点巩固强化,产生的新的问题延展探究。
2.“1目标+N形式”的向学课堂“云空间”。
“互联网+”教育的突出优势体现在课外,学校以培养“向阳的儿童”为目标,利用多样化的在线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可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实现面向个体需求的学习提供可能。如:面向四年级学生的“起宇课堂”(数学教师张起宇开设的数学网上直播课堂),学生们打破常规班级的束缚,自发组织学习共同体,进行数学课外拓展,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对感兴趣的学习主题进行在线研讨。教师作为直播主持人,不是一人独角戏式的讲授,而是在抛出话题之后,就将讨论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学生轮番上阵发表观点,教师适时调控。“起宇课堂”组建了一个相对松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因为兴趣而加入,因为适应需要而乐此不疲,在线直播人数最初10人左右,现稳定在每期百人左右。除网络直播外,学校还有校本课程发布平台、学习APP、微课在线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推送,为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实现提供可能。
三、基于学科特点的“向学课堂”实践
1.打造丰富数字环境下的“向学课堂”。
依据学习需要丰富数字育人环境,学校将科学、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改造,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实现形式。如:数字化科学实验室设计中,1间为台式机+传感设备+传统实验器材,1间为移动终端+数字探究设备以面向不同实验需求,而在自然科学馆中又特别强调了物联网技术应用,通过二维码、AR、VR技术促进虚拟与现实的有效融合。音乐、美术同为艺术学科,在数字环境建设时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了不同架构的学习终端。传统教室中开展数字化学习时,既有每人1台移动学习终端的形式,也有点读笔、智慧笔等轻量级的“互联网+”应用。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互联网+”“向学课堂”提供可能。
2.构建知识体系融合下的“向学课堂”。
学科知识有效掌握后,学生还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融合所学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有效生长。为此学校以学科教学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教育为学生知识融合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如:语文学科的“小笔尖、大舞台”以微信推送微课资源的形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式的写话课程;数学学科的“起宇课堂”以网络直播形式,为数学爱好者提供课外拓展应用课程;英语学科的“口语100”以APP应用为形式,为学生提供口语训练课程;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STEM课程”以基于二维码学习网站为形式,开展科技素养提升课程,等等。各学科的“互联网+”教育尝试目前均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互联网+”环境下“向学课堂”的校本实践,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据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推送方式,其本质是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开展融合式学习,是“智慧教育”的重要体现。学校期望通过“互联网+”环境下“向学课堂”的建设,推动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供给侧改革,从以教为中心变成以学为中心,构建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向学课堂”。实现以“向善、向上、向美”为核心理念,以“根扎进土里”为价值追求的“向阳教育”。
G420
B
1005-6009(2017)42-0031-02
李有翔,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南京,210019)信息中心主任,高级教师,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