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大田浅水芡实套养泥鳅高效栽培技术
2017-03-24罗兵孙惠娟孙海燕金伟祖
罗兵++孙惠娟++孙海燕++金伟祖
摘要 芡实套养泥鳅的栽培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芡实栽培管理技术和芡实套养泥鳅技术两方面进行了介绍,前者包括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留种等栽培技术,后者包括泥鳅选择、泥鳅消毒、泥鳅投放、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捕捞与上市等养殖技术,以期为芡实套养泥鳅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芡实;泥鳅;套养;太湖地区
中图分类号 S966.4;S6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34-02
Abstract The pattern of loach intercropped in gorgon′s field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echnique of gorgon cultivation and the loach intercropped in gorgon′s field.The former technology inclucled variety selection,seeding,setting,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harvesting,seed reserving.The latter consisted of loach selection,disinfection,loach delivery,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fishing and listing.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loach breeding in gorgon field in Taihu region.
Key words gorgon;loach;intercroping;Taihu region
太湖位于长三角南缘,面积为2 427.8 km2,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东侧主要为平原及水网,湖荡密布,为浅水型湖荡,太湖地区有大面积的适宜水生植物生长和水生动物生长的低洼田。芡实在太湖地区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当地的“水八仙”之一。芡实俗名鸡头米,是大型一年生水生植物[1],营养价值高,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矿物子及其他微量元素,具有固肾、涩精、健脾、养胃、安神、养心、去湿、止泻、止带等功效[2],被称为“水中人参”,是市民喜爱的蔬菜,也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热销之中,近年来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种植经济效益非常好,前景十分广阔。
水生蔬菜传统长期单一品种、单一模式的生产方式,致使水生系统食物链过于简单,生态平衡被破坏,易引起病虫害的泛滥。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促进田间生态平衡,降低市场风险,已经成为发展生态高效水生蔬菜产业的重点。近年来已开始尝试发展水生蔬菜栽培套养一些水生经济动物,如泥鳅、黄鳝、花白鲢等[3-5],逐步成为不少菜农新的致富路。利用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共生互利原理将水生蔬菜栽培与水生经济动物养殖有机结合获得绿色食品,是属于生态循环农业,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单位面积产出[6]。水生蔬菜套养水生经济动物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将是未来水生蔬菜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014—2015年笔者在常熟市虞山镇东青村开展了芡实浅水栽培与套养泥鳅的立体种养试验,结果表明开展芡实与泥鳅立体种养是切实可行的。泥鳅的代谢物可以作为芡实生长的营养物质,可减少肥料的施用,而芡实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害虫,又可作为泥鳅的活性饵料,降低芡实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提升产品质量。在保证芡实正常栽培前提下,额外增加了养殖泥鳅的收入,使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经济效益非常好,芡实套养泥鳅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的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对该模式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太湖地区的水生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芡实栽培管理技术
1.1 品种选择
太湖地区栽培面积最广的主要是苏芡,苏芡品种可分为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种[7]。太湖地区芡实主要以鲜芡米或“冻鲜米”进行市场销售,提早上市效益好。因此,太湖地区大多都选栽早熟品种,早熟品种有紫花芡实、红花芡、15-2黄籽薄壳等品种。这些品种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8月中下旬开始采收第一批芡果,到10月中旬左右采收结束[7]。
1.2 浸种催芽
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3月下旬至4月上旬,此时气温在10 ℃左右,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挑选种子饱满、色泽较深、无残缺的种子放入盆中,灌水淹没,然后放到太阳下曝晒,日落时将其移入房屋,每天重复。
