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马街镇蔬菜基地建设探讨
2017-03-24胡彦辉
胡彦辉
摘要 以宜良县马街镇蔬菜基地、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对马街镇蔬菜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机会、威胁、效益等进行了分析,以实现蔬菜产业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 蔬菜基地建设;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云南宜良;马街镇
中图分类号 S60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1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蔬菜产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有了巨大的变革,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量逐年递增,产值迅速提高。“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委市政府对蔬菜产业高度重视,加强落实“菜篮子”市长责任制,从政策方面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昆明市计划在5年内实现播种面积、蔬菜产量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到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3.33万hm2,产量达450万t,实现年外销量300万t以上,产值60亿元以上的目标。2011—2012年,在全市蔬菜主产县区嵩明、石林、宜良、安宁、寻甸、禄劝、东川、晋宁、阳宗海、富民、倘甸先后新建7 333.33 hm2蔬菜基地。
马街镇位于宜良县北部,地处东经103°,北纬25°,宜良、嵩明、马龙3个县交界结合部,东邻耿家营乡,南与北古城镇交错相连,东面与马龙县马鸣乡接壤,西北与嵩明牛栏江镇交界。距县城37 km,距省城昆明90 km,嵩宜公路、宜马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运输便利,南北长为16 km,东西宽为7.13 km,地势北高南低,中部开阔。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夏无寒暑,春秋气候长,早午温差大,一雨变成冬”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 ℃,雨量充足,年降雨量为1 000~1 200 mm,集中在5—10月,全年日照时数为2 121~2 154 h,全年无霜期246 d。
马街镇1987年正式建乡,其间沿革数次,2009年12月撤乡设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65个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114.8 km2。2015年全镇共有5 575户,人口20 361人,汉族人口19 010人,少数民族人口1 351人;有耕地977 hm2,水田562 hm2,旱地261 hm2,人均占有耕地534 m2,森林覆盖率52.8%。201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 548元。
马街镇万亩高效绿色蔬菜基地是宜良县委、高级绿色县政府实施“把宜良打造成为昆明市主城区高原特色拓展区”发展思路的主战场之一。项目总投资1.052 3亿元,现已建成斗沟1条1 854 m,农沟30条13 072 m,主干道4条6 080 m。马街镇万亩高效绿色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是市政府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第一期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按照要求,宜良县于2011年2月底完成了《宜良县马街镇万亩高效绿色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可研报告》和《宜良县马街镇万亩高效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3月通过了市级专家评审,4月完成了土地流转农户协议签定工作,10月1日正式开展土地流转[1]。
1 马街镇建立蔬菜基地的优势分析
1.1 自然优势
主要蔬菜种植区位于马街坝子,海拔1 750 m,年均气温15.3 ℃,年光照时数2 200 h,年均降雨量1 000~1 200 mm。冬春季日照率大于60%,光能充足,无霜期超过250 d,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1 ℃,春季气温回升快,具有“天然温室”之称。
马街坎子土地平坦肥沃,水资源较丰富,有小库塘29座;水库2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2014年计划蓄水总量192万m3,新山水库小(一)型计划蓄水150万m3,高田水库小(二)型计划蓄水12万m3,27座小库塘计划蓄水40万m3。正在建设1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人畜饮水和防洪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海马箐水库。水库设计坝高59.2 m,总库容1 610万m3。基地区域有丁所河、秦菜河、贾龙河3条河流穿梭而过,气候较适宜于各种蔬菜种植。
马街镇的蔬菜生产以冬早蔬菜为主,由于充分利用了当地冬春光热资源充足的自然优势,蔬菜产品上市正好填补了市场空缺,甜椒、西葫芦等产品上市时间较早(比外地同类产品早上市1个月左右),可以先供应市场。另外,由于马街坝子优越的光热气候条件,冬春季蔬菜种植方式主要采用露地小拱棚种植,生产成本投资减少,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占优势。
1.2 区位优势
马街镇交通较为方便,由宜马公路连接安石高等级公路、昆石高速公路与境内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连成交通网络,在蔬菜向外运输上,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环昆明市高速公路建成后,马街镇到昆明机场仅有30 km,到宜良县城只有30 km,蔬菜运输至昆明更为方便快捷。
1.3 具有发展绿色和有机蔬菜的生态环境
马街镇万亩高级绿色蔬菜基地周围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50.9%,为零工业区,环境无污染,生产灌溉用水为新山水库、贾龙河、芹菜河、丁所河水,土壤种类以红壤、冲积土和水稻土为主,土壤重金属含量、硝酸盐含量均低于无公害标准,马街镇在2009年通过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
马街镇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的面积有666.67 hm2,获“龙华宏”“甜星”等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12个,其中有66.67 hm2洋葱产品已升级认证为“龙华宏”牌绿色食品,马街镇正申报100 hm2“甜星”茭瓜绿色食品产品认证。现目前,县、乡镇建立了“一站六点”无公害蔬菜农残速测网络。马街镇蔬菜基地已建设蔬菜无公害物理杀虫灯110 hm2,推广应用黄板杀虫96.67 hm2、性诱剂诱杀66.67 hm2。通过生物、物理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较大地提升了蔬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促进和推动了马街镇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1.4 群众基础优势
