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土著名优经济鱼类保护与开发
2017-03-24康学会
康学会
摘要 吉林省水域资源丰富,土著鱼类种类繁多,但因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因素使得其数量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分析了吉林省土著经济鱼类保护和开发的必要性,并提出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名优土著经济鱼类。
关键词 土著名优鱼类;保护;开发;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S9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42-01
吉林省作为河源省,其特殊的渔业资源有目共睹。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和消费习惯,人们越来越推崇土著品种。比如细鳞鲑、鸭绿江茴、鳜(鳌花)、花羔红点鲑(花里羔子)、拉氏鱥(柳根子)等,其市场价格比同类其他品种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供不应求。
1 吉林省土著鱼类开发的优越条件和必要性
1.1 优势
吉林省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泊众多。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水系发源于长白山,呈辐射状流出。境内有名称记载的河流达2 000余条,其中流长在30 km以上的有221条,100 km以上的有38条。全省水域总面积60.1万hm2,在全国内陆省份中排在第8位,人均水面占有量排在第3位,有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众多江河纵横交错,是许多濒危鱼类的栖息、索饵、洄游场所,孕育上百种名贵土著鱼类,素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之美称。
1.2 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环境持续恶化,加上污染、过度捕捞以及产卵环境的破坏等因素,使得吉林省诸多土著品种数量越来越少,有的品种濒临灭绝,例如一些名优土著种哲罗鲑、鸭绿江茴、花羔红点鲑、大麻哈鱼、七鳃鳗、滩头鱼等。各级政府对生态安全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而水域环境、水产资源修复的有效手段是通过增殖放流实现的,对江河湖库的增殖放流已经成为“渔业法”的重要条款。大规模放流需要高纯度、数量众多的土著鱼类苗种,上述土著鱼类的规模化生产对吉林省渔业资源恢复意义重大,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作用明显,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吉林省河源镇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鱼类区系组成的特殊性以及重要地位。对极危物种如细鳞鱼、日本七鳃鳗、哲罗鲑、大麻哈鱼等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遗传物质保藏;运用社会力量进行个体采集、驯化、扩大繁殖种群,进入规模化养殖阶段。可以直接用于增殖放流,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和社会意义显著。
2 亟待保护和开发的名优土著经济鱼类
2.1 日本七鳃鳗
日本七鳃鳗俗称八目鳗、北极七鳃鳗、太平洋七鳃鳗、七星鳗,为个体较大的洄游性七鳃鳗,在吉林省主要分布于图们江、松花江、嫩江。日本七鳃鳗可食用也可入药,其平均脂肪含量(湿重)高达33.1%,还含甜菜碱、肌氨酸、蛋白质、VA、VD等,具有甘温、滋补强壮的性味功效。俄罗斯人视此鱼为贵重食品,日本人认为VA含量高,具有药效。我国有的渔民将其盐渍晒干后食用,也用它入药治疗口眼歪斜、夜盲症、角膜干燥症等病。日本七鳃鳗为古老的无颌脊椎动物,海淡水洄游,营寄生和自由生活,生态适应性强,在动物进化和动物地理学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酷渔滥捕和水域环境改变等因素,其种群数量日渐减少,中国已将其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应开展人工繁殖,并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2.2 大麻哈鱼
大麻哈鱼别名大马哈鱼、秋鲑、大麻哈,为溯河洄游性鱼类,即为江里生、海里长又回原产地河流产卵繁殖的鱼类。大麻哈鱼有2个生态类群,即夏季溯河回归的夏鲑和秋季溯河回归的秋鲑,进入中国境内的仅有秋鲑。产卵后亲体死亡,一生只生殖1次。在吉林省分布于松花江、牡丹江的支流、绥芬河、图们江。大麻哈鱼为名贵经济鱼类,肉呈红色,脂肪含量很丰富,味鲜美,除鲜食外,还可盐渍、熏制。特别是鱼卵更为名贵,营养价值很高,为出口创汇产品。可利用回归习性放流增殖,发展鲑鱼渔业。自1956年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大麻哈鱼等几种大麻哈鱼属鱼类的孵化放流,取得部分成效。1962年在吉林省珲春镇建大麻哈鱼放流站,连续多年向日本海放流。建议在已有成效的放流河域长期坚持放流,并采取综合繁殖保护措施,恢复大麻哈鱼资源。
