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重点 提高实效
——中考物理备考与复习教学指导

2017-03-24丁玉祥

江苏教育 2017年35期
关键词:考纲磁场中考

丁玉祥

突出重点 提高实效
——中考物理备考与复习教学指导

丁玉祥

中考物理复习复考一方面应突出重点,着眼于重点内容(核心知识与科学探究)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应从提高复习备考实效出发,注意夯实基础,抓好薄弱点;立足探究,加大实验复习的力度;讲求实效,加强应考技术管理。为中考物理实效性提升提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借鉴。

复习教学;科学探究;夯实基础;初中物理

中考复习备考关系到初中升学考试成绩的高低,因而,物理教师在中考复习教学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惑,比如:如何科学制订复习教学计划,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复习、抓住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规范性,如何引导学生避免重复性犯错,等等。从提高教学实效的角度而言,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应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牢记易错点、明辨易混点、把握得分点,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复习实效,减轻师生复习负担,从而轻松应对中考物理复习备考。

一、突出重点:复习备考的关键点

中考物理到底考哪些内容?把握复习重点,尤为重要。这里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考纲中的重点知识条目和科学探究(考纲涉及的关键能力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

1.重点内容如何把握?

物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重视通过浏览条目,引导学生多问自己几个“如何”?比如:物理考纲条目内容自己掌握得如何?考纲条目涉及内容如何记忆牢固?考纲条目内容会以何种方式被考查?考纲条目的内容如何解答才不会丢分?

例如:中考物理考纲中有“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这一条目,作为物理教师,在复习中,需要指导学生做如下思考:①我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特征吗?②我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探究的实验过程与操作步骤吗?③实验探究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④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电流方向有关吗?⑤这个考点会以什么方式考查我呢?

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条形磁体方向类似,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磁感线方向是从N到S极。

针对该考纲条目,在实验探究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如下分步联想:条形磁体的磁场是如何探究的?通电导体的磁场是如何探究的?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如何进行探究?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使其意识到:对磁体磁场探究需要选择小磁针(或铁屑),通过磁针在磁场中受力后N极静止时的方向间接判断磁体的磁场方向;通电的导体是有磁场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可以用小磁针来探究通电导体的磁场,此外还要注意通电导线与磁针的摆放位置关系之类的实验细节。

2.核心知识有哪些?

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标”)与中考物理考纲的内容条目看,有69个知识与技能考查目标,其中,教师在中考复习中不可忽视6个“理解”层次的内容条目,即密度、惯性、压强、功率、欧姆定律、电功率。教师要熟悉这6个“理解”层次的知识目标的具体要求。例如“密度”条目的具体要求为: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密度概念有关的物理现象。(密度公式ρ=m/v)

3.科学探究的重点在哪里?

科学探究是中考物理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科学探究通常渗透于物理实验与综合活动之中。物理课标的“附录”中明确规定了20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条目。作为物理教师而言,需要准确把握科学探究的考查要求。科学探究的考查重点,一般包括:科学探究基本能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意义的理解。具体涉及八个方面——

(1)发现问题,准确科学地表述这些问题。

(2)根据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成因提出假设,对科学探究的方向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3)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探究方法及器材,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能收集数据和资料,尝试评估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说明书,能按照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实验仪器,能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5)能描述实验数据,能对信息进行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有评估意识,能注意假设和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问题,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意识。

因此,中考物理科学探究内容的复习,需要教师重点加强以下环节的训练。比如:重视小实验、小制作中蕴含的物理原理,强化实验方案的基本设计,注意实验操作的基本细节,留意实验现象的细节特征,提高实验探究与结论推理能力,注意实验图像数据分析与处理,强化实验故障的分析与排除,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与操作。

例如:在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时,当改变定值电阻阻值后,能否立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明晰实验关键步骤,清楚实验步骤的细节,不能大而化之,导致判断失误或失分。学生要明确: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关键;在实验中,需要先后三次始终控制待测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即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待测导体两端电压始终保持不变,然后再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二、提高实效:复习备考的核心点

实效性,是中考物理复习备考的基本准则。中考复习计划的制订、复习教学的展开、课后分层辅导以及考前综合训练的安排,都要以实效性为前提,以针对性为依据,努力追求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备考教学的实效性呢?

