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材:新名称下的新挑战
2017-03-24徐鹏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新闸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213012)
摘 要:顺应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变化,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文章从“法治”与“德育”相结合,回归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执教能力的自我挑战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教育;师生关系;德育;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1;G4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11-01
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丰富与拓展,传统的教材逐渐显露出不足之处。为跟上教育发展步伐,贯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与认知能力的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也随之出现。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体现出名称的变化,而且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执教能力提出新的挑战。如何顺应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变化,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思想道德课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下面,就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工作的具体挑战进行研究。
一、注重“法治”与“德育”相结合
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结合《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的优势,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基础上,引入法治概念。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法治观念,符合法治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思路。纵观苏教版全套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通过融入法治概念,让学生从小了解法治,强化公民意识、宪法意识、法治意识。要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学法、守法、用法,这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教学活动中,如何将“法治”与“德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树立较好的法治观念,让学生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成为一个好公民,是执教者的一大挑战。例如,低年级段教科书提出的三经四纬的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与自己对话,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自我扩展到家庭、社会、大自然。这样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讲学方式,正好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深化学生的认知。
二、强调回归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认知能力较低,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多种困境。因此,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学生的学习特性,强调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活动来了解法治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中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将“我要学”变成“我想学”,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大挑战。纵观新编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点的设置上十分广博,呈现出跨学科的发展趋势。跨学科的广博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栏目,趣味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材中各种有趣的小技巧、小常识,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变得更爱学习。生活化的法治教育,着重普及宪法常识,让学生养成守法意识,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三、教师执教能力的自我挑战
面对新教材,受到最大挑战的就是执教者。“法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决不允许执教者是自身法治知识匮乏、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思维匮乏的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前,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各类法律知识,舍得下功夫备好课,认真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与逻辑,通过自身法治知识的不断更新与丰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勤于阅读有关法律书籍、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及时与他人交流法治观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要让学生能够知法懂法,最主要的就是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守法行为来引导学生的自我行动。法律知识是相对抽象枯燥的知识,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成生动活泼的语言,让死板的知识变得鲜活,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是对教师执教能力的一种考验。
四、结束语
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品格塑造,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该严格执教,让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品德素质。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引入法治概念,反映出国家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作为学生最为亲密的朋友、导师,教师应该不断充实法治知识、熟读新编教材,注重从日常生活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对新教材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最终解决。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将新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注重“德润心灵,法护成长”,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徐鹏(1987-),女,江苏常州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思想品德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成尚荣.道德与法治教材特色[J].内蒙古教育,2016(11).
[3]张淑英,王新禄,于捷.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机的把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09).
[4]张芝赫.浅谈德育课中的法治教育[J].河南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