马街镇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主要生产白菜、甘蓝、辣椒、甜玉米、甜豌豆等品类蔬菜。目前,马街蔬菜基地在区域化种植和产业组织化管理方面得到加強,产品优势明显,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蔬菜产业化生产格局已具雏形,被列为昆明市万亩蔬菜建设基地。马街镇农科站结合实际,于2011—2015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每期培训时间10~15 d,经过培训领取蔬菜种植职业资格证2 806人。马街镇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区域内的广大农民群众,经过多年的种植和经验积累,在长期培训和指导下,已探索和掌握了专业种植的基本技术,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广大种植户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较强。
2 劣势分析
一是蔬菜种植有所增加,但总量仍不充足。马街镇蔬菜生产各级政府积极引领和大力扶持,科研开发成效显著,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建设和发展,但是蔬菜在全镇农作物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没有形成一定的大规模发展。二是蔬菜基地建设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多数菜地基础设施配套不全,蔬菜大棚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三是蔬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多数蔬菜生产仍以简单低成本的地膜栽培和临时性的小棚育苗等方式为主,在高投入高产出方面,由于成本较高,虽然优良品种已经广泛种植了,然而淡季蔬菜、高档次的蔬菜却普及的不多,马街镇蔬菜大部分在本地市场上市,缺乏竞争力,很难占领市场,周边县份蔬菜的涌入,使马街镇蔬菜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共存[2]。
3 机遇分析
2011年马街镇新建绿色蔬菜基地666.67 hm2,为进一步提高马街蔬菜基地的生产效益及产品质量安全,特立项申请在马街万亩蔬菜基地片区建设高效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66.67 hm2,以辐射带动马街万亩蔬菜基地的标准化安全生产。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变,有机健康绿色蔬菜逐渐受到了广大人们的欢迎,各种优质的绿色蔬菜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随着马街镇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壮大,特色、绿色蔬菜已经达到了市场要求条件,能够进入大型市场和超市实现蔬菜的增值,促进该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3]。
4 威胁分析
马街镇的蔬菜出口虽然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是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有限,而且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竞争的过程中不占优势,加工能力也有限,因此在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弹性上的功能和能力不强。近几年,随着生产蔬菜的各种农资方面价格的上涨,一些品质优良、安全、健康的蔬菜生产成本也不断的增加,出现了蔬菜虽然质量优良,但是价格却低廉的现象,部分本地的特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品牌价值,菜农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其种植蔬菜的积极性[4-5]。马街镇蔬菜产业的组织化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导致没有秩序的竞争,由于蔬菜产品自身的特点,其不易保存,而且蔬菜生产具有季节性,其供给的调整不能和市场变化同步,使得蔬菜供给对市场价格的反应慢,因此因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导致的风险是由菜农承担的。
5 效益分析
农业部门投资2 350万元实施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国土部门投资1 611.23万元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沟、渠、路基础设施工程已完工。目前,正式与“广西丰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青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盛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市源汉投资有限公司”“正大嘉泰”5家公司及87户种植大户签定了逾400 hm2土地承包协议书。截至2015年11月底,蔬菜基地蔬菜播种面积1 970.67 hm2,产量6.06万t,产值8 484万元。由于马街镇农业生产属传统农业,大春种植水稻,小春种植蚕豆,产值5.25万元/hm2左右,除去生产成本及工时费,纯利润不超过7 500元/hm2。通过流转土地收入土地租金2.7万元/hm2,帮助企业做工每年每人收入上万元,平均每天用工量不低于800余人,流转种植512 hm2土地,可增加农民收入1 380万元,666.67 hm2优势蔬菜产业化生产,平均增加商品量3 t/hm2,收入增加3.75万元/hm2,累计增加蔬菜产量4 000 t,每年增加收入1 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6 结语
马街镇万亩蔬菜基地产业化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蔬菜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供给和需求及促使居民膳食结构的平衡、扩大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6]。蔬菜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土地的流转,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稳步提升[7-8]。
7 参考文献
[1] 陈德明,孙海.上海郊区蔬菜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思考[J].长江蔬菜,2007(2):1-3.
[2] 云霞.加快呼和浩特市蔬菜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2):78-80.
[3] 孙海.关于上海蔬菜基地建设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7(5):1-2.
[4] 杨意成,梁燕,傅俊毅,等.江苏“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的思考[J].长江蔬菜,2014(22):72-75.
[5] 王友文,陈静.关于铜梁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93-394.
[6] 李卜生.云南省蔬菜基地建設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5):371-373.
[7] 张树生.高山蔬菜地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1):41-42.
[8] 刘全成,郑辉云.德化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十项技术措施[J].福建农业科学,2005(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