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蒙古苜蓿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7-03-24杨瑞平刘杰
杨瑞平++刘杰
摘 要:苜蓿种植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兴起来产业,作为传统的产业类型,苜蓿种植对于自然条件的要求较高,要得到良好的产业发展成效,就需要对其进行长远发展战略的规划,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来为其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本文以内蒙古苜蓿种植现状为切入点,首先对当前内蒙古的种植现状进行了基本分析,然后从内部资源条件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对内蒙古的苜蓿种植产业发展条件进行了分析,再次针对其产业发展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有效的梳理,最后根据其发展现状与发展条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对策,以期更好的推进内蒙古苜蓿种植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苜蓿种植;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5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78-02
苜蓿属于植物界中一个较大的家族,有着一年生或多年生等不同类型,全世界苜蓿种类多达60种。我国苜蓿共有12种,内蒙古拥有其中的11种。一般常说的苜蓿是指紫花苜蓿,由于其属于多年生草本,因此有着更高的经济价值。我国北方是种植苜蓿的主要地区,内蒙古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多达50以上,除国内品种外,还引入了30多个国外品种,为苜蓿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 内蒙古苜蓿种植现状
苜蓿种植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有着非常长久的历史,自现代农牧业发展至今,苜蓿种植以其优越的适应性、良好的品质、产量丰富等特点,成为农牧业所需的重要牧草资源,并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牧草类型。除了种植面积最大、范围最广的紫苜蓿外,黄花苜蓿等品种目前在苜蓿种植业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市场占比,可开发的经济价值正在不断的提升[1]。
早在公元前200年,我国就已经开始了种植苜蓿,种植范围布及西北、华北等地。虽然内蒙古开始种植紫苜蓿的时间较晚。但由于其广袤的地域及有利的自然资源条件,使其成为我国种植紫苜蓿的新生力量,并逐步开始树立起在苜蓿种植业的领军地位。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内蒙古开始大面积种植紫苜蓿,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至今内蒙古的苜蓿种植业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虽然内蒙古大面积种植苜蓿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畜牧业水草不足的问题,然而通过多年来的苜蓿种植,不仅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丰足的水草,其经济价值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可以说,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的苜蓿种植,是内蒙古地位经济发展与草原建设的重要力量。
内蒙古的苜蓿种植业发展迅速,开始大面积种植之初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苜蓿种植面积仅为49.5万亩,60年代就已经增加了两倍,达到150万亩,截至2011年,内蒙古的苜蓿种植面积达700.39万亩。虽然内蒙古的苜蓿种植发展速度可观,然而这种发展状态仍然未得到充分的激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灌溉不足问题,即使在这种降水、灌溉不足的条件下,苜蓿种植仍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的旱作模式,苜蓿的亩产量明显较低,使得其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2011年的内蒙古苜蓿亩产干草量为300kg,即使在部分水量充足的灌溉区域,苜蓿产量也仅仅达到了500-1200kg,这一标准大约与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产量水平接近[2]。
从国际范围来看,当前苜蓿种植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域性的资源条件,因此作为目前国际牧草产品主要类型之一的苜蓿种植,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优势特点。目前国际牧草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有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等,而进口国则主要集中在亚洲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由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突出,因此我国作为主要的牧草产品进口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面临着明显的被动状态。我国畜牧业对牧草产品的需求量极大,而国内的苜蓿种植由于在产量、质量、品质、营养等诸多方面,都与国外的进口牧草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国内牧草市场的发展需求极为突出。
然而内蒙古作为我国苜蓿种植的主要区域,虽然在牧草种植范围上不断扩大,但牧草的品质提升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不仅来源于产业自身的问题,同时也受制于我国的区域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为了使内蒙古的苜蓿种植能够获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明确当前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内蒙古的苜蓿种植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二是缺少龙头企业的引领,三是科技力量不足[3]。
在发展规划方面,苜蓿种植与自然条件的关联非常密切,只有合理的分区布局才能使得区域发展趋于平衡,从而更好的推进苜蓿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内蒙古苜蓿种植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产业规划的严重不足极大的制约了苜蓿产业的长远发展。
在龙头企业引领方面,如果行业有龙头企业的引领,能够使得产业中的其它各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推进规模化种植与标准化生产,同时在管理及经营水平上得到不断的提升,才能最终推进行业的不断进步。然而当前内蒙古地区缺少有示范和引导作用的苜蓿种植龙头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严重不足,使得苜蓿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在技术支持方面,苜蓿质量、产量、营养品质等多方面的提升,依赖于种植和培养技术的提升。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苜蓿种植无法实现高质、高产,品种的开发与种子的生产也面临着严重的专业性不足问题,这成为制约内蒙古苜蓿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 内蒙古苜蓿种植产业发展条件
