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助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

2017-03-24

江苏教育 2017年48期
关键词:挫折考试教师

如何帮助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

【编者按】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因为视野的局限、经验的不足,导致操作失当、失范而陷入困境。“解惑”栏目一方面收集来自心理健康教育一线的疑点、难点与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征集先行者、思维敏捷者及时提供的思路或经验教训,旨在为从事一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管理者提供支持,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新手教师与成熟教师架起沟通的友谊桥梁。

本栏目长期征集实践问题,凡有疑问者请与栏目主持人联系:杨静平QQ:893303846。每期问题确认后,将在江苏教育心理健康版QQ群(126181908)、江苏心育教师QQ群(430143697)公布并征集答疑,欢迎大家积极关注、踊跃参与。

答:升学压力不仅指向学生的身体,也指向学生的心灵。在这种压力之下,学生往往会遭遇各种困境、诱惑和外界干扰,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疏导,学生在心理承受力不足和自我调适不到位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教师在帮助学生排除升学压力时,要备一些“常备药”和“特效药”。

“常备药”是指针对学生平时容易出现的状况进行的辅助策略。如学生在反复学习而无法深入时出现胸闷气短、心情压抑、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情况,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现场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对一些症状较轻的学生,进行适当提醒和关心,让其放松心情并寻求自我解压的办法;对症状稍重的学生,则可能需要配合一些药物或心理咨询等来缓解对方焦虑紧张的神经,并对其持续关注一段时间直至症状消除;而对于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学生,可能就需要联合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了,这类情况大抵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导致身体失衡造成的,从问题根源来看比较单一和纯粹。所以,教师在面临这类问题的时候,基本上只要按上述原则处理就可以“药到病除”了。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就相对比较复杂,“常备药”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譬如,学生因为感情纠纷变得性情古怪、意志消沉、拒人于千里之外;又或者学生遭到网络游戏的侵蚀而失去了学习的斗志和方向;再或者学生在平时一次次测试中并未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结果……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由身体原因造成的,病灶可能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对此,教师要秉持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以实际行为去关心、倾听和指导学生及家长,通过反复地引导和建议,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尽快从消极懈怠的境况中走出来。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发动其他学生去鼓励、帮扶当事人,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这比教师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效果要更好。学生问题往往存在反复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所以,教师在关注眼前问题的同时,也要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这就需要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茶话会等活动形式,来启发学生对问题认识和问题解决的思考和设想,通过专题性的探讨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适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从而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心理调控方式和自我解救办法。经常性地开展这类活动后,不仅学生的心态会变得更加乐观阳光,还从侧面暗示学生“自觉远离问题”“不要成为问题主角”。这些做法更加灵活多样,也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规律,对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独特作用,是一种“特效药”。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实验学校 朱静江)

答:我们班有个王同学,在距离小高考还有四周的摸底考试中,物理48分,化学27分,生物39分,地理49分。他觉得小高考肯定过不了,不想上学了。在家长那里他得不到任何支持,父亲除了发火就是沉默不语,母亲只会唠叨和抱怨。对王同学而言,小高考想过关,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困局。作为班主任,我是这样处理的:

1.创造滋养型环境。

给王同学的建议:晚上10点半前上床睡觉;每天三种水果换着吃;上床不准玩手机,手机交给父母。

给父母的建议:放学只叫孩子“吃水果”,其他不说;开家长会后不说孩子,尽可能替他减压;每天给孩子1个拥抱;要相信孩子一定能过;每天通过QQ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我根据每天的综合信息,补充新的建议,并督促他们执行。

2.过程性鼓励。

整个问题的核心还在于王同学本身,目前他想学习,心却静不下来,什么都学不进去。

我建议他从基础开始,逐步加深难度。四门学科只管基础知识,难题暂时战略性放弃。在这过程中,我不断鼓励他在基础题上的进步,让他忘记因总分太低而带来的深深的挫折,忘记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放弃。

强制休息,固化作息时间。晚上让家长督促他10点半睡觉,最迟11点必须睡觉,中午在学校强制休息50分钟。他因为焦虑睡不着,我要求他趴在课桌上,不许抬头,眼睛不许睁开。

挖掘他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对他微小的进步都会及时表扬肯定。成绩上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就从外围上发掘,如眼神变得坚定,说话变得简短有力,做事不再拖拉,上课眼睛紧盯着老师等等。面对知识点的遗忘,告诉他是正常现象,要看整体进步,忽视局部失利。同时也请家长和任课老师多维度地表扬他。

