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

2017-03-24刘宗美

江苏教育 2017年48期
关键词:体验式期刊创设

刘宗美

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

刘宗美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验式教学重在“体验”,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小组活动,获得个人体验。从教学实践来看,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活动、主体实践体验、交流分享和内化应用四个方面。

体验式教学;高中生;心理健康课

一、以学生为中心,以心理体验为主线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理解知识,然后回到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全过程贯穿着学生主体的思想,不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体验、分享、讨论等教学环节,都以学生为中心,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亲身经历教学活动、自觉感悟教学所得。

(一)“知”“情”“行”相统一——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的目标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其总体教学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人格,充分发挥潜能,不断完善自我。而传统教学模式只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缺少学生感知体验的过程,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认知获得,容易出现知情剥离、知行脱节的现象。对比之下,体验式教学用富有生命力的“体验”取代了枯燥的“说教”。其教学过程是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完成的,通过个体的亲身参与、感知、观察等体验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感悟,通过反思、自省、内化,最终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这样,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获得上,而是在情感、态度、行为上得到转变,真正实现了“知”“情”“行”相统一。

(二)寓教于乐,学以致用——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的内容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新生,将高一新生的需求特点和教学总体目标相结合,确定符合高一新生需求的教学内容。课时为12学时,分为8个板块,分别是“心理健康与成长”“高中生活与适应”“认识自己”“有效学习”“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有效沟通”“青春期异性交往”“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一年级的生活,熟悉与适应新环境。

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一)创设情境活动

在这个阶段,首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体验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教师以尊重、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信任、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毫无顾忌地展示内心世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所提供的情境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诱导学生有感有悟,从中获取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影视片段,也可以创设一种情境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1.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设定好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准备来源于生活的典型案例,或是社会上的真实案例。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查找资料,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推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报告,其他学生在每组报告结束后进行提问,该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学生在学习、思考、分析、报告、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学习心理知识,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面对问题时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如何面对青春期的爱慕心理”时,先给出一些可能的处理结果,让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选择恰当的方式处理”;在讲解“拒绝他人的爱慕”时,观看视频,插入学生因恋爱而导致自杀的极端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学会处理青春期异性交往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分析各种类型的案例深入思考实际问题,学会乐观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克服负面行为造成的负面情绪和结果,增强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创造一种与现实情况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去体验和实践,发挥角色的力量,与情境中的人或事形成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角色活动获得心理体验,然后再分析角色的行为,纠正错误,进而更好地理解他人,学会共情,学会换位思考。例如在讲授“情绪调节的方式”时,可以引入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饰演“来访者”“咨询师”,进行不合理信念的咨询对话,体会案例中“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来自何方。通过扮演的角色纠正认知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举一反三地认识合理情绪疗法。

(二)主体实践体验

情境创设的目的不仅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感知的场景和环境,以唤起学生的心理体验和思想感悟。如果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只会使体验式教学陷入一种形式化和娱乐化的倾向当中。因此,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心理上的体验和感悟。在这个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想法,虽然个体的感受是不同的,但却是最真实的。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指导学生感悟和体验。

1.在游戏中体验。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恰当的游戏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如在讲授人际交往中的沟通问题等内容时,采用小游戏“你说我来做”。通过报数让学生“归类”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到黑板前,教师告诉他们一个特定寓意的词语,小组长回到组内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个词表演给第二个人看(不能用言语交流),第二个人表演给第三个人看,依此类推,小组最后一个人大声说出这个表演的寓意词。游戏进行时,每个同学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观察上一个同学的动作,又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如何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沟通不足经常会导致错误理解对方的意思。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兼顾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2.问题讨论法。例如,可以让学生围成两层圈,一对一进行交谈,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一般设定为5分钟),再进行顺序轮换,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和不同的同学进行讨论。这种集体参与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能增强其自我表现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与不同同学的对话中,思维更加积极活跃,产生更多的新思想、新观念。为引发学生思考与父母的关系,播放视频《我想更懂你》后,通过设置问题“视频中母亲有哪些烦恼?儿子苦恼的原因?”让学生感受母亲的困惑和儿子的困惑,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冲突。

3.团体活动式体验模式。团体活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普遍喜欢的形式,在活动中他们能体验到快乐,并能愉悦身心,受到相应的教育。通过互动、探讨自我、尝试改变、学习成长,学生逐渐产生了情绪和认知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开放的、积极的、触动情感的、创造性的。如樊富珉在《团体心理咨询》中为加强团队合作设计的系列练习:“突围闯关”“同舟共济”“无家可归”“解开千千结”“相亲相爱一家人”等活动内容,对帮助学生切身体验、深入理解人际关系中集体团结的力量和作用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交流分享阶段

交流分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分享一般先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组织本小组的交流分享体验活动。在交流分享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以保证交流和分享的充分性。要尽可能地营造一种平等、真诚、开放、安全的分享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开放自己,静心思考,将真实的感悟表达出来,才能在相互启迪中有新的生成。在学生交流分享时,可通过恰当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分享的内容不做好坏优劣的评价,只要表达是真诚的,都应给予鼓励。

(四)内化应用阶段

所谓内化,就是把外部对象变成内部主体的东西,即个体通过反思、同化或适应等,将经验中的事物、感知或情感体验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想法。当学生分享观点后,他们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分散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总结归纳,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

除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训练,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践有效的行为模式,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强化,并最终成为稳定的行为习惯。

三、反思与建议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越来越注重课堂的体验环节,但在教学实施中却呈现出体验课活动化和游戏化的倾向,学生只是对活动部分感兴趣,收获却有限,学生体验的关注点不清楚。例如,在观看完培养学生感恩情怀的视频后,进入分享体验的环节,学生常常说“这个节目很有教育意义”“对我帮助很大”等,我们会发现学生获得的体验很肤浅和泛化,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觉察自身感受和体验的能力差异较大,对自身体验觉察较困难的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参与体验课的学生也需要经过适当的培训。另外,体验课中应该更多关注当下的体验,教会学生关注即时体验很重要,这对于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授课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基本的咨询技能培训,学会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体验、表达自身的感受,这些也是体验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2016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榜权威发布

热烈祝贺《江苏教育》四度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17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重大学术评价成果 《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权威发布。《江苏教育》第4次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是《江苏教育》继年初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后的又一项殊荣。

《江苏教育》在“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排名”中排名第四。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排名榜依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旗下12种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2016年全文转载的论文数据研制而成。2016年基础教育教学类期刊共转载论文2182篇,分布在193种原发报刊上。两大中心将综合指数排在前60名的基础教育教学类原发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两类,并分别列表排名。2015~2016年,《江苏教育》共计133篇文章被“复印报刊资料”相关期刊全文转载,其中计入“基础教育教学类综合性期刊排名”的文章共计54篇。

自200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开始发布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2011年首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两年一评,《江苏教育》以排名前四的成绩连续4次入选“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这一成果是对《江苏教育》坚持“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办刊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追求专业性与学术性的办刊品质的充分肯定,也彰显了《江苏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重大影响与贡献。

G441

A

1005-6009(2017)48-0044-03

刘宗美,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湖南桃源,415700)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体验式期刊创设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期刊问答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