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第八十五中学高中生医学院校志愿报考分析

2017-03-24柴麟新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高中生

柴麟新

摘要:为了解陕西省高中生医学院校报考意愿及是否受医疗环境影响,我们对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9.7%的学生有报考医学院校的意向,10.9%的学生无意向报考医学,最终共5.9%的学生受医疗环境影响而放弃该专业。

关键词:高中生;医学院校;志愿报考;暴力伤医

医学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志愿报考的热门。高校招生中,报考人数与录取计划的平均百分比医学类为150%,仅次于政法类和财经类专业[1]。报考医学的高中生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兴趣选择报考,并受家庭、学习成绩、医疗环境等多因素影响[2]。近几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暴力伤医事件逐年增多[3],对高中生医学志愿报考造成恶劣影响。部分省市医科高校或医科专业投档线大幅下跌,个别省市甚至低于畜牧兽医专业分数线,也曾有调查显示,超过1/3的医学生对从事医疗职业的态度有所动摇[4]。为了解陕西省高中生医学院校报考意愿及是否受医疗环境影响,我们对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选取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向学生本人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52份,回收问卷340份,其中重点班问卷153份,普通班问卷187份。

(二)研究方法。自主设计调查问卷,选取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老师协助下发放。问卷中插入一例暴力伤医事件,使部分未关注过暴力伤医事件的学生对此类事件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医学报考志愿受医疗环境影响的真实性。

(三)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13进行录入,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医学院校报考意愿调查结果。所有340名学生中,有意向报考医学院校共101名(29.7%),其中重点班58名,普通班43名,重点班较普通班报考意向强烈(37.9%vs23.0%,P=0.002)。无意向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共37名(10.9%),重点班16名,普通班21名,二者在报考意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vs11.2%,P=0.481)(见表1)。

(二)报考意愿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有意向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中,33名(32.7%)學生由于兴趣选择报考医学专业,占各种因素的首位。26名(25.7%)、15名(14.9%)和9名(8.9%)学生报考意愿分别受工作稳定、未来就医便利和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普通班学生更易受工作因素影响,重点班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者较多。在无意愿报考医学院校的学生中,医疗环境差是重点班学生放弃的主要因素(50.0%),学业困难则成为了普通班学生放弃的重要原因(47.6%)(见表2)。

(三)医疗环境对报考意愿影响调查结果。340名学生中,共20名(5.9%)学生受医疗环境影响放弃报考医学院校,其中重点班8名,普通班12名。在了解暴力伤医事件后,重点班没有学生动摇报考志愿,普通班9名学生放弃报考。三、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医学院校依然是报考的热门,29.7%的学生有报考意向。由于医学院校分数线较高,医学类专业的报考与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关系,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倾向于报考医学院校,而学业困难也成为部分学生放弃报考的原因之一,普通班尤其显著。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周期长,课业负担重,要求高,有本硕连读、本博连读[1],因此普通班学生报考医学时受成绩影响更大。

在倾向报考医学的众多因素中,个人兴趣位居首位,医学的学习是枯燥、乏味而且漫长的,且医学专业性更强,兴趣驱使下进行学习才会有更加充足的动力。许多高中生大部分精力投入课程学习,对医学专业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因此加强中学生对医学专业的了解,培养中学生对医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报考比例。医学院可以在得到相关学校的许可下对其附近院校的中学生开设讲座,学校可以成立医疗社团,普及各种急救知识和医疗常识,增加学生对医学的感性认识。

此外,工作稳定也成为了学生青睐医学专业的重要因素。医生是较为受人尊重的职业,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工作相对稳定,而且属于“越老越吃香”的专业[5],因此倘若找准定位,达到一定业务水平,医生不失为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医生就业也存在门槛高、压力大、就业难的情况。医生就业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医疗机构然需求量不多,但学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也较多,而乡镇医院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需求量多,本科毕业生却鲜有应聘[5]。本研究也显示,普通班报考医学院校人数相对较少,因此如何提高中等学历学生从事医学专业意愿,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疗环境安全也是近年来持续关注的话题,暴力伤医事件的频繁发生。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媒体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持续增多,甚至高达140例[3],平均2- 3天就会发生一起恶性伤医事件。医疗环境的恶化,势必影响到高中生的报考。本调查显示,5.9%的学生由于医疗环境差、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放弃了报考医学院校,这甚至成为重点班学生放弃报考的首要因素。而随着暴力伤医事件的升温,多地医学招生遇冷的报道数见不鲜。倘若由于医学院校报考人数降低,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就会相对降低,这意味着对今后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加重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甚至阻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综合近3年陕西省医学院校分数线,并与同年一本、二本批次分数线做参照,大致持平,并没有显著增高或降低,关于媒体“医学招生遇冷”的报道招生办也进行了统一回复和纠正[6]。然而,医学招生未遇冷并不真正代表着医疗人才的充足,有许多在职医生因为安全问题而离开了深爱的岗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卫燕教授认为,行医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外部环境需要解决的问题首推医护人员人身安全[6]。安全的医疗环境是优质医疗的前提,唯有维护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让他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为此,我国已颁布了相关法律来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期待法律能够有效的减少暴力伤医等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及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