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与教育》:我的教育路标

2017-03-24魏虹娣

教育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李镇西李老师教育者

文 | 魏虹娣

《爱心与教育》:我的教育路标

文 | 魏虹娣

初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还是20多年前,那时我还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当时我就下决心:要向他学习,做他那样的老师。

查有梁研究员曾赞誉《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此书既有精要的教理阐述,又有典型的教例剖析。尤其对困难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有着普遍的启发性。这是一本交融着智慧与情感的教育学。作者做到了“言为人楷,身高为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本书“言之有人”“教之在人”,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为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的理论、模式和实践,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爱心 李老师在书中写道:“当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的基础。爱学生,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费尽自己的心血。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当看到学生为他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那一刻,不由得让人感叹:这难道不是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李镇西老师正是这样的幸福者!

的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建立起平等合作、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对学生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肯定,从而积极进取。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一颗智慧的爱心。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信心 李老师对后进生倾注了无数心血。他提出,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的火花。他详细分析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并对转化后进学生提出了4条法则:注重感情倾斜,唤起向上信心,引导集体舆论,讲究有效方法。总结了转化后进学生的具体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和推荐好书等。

李老师的这些创造性的实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需要我们用欣赏、夸奖和鼓励去浇灌,才能开花结果。在转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每一位教育者应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不仅对每个学生都充满期待,确信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而且你还要善于在孩子身上发现值得称赞的任何表现,使学生相信自己是聪明的,对自己充满信心,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护和期望。

心理 李老师说:“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同时又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家。”单纯而孤立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品德培养、知识传授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关注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别是他们在知识、情感、兴趣等一系列心理状态上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积极的辅导。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深入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灵,而教育者才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青少年的自信心是与心理健康相联系的,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重视学科心理辅导,始终把“兴趣、信心、学法”作为教学的三大法宝。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创造机会,创设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自信心,再加上正确的学法指导,把学习、心理指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我的体会是: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基础,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前提,激发兴趣、激发“我要学”是关键,创设成功体验,欣赏、鼓励、赞美是最有效的方法。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成果,是我教育实践的路标,感谢他给我工作上的解惑和指引,感谢他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想,我会带着自己的爱,在教育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边思边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李镇西李老师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宠物难伺候
舍不得您,李老师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李老师的心事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