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下来,四周很快结束。他带着忐忑走进考场,最终取得了4C的成绩。他直呼自己非常幸运,这份幸运是家长和老师给他带来的,也是他努力换来的。小高考后,他整个人的状态变了,尽管语数外基础还很薄弱,但是看着小高考的成绩,他认为高考一定行。

(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 张志远)

答:又到考试季,常有同学问,考试过度焦虑怎么办?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看清考试过度焦虑的原因。

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有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的同学,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有关,即越希望自己获得好成绩,就越容易产生焦虑。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有关,即越是害怕竞争且缺乏竞争经验,就越容易产生焦虑。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有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产生焦虑。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有关,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产生焦虑,当身体不好或疲劳时,也容易产生焦虑。

知道了考试过度焦虑的原因后,就可以教给学生相应的应对策略。

思维转移法。此法的理论依据是:人类思维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我们可以轮流想两件事中的一件,但不能同时想两件。考试时自感焦虑不安,多半是对焦虑给予了较多的注意力,所以可以想一些其他事情,如回忆自己最得意的往事,设想自己取得好成绩时的幸福,想象自己正游山玩水时的惬意情景等等,总之别让自己的思维有空闲去焦虑。开考前几分钟的等待最无聊,也最易焦虑,这时,可以透过窗户确定一个距离较远的明朗的物体,凝神并细心地分析、琢磨其颜色与远近,细细品味一番,这对调节情绪有非常好的效果。

深呼吸法。打开考卷,多数考生都会紧张得心跳加快,甚至全身发抖,一筹莫展。这时千万不要害怕,可收腹提肛,缓缓地做几次深呼吸,让心慢慢地平静下来,然后从最熟悉的、最容易的题目做起。只要进入角色,很快便会发挥自如。

放松操。坐在椅子上,尽量使自己坐得最舒服,两手放在桌上,用力地捏紧,捏紧,捏紧到不能再紧,然后缓慢放松,放松到不能再放松,这样重复几次,感觉就会好多了。心理学认为身体肌肉的紧张、放松往往和心理的紧张、放松联系在一起,所以心理学的放松训练总是从训练肌肉放松开始。

进行自我暗示。暗示语是自己对自己说的话,过度焦虑时的暗示语常是“倒霉,又不会了”“这下考不好了”,可以改成正面积极的暗示语,如“我有点儿紧张,这很正常”“我考试紧张,任何人考试都紧张,没什么大不了”“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等等,这样,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就会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有效地抑制紧张情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学生考试过度焦虑已有一段时间,就要寻求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接受连续反复的训练,形成一个新的应对模式来替代原来的习惯。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中学 何 国)

答:高三备考阶段,有的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迷失了方向,出现情绪化,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还严重影响备考复习的效率。为了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我用了以下一些办法。

1.分享一个故事——走进挫折。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父辈或祖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如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学生认识挫折,我想到了用故事阐明这个问题。于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号。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的背部时,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很快,这只驴便上升到井口,在众人惊讶的注视中快步跑开了。

讲完故事后,我对学生说:“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会像这头驴一样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身上,这就是挫折。在挫折面前,悲观的人会产生失望心理,乐观的人会把挫折当作成长的动力。”为引起学生对挫折的关注,我抛给他们一个思考题:“当遇到挫折时,你会怎么办呢?”

2.聆听一次讲座——认识挫折。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发内在的抗挫能力,我聘请学校唯一特级教师——吴宝炎老师(已退休)给学生做报告,吴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抗挫折励志课。吴老师是天津市南开区人,20世纪70年代初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黑龙江某农场子弟学校担任中学教师。那里远离城市,生活条件艰苦,文化水平落后,吴老师克服种种困难,快速完成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的转变。3年后他辗转来到我校,看到我校缺乏历史、地理学科教师,主动请缨担任这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一干就是23年。困难和挫折并没有让吴老师屈服,55岁那年,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天津市特级教师。

3.开展一次活动——体验挫折。

活动是教育学生的良好载体,为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我会创设一些困难的情境,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如开展远足活动,在学校允许和家长支持的情况下,从我校出发步行至距学校7公里的黄崖关村,攀登建在山上的长城,整个往返路程25公里。有的学生刚走几公里就出现大汗淋漓、四肢无力、脚上磨出水泡等现象,敲起了退堂鼓。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展教育,强调远足的重要性——磨炼意志、克服困难、挑战自我、体验挫折……最终,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每个人都登上了长城,成了真正的“好汉”。

(天津市蓟州区下营中学 张国东)

猜你喜欢

挫折考试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挫折使我更坚强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挫折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生活需要挫折
准备考试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