1.3 播种和分苗
等到催芽的种子萌发率达到30%~40%时,就可将种子播种到苗床上。育苗床要求无太阳遮挡、避风、排灌方便。播种量为0.8~1.0 kg/m2(350~400粒/m2),保持浅水。要勤察看,防止种子腐烂。当植株长有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移栽。分苗时,株行距一般为40~50 cm,移栽密度为3.5万株/hm2。前期水位浅,后期随着苗的逐渐生长,要逐渐提高水位,一般要提高到20 cm以上,促进叶柄伸长。
1.4 定植
1.4.1 田地准备。选择小麦或油菜后茬田作为芡实栽培田,可避免芡实轮作障碍,且提高土地利用率。犁地翻土,将小麦根部或油菜根部埋入土壤里,既不影响芡实苗栽培,还可作为有机肥。施足基肥,一般施15 t/hm2以上。
1.4.2 定植。一般在6月中旬,当植株长有4~5张叶片、最大叶片直径有25 cm以上时,可进行定植。栽培时,株距2.0~2.2 m,行距2.3~2.5 m。
1.5 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常检查,如果有死苗,要及时拔出,并补上新苗。特别要防止田里水干,要及时补充水。定植初期,保持水位在15 cm左右,后期水位逐渐加深至30~40 cm,等到了开花结果期,要将水位降低至30 cm。
依据芡实生长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追肥,追肥量多少。如果要追肥,在返青后至封行前进行,将腐熟的粪肥25 kg、尿素8 kg、过磷酸钙8 kg、氯化钾6 kg和细土100 kg混合沤制成肥团,然后将肥团塞在未展开的新叶附近。或者开花结果期,在晴天晚上将0.2%磷酸二氢钾和0.1%硼酸混合液连续喷洒2次。
要及时清除杂草,以免影响芡实植株的生长。定植后,一般10~15 d就要除杂草1次。除草时要防止伤叶伤根,也不可让泥土掉在叶片上。
1.6 病虫害防治
芡实病虫害防治要以生态绿色综合防治技术为主,主要选用生物制剂,也可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杜绝使用高毒化学农药,尽量将农药喷施在芡实叶片上,用药后要及时更换田里的水。最好实施灯光诱杀技术和性诱技术等生态绿色防治技术。
1.7 果实采收
因为主要以鲜米或“冻鲜米”进行销售,芡米要比较嫩,从开花到采摘历时20 d左右。太湖地区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采收,即定植后60~70 d,每隔5 d左右采摘1次,采收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结束。一般可采收10~12批,每株收获15~17个果。
1.8 留种
芡实一般自行选留种。在第3、4次采收时,选择性状优良的植株作为母株,让种子充分成熟后再采收。果实采收后,去除种皮和假种皮后,选择籽粒饱满、颜色比较深的种子作为备用种子。将留的种子洗净后,装入袋子里,然后埋入水底或水田淤泥下30 cm深处过冬。
2 芡实套养泥鳅技术
2.1 泥鳅选择
从市场上购买泥鳅苗,泥鳅苗要选无病、无伤、大小一致、体质健壮、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泥鳅苗长度一般为8~10 cm,如果太小,则当年很难长成商品鳅,太大则性成熟,影响生长,两方面都会影响经济效益。
2.2 泥鳅消毒
泥鳅投放之前一定要进行有效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生长期间各种疾病。用3%~5%食盐水浸泡泥鳅10 min,或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鳅体25~30 min,将泥鳅身体表面的细菌和附着害虫杀死,对水霉病等疾病也可以有效防治[8]。
2.3 泥鳅投放
在芡实植株定植后15~20 d,可以进行泥鳅投放。按照芡实栽培为主,泥鳅养殖为辅的原则进行投放。芡实田投放泥鳅7.5万~9.0万尾/hm2。
2.4 田间管理
泥鳅是杂食性水生动物,食谱很广。芡实田里的杂草嫩芽、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各种昆虫、摇蚊幼虫等,都是可作为泥鳅饵料,还可人工投放糠饼、河蚌、黄粉虫、蚯蚓、鱼粉或人工配合饲料等,一般要定时、定量供应。
养殖期间要注意观察水质,控制好水位。水质变差要及时换水,特别是7—9月要勤换水,既提升水质,又降低水温,有利于泥鳅的夏季生长。
2.5 病虫害防治
泥鳅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水霉病、寄生虫病、赤鳍病、曲骨病等是泥鳅的主要病害,通过采用芡实套养泥鳅的模式,使芡实田里的物质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较好,泥鳅发病机会较少。可以将0.2%土霉素混在饵料里投喂泥鳅,15 d投放2~3次。还要防止青蛙、水老鼠等危害。
2.6 捕捞与上市
套養过程中,可根据市场需求捕捞规格大的分批上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芡实采收结束后一次性捕捞上市。一般最迟不晚于11月中旬,要为后茬作物栽培做准备。
3 参考文献
[1] 李良俊,吴仰风,曹暗生,等.芡实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5(6):51-52.
[2] 周明全,张杰.芡实高产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1994(2):58-59.
[3] 刘胜海,王珊珊,郑红伟,等.北方旱地浅水莲藕与泥鳅套养高效生产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4):257-260.
[4] 杨猛,顾茂才,沈学庆,等.藕田套养泥鳅、黄鳝对莲藕食根金花虫的防效试验[J].长江蔬菜,2001(1):1.
[5] 王树林.水生茨菇田套养泥鳅培育花白鲢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7(2):27-28.
[6] 杨伟国.洪泽湖地区泥鳅芡实生态立体种养共生模式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10):126-127.
[7] 张翠勤,张翠云.芡实优质高产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3(18):25-26.
[8] 刘相根,吴秋芬,郑晓华.茭白田生态套养泥鳅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