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应用

2017-03-24张品茹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互动式

张品茹

摘 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而互动式教学兼备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的特征,能够适应农民培训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是可行的。互动是培训的永恒主题,是和谐课堂的标志,也是教师和学员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采用互动式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创新;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101-0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互动式教学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互动式教学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

第一,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互动式教学是增强培训中农民的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培训效果不明显,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在培训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第二,变孤立为合作,促进沟通与协作。互动式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之间要相互沟通、学会倾听和说服别人,在思路和观点上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第三,变静态为动态,促进知识向智慧的转化。教师引导农民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体验,把现实问题带进课堂,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不断解决问题和矛盾冲突,让学员在体验中反思。

二、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互动式教学切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成人学员。因此,采用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培训方式来开展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农民主要想通过参加培训来更新理念,提升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那么培训内容应以生产经营、专业技能、专业服务为重点来展开,对农民进行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将现场体验、案例分析、互动研讨这些基本的教学方式有机整合在一起,共同来研究、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因为培训内容与农民的实际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每个参训学员都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畅所欲言。农民自主意识强,生产经验丰富,又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勇于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评论,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采取互动式教学的可能。

第二,互动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需要。农民普遍具有了一定基础的理论修养和分析判断能力,但由于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他们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毛病。此外,由于当今信息时代知识传播渠道多、途径广、速度快,农民们可以很快、很便捷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发展动态,有些时候,他们所掌握的某方面的信息量超过培训教师。因而,他们普遍不再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事实的描述,甚至出现厌煩情绪,他们迫切地希望能够从学习中得到解释现实工作中现象的根据。互动式教学可以使教师在与学员的互动交流中,了解学员的知识储备,广泛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从而变换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而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互动式教学为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和立足点,改进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教学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三、互动式教学的主要内容

互动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和继承,适应了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方法。从教学过程看,互动式教学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教学结果,教师和学员都参与其中,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这些都得到了教师和农民的广泛认可,使农民培训充满生机和活力。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互动指的是教师与农民之间的互动。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主体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与农民之间的互动、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互动、农民自身的互动等。我国吴康宁等学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师所对应的互动对象来看,师生互动类型主要有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小组的互动和教师与班级的互动三种类型。还有学者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不同,把师生互动划分为教师权威型互动、学术权威型互动和师生平等型互动三种基本类型。

第二,人与物之间的互动。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即师生与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之间的互动。在互动式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授课方法和授课手段。教师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经历、知识结构、理论素养等方面的不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分类别、分层次、分岗位予以特殊区别和对待,做到按需施教。教师还应根据培训主题、教学内容、班次特点和学员的工作实际情况,遵循干部培训教学规律,选择独特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教学方法的恰当性、多样性和综合运用。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引导农民积极探索问题,深入思考问题,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同时,教师还应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及时更新,以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班次不同、学员不同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及时更新或选编合适的教学参考资料。互动式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平等交流,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第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库伯的经验学习圈理论是进行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从中我们得知,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深入和深化,所以在互动式教学中也安排了学员体验与实践的环节。教师除了要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型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引入课堂中,还要运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把现场变成农民学习的课堂,引导学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训侧重行为训练,让学员以第一人称方式学习,让学员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实习、练习和复习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的培训,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的现场,充分重视农民的经验阅历、实践经验等,使农民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中,教师虽有系统的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但学员是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如果不深入调查对实践不了解,就容易造成学与习失衡导致学用脱节。因此,互动式教学要注意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在互动过程中让话题集中、思路碰撞,力求使农民产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把学习理论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知行合一。

第四,师生与社会的互动。教师和学员将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付诸实践,或者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则指向了师生与社会的互动,这是互动式教学的落脚点。教师和学员一起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和学员共同探讨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使教学过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现实化。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专业性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调研,丰富自身的专业实践经验。因而,教师需要下基层,多与社会接触,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才能提升自我,并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学员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将相关知识从实践回到理论,在以后的教学中,学员也就乐于接受,就感觉非常有意义。当学员离开培训机构回到生产实践第一线,通过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也体现了拓展和延伸教学成果的意义,同时也实现了与社会的互动,提升了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军利,赵凯.宝鸡市农民培训模式运行保障机制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5):226-229.

[2] 文萍,刘永超,丁学功,等.西部农民科技培训模式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5):170-171.

[3] 叶芩何,蒋双娇.绵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23-25.

[4] 任志武.互动式教学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的应用[J].天津农林科技,2004,(6):29-30.

[5] 柯炳生,陈华宁.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28-30.

[6] 张锴.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5,(14):11-12.

[7] 傅维利,张恬恬.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29-32.

[8] 肖玉英,栗亚清.浅议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0):11-12.[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互动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探究大学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高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