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研究及其发展对策

2017-03-24杨克志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杨克志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在建设与吃饭方面产生了矛盾冲突,为了这种情况的缓解,实行了增减挂钩的政策。本文主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研究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引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对于耕地的占用是避免不了的,那么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吃饭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减挂钩政策顺势而生,使农村与城镇视为一体,通过对农村旧的建筑物拆卸来增加土地使用量,来保证经济建设顺利实施。本文主要研讨在山东省实施增减挂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具体如下:

一、增减挂钩的研究现状

(一)政策体制方面。从增减挂钩政策的提出到现在,与其相关的一些体系在不断的改进,经历了主要的几个阶段,其中包括形成、试点和规范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减挂钩的形成阶段。我国在2004年时第一次提出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实施增减挂钩的政策,主要目的是缓解在建设中对用地使用量的增加对于农业种植的压力。

2.增减挂钩试点的阶段。在2005 年,国家对于增减挂钩的试点时会存在的问题,颁布了明确的管理规定。2006年时对第一批的试点进行了确定。2007年,我国的土资源部发文,对于挂钩试点的工作要进一步的完善。2008年,国家批准了19个省作为试点的城市。

3.增减挂钩规范阶段。增减挂钩政策在实行以后取得了较大的作用,大大的缓解了用地压力,但是依旧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存在,因此,国务院在2010发布对城乡建设进行试点的规范性,做好农村的土地改革工作。在2011年,又下发关于城乡建设用地试点的监管工作的通知,进而加大对增减挂钩工作的管理力度与监督力度。

(二)周转指标管理方面。随着城乡建设工作的深入,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成为了国土资源部所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各个区域对于挂钩周转的指标存在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指标分配上存在差异。在山东省实行周转指标专项用于挂钩项目区内建新地块面积的规模控制,在规定时间里采用拆旧的方式开垦农用地面积,归还的面积数可以比周转指标少,质量不低于建新土地质量;嘉祥县推出节约用地考核制度,评价的结果与各个地区用地指标分配挂钩等。以上应用的方案,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

因此,有学者提出利用拍卖、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法来统一进行配置。另外,对于挂钩指标的周转计算,国家的出台的政策并没有明确的给出相关公式,每个地方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有:周转指标等于见建新预留区面积、建新区规模、拆旧区变耕地的面积、建新区时建设用地的面积等。

(三)效益评价方面。我国在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学者对土地效益和评价整理及探究,为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实际的土地效益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明显效果。在2008年,山东省土地管理与鹤山土地管理的项目,运用了层次分析方式综合评价两个土地管理项目的综合评价成果;在其间,王玉波等人提农村的土地整理效益是在全方面的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全方位的总结影响居民土地整理效益的原因,无论是自然、土地,还是经济、社会。

二、增减挂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区资金落实困难。资金是增减挂钩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如果在实行该项目时资金出现短缺将会使该项目难以推动下去。当前,山东的政府是提供增减挂钩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因为该项目在开展的过程里会需要大量的资金,单单靠着山东的政府提供的资金是比较困难的,从而对挂钩项目的稳定实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当前的试点上来看,在拆迁、补偿的成本确实过于高,山东的政府支付的额度有点无法承担,使增减挂钩工作的实行受到阻碍。

(二)“先占后补”问题。着重经济增长、利益、业绩等,部分地方有关部门在挂钩项目的实行中,总是出现并未得到申请就对土地进行征用的状况,在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时再去补全手续,或是申请用地的数目与实际用地不同,开发的土地要高出申请很多。

(三)农民的合法利益不易得到保障。一是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地方性的政府只关注城镇的行政目标与发展建设的完成,从而对农民的利益与意愿的诉求忽视掉。还有目前的公众机制还不够健全,信息传递的速度也不够迅速,因此,农民的意愿很难得的满足。二是节约用地,政府很容易被拆迁农民统一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时。三、优化对策

(一)完善增减挂钩管理办法。我们现如今所根据的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方法》,虽然在实行挂钩工作时对管理、原则、责任等方面都做了有关规定,但是具体的操作办法还没有提出。因此,在操作办法、实施细节、拆迁补偿标准和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来实现对项目主体明确、监督到位、验收严格、责任义务落实。

(二)挂钩项目区选择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自然条件、人文民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别。因此,对增减挂钩动作的开展,不要盲目的选取区域,对于农村的地理位置进行综合考量,包括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各项规划的开展的情况,特别是在居民在搬迁的,得到拆迁款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推动。与此同时,挂钩项目地区的选取应当公平的听取当地人民的意见,举行听证、论证等。

(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首先对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大力的宣传,使广大群众对增减挂钩的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普及,來确保农民的自身利益,在实施项目之前,组织当地群众,开一个座谈会。统计一些当地居民的意见,对于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协调与沟通,最后得出一个使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结束语:适应当下国情,大力开展增减挂钩项目,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以指出在实施增减挂钩醒目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策进行优化,这样使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也改善了民生问题,来保障山东省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海鹏.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探索与理论阐释[J]. 经济学家,2011,11:22-27.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