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联觉突破音乐欣赏教学的藩篱探究

2017-03-24薛博予

成才之路 2017年7期
关键词:联觉音乐欣赏音乐教学

(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小学,江苏 启东 226200)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当突破“听”的藩篱,运用“联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本真内涵。要通过“视听联觉”,让学生浮想联翩;通过“听动联觉”,让学生随舞飞扬;通过“听感联觉”,让学生意犹未尽。

关键词:联觉;音乐欣赏;音乐教学;视听联觉;听动联觉;听感联觉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84-01

“联觉”这一术语源于希腊语“synesthesia”,意为“同时的感受”。基于心理学视角,“联觉”可以理解为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转引自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基于生理学视角,“联觉”是一种“伴生感觉”“共感觉”,有一种“感觉挪移”的意味;基于美学视角,“联觉”可以理解为一种“审美通感”等。音乐欣赏是一种“听”的艺术,但音乐欣赏又不能仅仅停留于“听”,音乐欣赏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应当全身心投入音乐中去感受、体验和领悟。为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突破“听”的界限,努力运用“联觉”,让学生调动自己的身心全方位地去感受音乐。在这个意义上,“联觉”是一种“具身感受”“具身体验”。

一、视听联觉:让学生浮想联翩

音乐作用于人的感官首先是引发听觉的反应,但由于“联觉”的生理心理作用,因此也能引发人的非听觉性的感受与体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意象联觉”。尽管音乐的声音可闻而不可见,但人们总能因为音乐的旋律与节奏而在脑海里甚至眼前浮现出或隐匿或模糊或清晰的视觉图像、表象、意象等。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审美知识、审美经验、审美水平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欣赏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诸多形式如课前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音乐欣赏状态、能力、倾向等。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近、易于理解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并在欣赏过程中进行适当引导。例如,教学苏少版三年级下册“春天的歌”中的《嘀哩嘀哩》时,首先让学生听,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哼唱部分旋律。但如果仅局限于“听”的角度让学生欣赏,他们就很难体会到活泼、俏皮、童趣的感受。基于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出生机盎然的春天画卷,让学生在“画”与“律”的交融中理解音乐所表达的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种训练多了,即使看不到画面,学生倾听旋律时也会下意识地在脑海中浮现出音乐所表现的视觉图像、意象。流动的音乐赋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开阔了学生的审美视界,唤醒了学生的形象记忆,使他们在脑海中产生鲜明生动的视听联觉形象。

二、听动联觉:让学生随舞飞扬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E.J.Dalcroze)曾说,音乐教育要听觉领先、动觉切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形体律动”的作用,让学生具身感受、体验。音乐教育家奥尔夫(Carl Orff)也主张用肢体语言、身体律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听动联觉”可以让学生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彰显,让音乐的质感得到充分显现。例如,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童声中国娃”中的《童声里的中国》,是一个二声部的律动练习,对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内心节奏感的要求都很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内外两个小组,让学生静静地聆听。学生们在聆听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学生边听边踏步,在弱拍上自然地加上弱拍的拍手动作,在强拍上自然地加上强拍的拍手动作,并且身体伴随节拍的变化而自然地左右摇摆。学生试唱时,会通过脚步左右移动变换身体重心,用身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这种身体律动,切合了乐曲本身的律动,有助于学生感受乐曲中洋溢着的勃勃生气和自豪感、幸福感。

三、听感联觉:让学生意犹未尽

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常常能引发人的心理感受,让人产生或兴奋、或忧伤、或悲痛、或快乐的情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说过,音乐直抵人的意志,让人产生一种接近本体的感受,产生细腻微妙、难以言传的体验。听感联觉,一方面有助于欣赏者领悟音乐作品的本真内涵,另一方面有助于欣赏者更深入地欣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培植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唤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例如,教学苏少版六年级下册“溯流探源”中的《夜歌》时,在学生聆听歌曲后,教师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有人说,歌曲曲调情感丰富,如泣如诉;有人说,歌曲的情绪伤感,仿佛无奈的叹息;有人说,歌曲仿佛在倾诉,表达了沉郁的情感;有人说,歌曲曲调深沉缓慢,听起来容易感动……接着,教师向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当学生知道这首民歌被用作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第二乐章的主题时,当学生知道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欣赏《如歌的行板》老泪縱横时,他们对这首歌又有了更深的感悟、意犹未尽的体验。

四、结束语

“联觉”将抽象的音乐转化成可感的审美意象,唤醒了学生的音乐联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嗅觉、触觉等身体感觉相互挪移,深刻体验到音乐的内涵。教师要充分发挥“联觉”的教学功能,让学生通过“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等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情感,进而抵达丰富的音乐世界。

作者简介:薛博予(1989-),女,江苏启东人,小学二级教师,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杨阳.音乐课堂要培养学生的联觉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6(03).

[2]高燕婷.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联觉的有效运用[J].江苏教育,2012(05).

[3]卢建平.“联觉现象”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6(09).

猜你喜欢

联觉音乐欣赏音乐教学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
联觉的大脑网络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