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是班主任的第一名牌吗
2017-03-24张琰
张 琰
【观点】
成绩是班主任的第一名牌吗
张 琰
班主任;成绩;能力;人生技能
2016年9月,我新接了高一的班主任工作。一次,我习惯性地与学生聊天拉近距离时,班里一个男生对他的初中班主任赞不绝口:“我们班主任太牛,我们平行班成绩比实验班还要好很多。”“哦?如何做到的?”我表示很感兴趣。他面露惧色,答:“他是个体育老师,会武术的,超凶!我们做不好,就罚。”我心头一紧。难道这就是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可?
学生所赞同的无非是在高压之下带来的成绩。成绩作为最可视觉化、最能被量化的一个参考值,常常是被各方作为衡量一个班集体优劣与否的第一准绳。有些班主任或者学校管理人员就武断地认为只要班级学生成绩好,其他的方面可以不用关心。这确实也是有逻辑可循的: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如果每个成员都有着相同的追求学业成功的梦想,那必将会带来成绩上的节节攀升,名列前茅也是意料之中的是,这或许是学校、学生和家长都最乐意见到的局面。
然而,上述现象的逆命题——成绩表现不佳的班集体就肯定不是个优秀的班集体,却是不能武断成立的。众所周知,影响一个班集体成绩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家长的关注程度、教师的水平与投入、班主任的管理与引导等,互相影响、相辅相成。这些因素处于良性运转时,班级欣欣向荣,各方面势态良好。可万一哪个因素掉了链子,班级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单从成绩一个方面入手衡量集体优秀与否,实属不妥。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情商培养等,都是这个班集体是否优秀的表现,不能只拘泥于成绩。
笔者曾参加过一个读书沙龙。主持人提问:“当你的孩子10岁和30岁的时候,你对他的期望分别是什么?”大家的意见出奇地相同——10岁的孩子,除了健康以外,成绩一定得好,不然以后怎么考上好大学;30岁嘛,正直、善良、自立,家庭生活幸福。主持人接着问大家:“那么成绩好的孩子就会发展成正直善良自立幸福的孩子吗?”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在考试的重压之下,教育的本质似乎模糊了,大家越来越重视考试成绩,忽略了分数背后孩子的成长。“高分低能”“高智商犯罪”这些报刊标题早已屡见不鲜,为何大家还要执着于成绩呢?答案无非是竞争使然。0.5分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故事太多了,唯分数论的存在不无道理。但是,可曾有人深究过,当年那因0.5分走上命运另外一条道路的孩子,现在过得如何?只要他乐观、有信心有毅力,能快速走出阴影,在现在的位置上努力拼搏,他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这些信心、毅力、适应能力,应该是比分数更重要的生活技能,是教育更应着眼着力发展与培养的人生技能。
因此,单用成绩来衡量一个班级,不公平也不可取。若我们的眼光可以放得更宽广,那么考试制度压力之下教育也会少几分功利,多几分美好。学校管理人员倘若用唯分数论来评价一个班集体,那将会培养出同样功利的学生,长此以往造成的恶性循环将会施压在整个社会发展上,得不偿失。
G416
A
1005-6009(2017)87-0013-01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