2.3 花羔红点鲑
花羔红点鲑别名红点鲑、花里羔子、麻马红点鲑、玛红点鲑,为冷水性鱼类,有陆封型和降海型2种类型。中国分布有终生栖居山溪里的陆封型,在吉林省主要分布于图们江和鸭绿江上游支流里。花羔红点鲑肉质鲜嫩味美,产地价格昂贵,具有养殖前途和一定的经济价值。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和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的修建,人为酷捕和水体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造成花羔红点鲑资源量逐渐减少,个体趋向低龄化,处于濒危受胁阶段,亟待采取保护增殖措施[1]。为保护这一稀有种类,建议开展人工增养殖研究和规模化生产。
2.4 鸭绿江茴鱼
鸭绿江茴鱼又名青鳞子、斑鳟、红鳞鱼,是茴鱼属中唯一存在于鸭绿江上游的种类,为中小型淡水定居种,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茴香味,经济价值极高,属于优质、名贵珍稀鱼类[2]。由于鸭绿江茴鱼栖息地窄小,受自然生态环境的限制,其自然种群数量极少,目前已经濒临绝迹,根据IUCN 关于受胁物种濒危等级的最新划分标准,该鱼属于极危(CR)种,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现已被列入《吉林省
重点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3]。应加强鸭绿江茴鱼人工繁殖技术和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以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并扩大其种群数量,满足人们的需求供给。
2.5 拉氏鱥
拉氏鱥别名洛氏鱥,渔民常称之为柳根子,主要分布于吉林省的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流域和其他江河湖泊中,为杂食性小型鱼类。天然水域中以水生植物、藻类和水生昆虫为食,其生存水温要求不高,既可生活在冷水水域,也可生活在温水水域[3]。该鱼味道鲜美、 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4]。随着生存环境污染、产卵场破坏和过度捕捞,导致该鱼的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亟须研究开发人工养殖,满足市场需求[5]。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吉林省延边地区、黑龙江等地,拉氏鱥深受人们喜爱。目前,销售市场上拉氏鱥货源短缺,价格走高,供不应求,其价格是大宗淡水鱼类品种价格的5~6倍[6],前景十分看好。
3 结语
吉林省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优良,其自然资源优势在国内十分突出。近几年养殖規模也在逐渐扩大,土著经济鱼类有别于其他鱼类,素以鲜美的肉质和绿色品质而受到消费者青睐,除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脂、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市场价格一直较高,需求量逐年增加。通过宜鱼水面进行土著鱼类驯化、健康增养殖为核心的研究、示范、推广、资源增殖等,全面提高吉林省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渔民增收,恢复渔业资源,为渔民增收致富开辟有效途径,成为新亮点产业。为市场提供高档的名优土著水产品,使吉林省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对于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推动吉林省土著名优鱼类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夏重志,董崇智,姜作发,等.花羔红点蛙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资源保护[J].水产学杂志,1997(10):48-53.
[2] 孙兆和,王庆有,刘翠英,等.长白山区九种冷水性鱼类的食性、生长与繁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2,14(2):78-81.
[3] 刘艳辉,柳鹏,刘铁钢,等.拉氏鱼岁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38(4):499-504.
[4] 曾垂莉,刘艳辉,刘铁钢,等.5种常用药物对拉氏鱼岁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产科学,2016,35(4):410-414.
[5] 祖岫杰,刘艳辉,李改娟,等.二龄拉氏鱥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J].渔业现代化,2015,42(4):26-29.
[6] 刘艳辉,陈伟强,刘铁钢,等.拉氏鱥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J].水产科技情报,2015,42(5):25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