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浮力”单元复习课为例谈导学

2017-03-24金科惠

中学物理·初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浮力初中物理

摘要:基于生活的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已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苏教版中“浮力”单元复习课总结教学的方法,就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方法展开探讨,旨对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导学;生活

作者简介:金科惠(1988-),男,江苏常熟,本科,中教二级 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1基于生活下的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方法介绍

初中物理问题导学方法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质疑,而生活化则是与学生的生活和阅历所相关.而基于生活的问题导学方法主要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着手[1],并提出问题,经过探讨和推理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将教学任务与社会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寻求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体系,形成科学的思考方法.

在教学中,实施基于生活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需要把握以下几点[2]:①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不断地引发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出发散、创新性的问题.②在教学中,不难发现,问题是实施教学开展的主要牵引线,其教学活动均是为能解开学生疑问而实施的.③学生只有存在问题,才有探索知识的欲望.

2教学方案设计要合理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连接,提出一系列题目,依次加深难度,使学生通过依次推理和探讨,最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和问题间实施是环环相扣的,难度是循序渐进的,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在质疑和探索问题的同时,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切勿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方案中不能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根据生活实际,提出具体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探究,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进行问题延伸,再提出相关问题,以能扩展学生视野.

3以“ 浮力”单元复习课为例谈导学

在开展“ 浮力”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中,先是回顾浮力的相关理论知识,再是探讨生活中具体应用,最后是对浮力加强探索.

31浮力的相关知识回顾

(1)提出相关现象

在课上,教师可播放一位落水的人利用木头可漂浮在水面;将石头放于水面会下降;一艘轮船放在海面上不会下沉;树木能够长在中且会漂浮等画面.

问题一:以上案例为什么结果会不相同,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设计实验活动

教师可在一个盛满水的量筒中,放入橡皮,其会立刻漂浮水面上;学生们对其并不感到好奇.此后,教师将橡皮擦干净,将其丢到无水的量筒中,然后再向其内缓慢注入水,但是橡皮却未能够出现在水面.此时学生就会好奇为什么橡皮没有上浮,此时教师可让学生把量筒进行晃动,就会发现橡皮又重出于水面.

(3) 开展讨论,得出总结

学生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就会得出结论.只有物体的接触面受到水的压力,并形成较强的压力差才能够产生浮力.由此可知上面的问题中,其树木生于水中,并未受到浮力的影响,因其未形成压力差.

32浮力知识的具体运用

(1)生活实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热气球,其能使人类感受到飞翔的感觉;并且热气球可自由进行控制,你知道其中涵盖的道理吗?

(2)探究活动设计

学生们可以设计类似的热气球,可在规定的三角架台上套上一层塑料袋,在其下面将蜡烛点燃,此时就可观察到其会慢慢升起,一旦蜡烛燃尽就会落下.

(3)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后,学生就会得知热气球中充入热空气密度远远小于冷空气的密度,而等同的热空气就会比冷空气更轻,进而可使气球升起.当通过调节气球内的温度便可控制其起飞和降落.

(4)实际操作

假如现在需要你制作一个孔明灯, 并提供纸、蜡烛、以及铁丝圈等器具;“你准备怎么做,并将你的想法与学生们分享.”该问题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而运用到生活中,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3加深浮力知识研究

制作浮沉子实验如下:

每个小组均具备以下器材:饮料瓶、量杯(带封口)、水、大量筒以及注射器等.

学生合作步骤:①使用注射器向带有橡胶盖的量杯内注射一定的水以当作配重;②在饮料瓶内加适度的水;③在饮料瓶中将量杯面朝下放置,使其能够漂浮在饮料瓶内,其漂浮高度仅显现出水面一小部分;⑤让学生将饮料瓶的瓶盖盖紧.

问题一:在挤压饮料瓶的同时,你观察到什么情况,而放开后又会有怎样的情境?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4教学案例总结

在教学中,教师实施基于生活问题导学策略时,要把握教学方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在经过以上案例研究中,笔者发现在采取问题导学策略方法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1)设计问题要把握重点

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才能使学生收获所学知识.其重点问题主要是指能够与当前的教材内容相吻合,且从实际案例中引发学生思考,才能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价值.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其一系列的问题均是根据教学知识点而开展[3],每个问题应具有趣味性、程序性以及针对性.另外,把握核心问题的设计,发挥其导向作用,并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学目标.

(2)方案设计需合理

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决定教学的效果,故在设计方案时需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设计难度适宜的题目.难度较大的题目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教师需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确保问题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以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制定活动方案

在教学中,单一的问题设计若脱离生活实际,则缺乏探讨的意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加入丰富的生活事件[4],以使学生更能置身于真实生活中,且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设计问题时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知识,使学生产生问题 ,并乐于去探究问题.在设计问题后,并不是由学生单纯地想象,而是加強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相关实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未知事物的奇妙,才能够深入思考.本组案例中实施相关实验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极高,且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因而教学需根据问题设计相应的实验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基于生活下的初中物理问题导学策略符合当下的教学理念,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必须要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从主体者转换为服务者,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基于生活中的问题导学策略,并需要把握问题设计的重点,并设计提出合理的问题和提供科学的活动方案,方能够使教学质量大大改观,进而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守霞. 基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20(04):363-364.

[2]李祥. 基于“活动单导学”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3.21(19):5-7.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浮力初中物理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