2.1 自然资源
内蒙古处于我国北部地区,有着广袤的天然草原,可利用草场面积占比高达72%,使其成为我国推广苜蓿种植,发展苜蓿产业的天然草场。随着内蒙古的人工草地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可用于种植苜蓿的草场面积正在不断扩大,为苜蓿种植提供了广大的可发展空间。以赤峰市为例,其天然草原面积为582.75万公顷,其中可利用的草场面积为482.46万公顷,可利用率高达82.8%。天然有利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广袤的草场资源,为苜蓿种植提供了必要条件[4]。
2.2 气候条件
内蒙古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最大特点在于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光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长可达3100-320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6.1-7.6度,这种气候条件为牧草的生长提供了相对有利的自然条件。
2.3 政策条件
为了推进我国内蒙古的苜蓿产业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促进苜蓿产业更好的发展,使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政策保障。具体来说,在国家范围内,先后建立退耕还草、草原生态保护等相关工程项目,以我国中西部地区为核心,开展各项草原、林木保护工作,并实施了有效的保护与补助措施,积极扶持优质牧草的种植生产。同时,为了发展畜牧业而被提上日程的苜蓿产业发展计划于2011年启动,并提出了高产优势的示范建设项目目标,对亩产量达到标准的企业或农户进行补贴,并重点投入优质牧草示范区建设,从政府补贴、协调贷款、补贴种子繁育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扶持。
3 内蒙古苜蓿产业发展思路
3.1 坚持高质、高产、科学原则
根据当前内蒙古苜蓿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未来的苜蓿产业发展,仍然需要本着高质、高产、科学等原则进行开发。由于当前我国的牧草种植面临着质量、产量上的严重不足,因此未来的苜蓿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就在于质量、产量等方面的提高。这就需要从科学的发展方向入手,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科学的优质品种研发、提高产量稳定等方向,为苜蓿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使其高产、高质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5]。
3.2 开发优势品种
牧草种植中的优势品种必然会有着更高的经济价值。由于目前内蒙古的苜蓿种植缺少优势品种,因此使得其工牧草产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弱势,未来内蒙古苜蓿产业的发展,以开发优势品种为方向,成为其重要的选择。良好的苜蓿品种能够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良好的生长特性、优越的生产性能等,结合科技研发资源,对最具适应性的优势品种进行推广,并发动广大农户和企业进行种植,能够将不合理的品种选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效控制,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未来内蒙古的苜蓿种植产业发展,需要关注优势品种的选择。
3.3 建立完整的草地保护机制
由于目前我国内蒙古的苜蓿种植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在草地保护机制上几乎处于缺失状态,大部分草地都是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完成生长到收获的过程,人工干预严重不足,影响了苜蓿的质量与产量。建立完整的草地保护机制就是从苜蓿的种植开始,对其土地的肥力、种植时间、面积、品种、利用方式等信息进行完整的收集整理,并建立起完整的档案制度,对这些重要信息进行保护。然后针对统计的基本信息,实施相应的管理与保护,在未得到相关管理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对草场进行私自操作,这样就能够使现有草场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4 内蒙古苜蓿种植产业发展措施
鉴于当前内蒙古苜蓿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要为其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就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才能为其苜蓿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进力量[6]。
首先,建立科学的发展规划。以科学的原则对现有的草场资源进行合理的分区布局,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草场,实施不同的品种选择,特别是对于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区域,关注苜蓿优势品种的选择。其次,培养龙头项目或企业。以科学发展为引导,建立起有代表性的龙头项目,或培养龙头企业,引领整个区域内的苜蓿产业向着更加专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最后,加大科研力度。针对苜蓿种植的标准化建设进行技术上的研发,提高苜蓿种植技术,加强规范的生产管理,以科技为支持,开发更具优势的苜蓿品种。同时推广施肥、灌溉等技术,将技术传递给每一位参与生产的农户和企业,使技术真正被应用在苜蓿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5 结语
根据当前内蒙古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非常明显的,为了使我国的牧草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就只有从苜蓿种植的质量、产量提升入手,加大科研力度,培育优势品种,才能最终推进内蒙古苜蓿产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哈斯巴特尔,姚蒙.内蒙古苜蓿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2(05):3-8.
[2]刘永录,史永强,高巧玲.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苜蓿種植现状及发展规划[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12):35-37.
[3]刘淑娟,袁宏波,满多清.景泰县苜蓿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9(01):55-57+61.
[4]郝小军,倪兴成.神木县苜蓿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畜牧,2016(05):41-42.
[5]梁庆伟,孙德欣,乌艳红.赤峰市苜蓿种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饲料研究,2014(03):68-70.
[6]刘永录,史永强,高巧玲.巴彦淖尔市苜蓿种植现状及发展措施[J].草原与草业,2013(0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