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情有趣有审美

2017-03-24陆林珍

江苏教育 2017年53期
关键词:书法课有情书法

陆林珍

专家点评

有情有趣有审美

陆林珍

2017年新春伊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先生走进央视,在央视公开课《开讲啦》特别策划“传承·创新”系列节目中,谈到当前的青少年书法教育时认为:不少书法老师、书法课堂,都在培养书法的仇恨者。其原因在于,教师更多的是从书写技能的角度在训练学生写字,机械重复,忽略了书法审美教育,学生自然不可能爱上书法。“培养书法的仇恨者”一说可能略有夸张,但不少书法课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确是不争的事实。

此次“杏坛杯”书法赛课,宜兴市新庄小学黄丽萍老师的《“木”字旁的字》一课,却给了我们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一、课中有情

在此堂课的导入环节,黄老师用PPT呈现了赛课承办学校兰亭小学校园里多姿多彩的树木,让学生自己认一认,赏一赏,这既是对本堂课教学内容“木字旁的字”的巧妙引出,又激起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喜爱之情。“木爸爸”讲述“木”字丰富的演变历史,黄老师引导学生赏析“木字旁的字”形态之美,则激起了学生对多姿多彩的中华汉字的热爱之情。课堂上,黄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提醒姿势,引导读帖,评价激励,指导创作,言行举止间,自然而然流露出对学生的体贴、关爱、鼓励、赞美,而学生也深深地被黄老师的教学所吸引,专注,愉悦,短短四十分钟,原本从不相识的师生间却已是水乳交融,和谐美好,真情流露。学生对同学进行书写评价时,老师指导要先夸夸同学书写的优点,再给他提点好的建议,于是,同学间的夸奖,肯定,真诚建议,使孩子们不时互相会心一笑,开心,快乐,同伴情谊在每个孩子心田自然滋生。

二、课中有趣

正如黄老师自己在《从〈琵琶行〉谈〈“木”字旁的字〉课堂教学》一课中所说:“我们常说,书法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书法课犹如一首动人的乐曲。如果我们将《琵琶行》所描摹的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嫁接“于书法教学课堂,必定会为一向被学生视为”枯燥无味“的书法课堂增添许多生趣。”这样的“趣例”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比比皆是:以“木爸爸”的自述配以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演示,“木”字的演变过程神奇而有趣,从学生一眨不眨的眼神中,我们感受到了“有趣”的“教”带来的“专注”的“学”;指导学生读帖时,教师的方法丰富多彩,如观察比较法,迁移联想法,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下,学生学得趣味盎然。尤其是指导学生学写“林、桥”两字时,为了能让二年级的小学生能直观理解汉字书写时的“避让、穿插”,黄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师生同坐一张椅子的游戏活动,身临其境的互动演示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都非常好胜好强,黄老师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习字过程中设计了“争当勇士、挑战老师”的环节,课堂教学的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

三、课中有审美

书法被喻为“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极其美好的传统艺术。那为什么我们有些书法课堂,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却学得索然无味呢?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重视挖掘书法的审美功能。黄老师的书法课,处处在创造美,体现美。黄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全面而又扎实,范写板书端正而又秀美,语言表达流畅而又生动,课件展示清晰而又精美,学生时时处处为美的教学而吸引。“木”字的演变教学环节,学生不仅了解了汉字的演变历史,同时直观地感受了中国汉字之美。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书法学习的起步阶段,一般而言,还不具备创作作品的能力,但黄老师却别出心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制作小书签、创作书法作品的教学环节:先读一读包含有带有木字旁的字的四字成语——桃红柳绿、杏花春雨、绿树成荫、秀木成林……一幅幅美好的画面通过学生的联想印刻心中;竖写四字成语,在左侧落款,一件虽小却不失完整、精美的书法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系上小小的丝带,一枚典雅精致的书签带给孩子们艺术的享受。

书法艺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黄老师的课很好地做到了两者的统一,也很好地体现了本次赛课的主题“人在课中央”,因为,“人”正是“有情有趣有审美”的动物啊!儿童不比成年人,意志品质还处于发展初期,其目的性、坚持性、自制力都相对薄弱,如果我们的书法课堂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不能点燃起学生喜爱书法的情感,那么,书法课堂就真的有可能非但无效,而且是在培养“书法的仇恨者”了。而黄丽萍老师有情有趣有审美的书法课堂,给了我们一个正面的导向,积极的示范!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苏州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猜你喜欢

书法课有情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浙”里有情,“宁”有大爱
草木有情
愿你2020有情有钱没病没灾不后悔
落红有情
推动书法课型创新优化书法课堂教学
书法欣赏
书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