1.夯实基础,抓好薄弱点。

中考物理复习,应始终坚持立足教材,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常,学生在物理基础知识方面,容易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一是读题审题不细。比如,忽视一些隐含条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表面光滑,小灯泡正常发光,不计摩擦力。计算压强时,将受力面积理解错误;对于一些计算类填空题,答题时忘记单位书写;还有的审题过快,答题想的是对的,写下的结果是错的。再比如,写错别字,将声音产生原因“振动”写成“震动”,将“匀速直线”写成“均速直线”等。

二是答题缺乏规范。作图题中不注意虚实线的使用,图表读数时不注意量程,简答题或说理题写错别字,物理实验结论语言描述不准确,把“绝缘体”写成“不导体”“绝源体”“非导体”等。 计算题公式写错与数据代入错误;不根据计算要求保留计算精确度,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或丢分,等等。这些需要引以为戒。

三是概念规律混淆。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混淆不清,造成理解错误,比如不清楚影子与倒影、实像与虚像、反射与折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超声波与次声波、漂浮与悬浮、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磁场对磁体的作用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等概念的区别。为此,对于一些基本规律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如何”。比如:该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如何确定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如何表示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与单位?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计算能力薄弱。从对学生中考失分的分类统计看,因计算能力不过关导致失分的情况占总数的50%左右。不少考生对相关题型知道解题思路,会正确列式书写,但是公式和物理量的符号书写不规范,导致带入数据和结果计算常出现问题。有的将计算公式写错,还有的将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出错,造成计算结果出错。

因此,要重视薄弱项目的限时训练,立足基础题与中档题,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最大限度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教师可以选择中考一模、二模中的重复性错题进行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2.立足探究,加大实验复习。

探究实验与技能的考查历来是中考物理的重点,实验题是拉分点,也是增分点。中考对物理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探究题数量及分值比例已占全卷的35%~45%左右。因此,在中考物理复习阶段,要紧紧围绕科学探究要素的考查要求,具体做到“两个重视”。

一是重视每一个课本实验。让学生弄懂实验目的、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结论,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同时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是重视一些典型实验的关键解题步骤。要加强重点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与细节复习。具体要做到:使学生明晰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设计实验方案;会观察和解释实验现象;会分析、推断实验结果、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要重视一些物理实验探究中的操作细节,电动机安装的换向器的功能,测机械效率时如何读取匀速拉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奥斯特实验中小磁针与导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3.讲求实效,加强应考技术管理。

中考物理复习强调实效,实效性最终需要通过学生考试的结果来体现,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因此,要重视应考技术的指导与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关注解题的规范性训练。中考复习备考的中后期,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要克服“眼高手低”的状况,避免无谓丢分。学生有时比较浮躁,复习中怕麻烦,轻视解题过程中的必要用语,导致解题过程过于简单化,因此要注意学生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做到基础题每分必争。

(2)开展解题专项训练。中考物理备考的中后期,要恰当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适当地安排一些专项的解题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重点解决学生“会而不得分”的问题,保证拿到应拿的分数。

(3)避免解题中的“五种错误”。对于计算题,总体要求是:思路清晰,公式正确,解题分步,答题规范,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复习备考中,要指导学生避免“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的发生。比如,建议学生审题要慢,做题要快,计算要准。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

(4)缜密思维,要恰当处理好四个关系。中考复习中,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科学备考,减少不必要的复习负担。具体处理好如下四个关系:一是审题和解题的关系,避免忽略公式、规律(原理)的适用范围,忽视隐含条件(如光滑、轻质等);二是会做与得分的关系,避免概念不清,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三是求快与求准的关系,避免粗心大意,思维定式(熟题影响);四是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避免学生在难题上钻“牛角尖”,忽视基础题的得分。

[1]吴云飞.基于中考的科学探究评估及其教学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11(09).

G633.7

A

1005-6009(2017)35-0057-03

丁玉祥,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02)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考纲磁场中考
西安的“磁场”
为什么地球有磁场呢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磁场的性质和描述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