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途径

2017-03-24谢新涛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途径人才培养

谢新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建设体育强国作为一种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培养高校竞技体育人才也成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以及促进体育事业稳定发展的内在问题。因此,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现状出发,着重对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137-02

一、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

伴随着我国各项体育事业的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如何利用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制度来培养出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也成为亟待各大体育高校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当前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关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第一,体育高校所制定的竞争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体育人才难以选择更好的发展方向。在当前的一些高校中,其竞技制度的规范执行与竞赛秩序的维持情况仍然存在较大问题,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由竞赛队伍所垄断的状况。举例来说,在对高校竞技体育的人员资格审查程序出现错误时,则容易出现“桃代李僵”的情况发生,部分运动员在已经参加过全运会、省运会以及其他大型竞赛后,还可以获得参加高校大学生体育竞赛的资格。或者是利用竞技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对体育项目活动的开展进行垄断,从而对高效长期的体育人才培养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第二,体育人才的成绩同真实的竞技能力不相符合。当前我国高校招收体育学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其一,招收退役的运动员或者是在役的专业性运动员;其二,招收传统体育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运动员;其三,从体育运动类学校所招收过来的学生;其四,招收具有一定体育特长或体育基础的普通类学生。在以上的四类生源中,前三种来源所占到的学生比重甚至会达到整个高校体育学生的97.8%。在完成招生后,高校则需要开始对体育竞技的学生展开培养,但是由于高校通常也被赋予了能够自主招收具有运动员的资格。所以,一旦这些院校过分重视体育竞技的成绩,那么则会出现高校修改相对平衡的招生条件,而改变为在役或退役的运动员能够被直接录取,第二类生源能够降低分数线破格录取等情况的出现。由此所带来的坏处也包括了高校将竞技成绩摆在突出位置而放弃了关于“人才”的全方位培养,而学术水平的欠缺也会反过来造成运动员在体育竞技的道路上不能够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许多高校在对体育竞技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没能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可行目标。在一些高校中,对于体育竞技的后备人才的培养还同领导安排与人事变动产生紧密联系。对于某些体育竞技人才重视程度有所不同的领导所制订出的人才培养计划,与之后的工作开展也会有着极大差异。而当负责的领导缺乏人才培养的意识与激情时,那么这些制定的培养方案则不能被付诸实践。由此可见,制度化与科学化的目标计划,以及长远的人才培养战略,也成为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所必须落实的工作内容。

第四,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同教练员的素质能力也是有着重要关联的。教练员同运动员之间不仅是学生与教导者的关系,同时也是联系紧密的协同合作伙伴,在高校担任体育教导员通常是大学的体育教师,因而这种人才培养也往往更加具有了一种业余性。在高校的教导实践中,运动员的教练通常也都为兼职性质,这些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体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对于体育竞技人才的培育任务,并且这些教师一般还需要完成一定目标的体育教学理论,这种超负荷的任务分配也会使得教导员在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育中未能发挥出百分之百的能力。其次,体育院校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通常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对于体育学的理论教导与研究上,所以在面临实际的竞技时,却容易因为实践经验的匮乏,而使得教师所教授的方法理论或竞技手段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真实需要。

第五,有关人才培养的后勤工作仍旧不能得到保障。要培养高校体育竞技的后备性人才,便需要加强后勤的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制度化、规范化、全局化的后勤管理,才能使得整个体育竞技赛事的开展,能够按照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反之则容易出现情绪行为,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简要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陈旧的竞技体育管理机制做出改变,着力提高竞技活动的法制化进程。体育竞技同其他方面的比赛一样,也需要规范化的体制作为管理标准,只有实现了管理方式标准化、科学化,才能使得高校体育协会组织的法规制度建设与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规范,便实行更为有利于竞技体育的法制化规定。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机关的管理,但是在过去的实践经验中,由于管理的行政部门将权力下放到各类体育协会或部分机构来完成权力行使,而这种管理也只是在形式上的管理。各个高校从表面上看是隶属于高校体育联合会予以管理,但是从实际来说,这种管理方式本质上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而这种不健全的制度管理环境也使得在该机构没有政策的决策权力。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按照由招收体育竞技人才到教育任务完成这一过程进行,与此同时还涉及到教导员的选聘以及竞技奖励相关制度的制定等。所以,只有编制一部能够被适用于高校管理的法律规范,才能将整个培养过程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从而使体育学生能够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二,提高教练员的素质能力,也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一环。在当下我国的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中,无论是教练员的选用、培养或者是整个培养体系的运作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也严重制约了体育人才竞技水平的提升。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让教练员朝着专业化的道路进行发展训练。要建立起一支擅长于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教练员队伍,关键在于要让每位教练员自身也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前進。以过去长期的训练实践来说,教练员缺乏专业素质能力与执教能力,不仅会致使体育学生的实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严重时还会造成整个培养体系的消极反应。要对此做出改变,则需要将体育教导员的选聘与岗前培训相互结合起来,只有让教练员自身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才能使得参与体育竞技训练的学生能够在教导员的带领之下完成更高的“冲刺”。在教练员的聘用选择上,高校可以采取合同聘任的方式,通过将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地纳入到目标管理的制度规范之中,将教练员的成绩、薪酬等效益与培养成果挂钩,才能够让教练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能更加的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也使得认真履行教导任务的教练员可以获得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不仅会使得教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同时这种聘任的制度也能够吸引到更多具有专业水平的教练员可以到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第三,在对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体育与教学相互结合的思想。自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我国也逐步建立起关于体育发展的现代发展观念。其中,通过对体育人坚韧不拔的品质的学习以及对于人文精神的弘扬传颂,也使得“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得到了广大的传播。在教练员或各大高校对体育竞技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本着以生命意义为基础出发点,并同步树立好身体与心灵的健全优良的人格品质,从而才能使得高校所培养出的体育竞技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将“以人为本”与“体教结合”作为开展体育竞技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成为了各大高校人才培养的不变选择。

第四,拓宽竞技体育的市场,为发展体育竞技事业开辟更为宽广的道路。体育事业不能同竞技相互脱离,人类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呼喊声中,打破着一个接一个的世界记录。运动竞赛不仅是体育事业能够保持活力的基础性条件,同时这些训练教学也成为了体育竞技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竞技成绩通常是展现体育人竞技水平的主要方式,由此,完善整个体育竞赛的市场,也成为保障竞技比赛公平、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想建立起一套能够满足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并且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竞技制度,這已成为开拓体育市场与发展体育的客观性要求,也对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反向作用力。简单来说,要对体育部分“一家经营”的情形予以改变,便要立足于社会实际,将体育项目、商业价值、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相互统一起来,从而营造出有关体育竞技的市场有序氛围。在扩大市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物质基础,同时还需要竞技体育人才源源不断的供应,因而只有将人才培养与体育竞技市场发展相互统一起来,才能以此促进体育事业获得更为巨大的成功。此外,吸收与借鉴一些有益的外国经验,并结合外国实际情况,将这些有利方面运用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当中,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也有着积极作用。

三、结语

加强我国关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路径的方法研究,既是高校发展体育教学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相互一致的崇高追求。因而,只有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路径方法探究,并将研究结果积极地付诸实践,才能为体育竞技供应更为充足的人才,进而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迎来繁荣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卓源,王守力.“后奥运时期”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1):29-35.

[2] 张苏.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4):92-95.

[3] 赵超.中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讨[J].中国人才,2011,(14):199-200.

[4] 左雄伟.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3):69.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途径人才培养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