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戏那点事儿

2017-03-24宗原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音乐剧剧场上海

宗原

看戏,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也许会说,不就是拿着票进场,在剧场舒服的座位上看两小时演出,然后散场回家么?但是在我看来,从买票的那一刻起,戏迷们就经历了一次期盼、等待、收获、满足的过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明明就是一次精神上的审美愉悦体验啊。

上海的演出少说每年有好几千场,选择看哪出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要是陈道明、焦晃、濮存昕、陈佩斯这样的老戏骨登场,票卖得好当然不用说;如果演出举着“上话” “人艺”或是“中芭”的金字招牌,很多观众也会慕名前来。90后的观众呢,更喜欢《盗墓笔记》《仙剑奇侠传》这样的剧,因为他们是南派三叔、网络游戏的忠粉。

看一出高水平的戏很关键,和谁看也很重要。如果看戏的搭子看到一半就昏昏睡去,鼾声响起,会让你觉得这戏索然无味;倘若他在看戏时一直要评头论足、喋喋不休,想要专心看戏的你也会吃不消。所以,找一个默契的伴儿一起进剧院,也是一件顶顶要紧的事情。幸运的是,我有这么个“戏搭子”。看到精彩处,大家都不用交流耳语,对望一个眼神就能会意。有时候在上海看戏看腻了,我们还会一起开车去乌镇戏剧节过把瘾。

我还有一个闺蜜,她每次看戏都会打扮得美美的,穿上一件小礼服,脸上的妆容用心化过,再配上一副画龙点睛的配饰,走在入场的观众里就是一道风景线,连我也要忍不住多看她两眼。于她看来,在那些平凡得就像复制黏贴一样的日子里,去看一场演出也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可以盛装的理由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重视自己在公共场合的仪容仪表。上海的老克勒自不用说,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有时你还能看到老上海做派的阿姨妈妈穿着旗袍,顶着精心烫过的头发,袅娜地在观众席里走着。我暗自猜想,当她超有范儿地走进剧院,别人的眼光齐刷刷投向她时,她一定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超级巨星走进了主场,当晚华丽的剧院、完美的献演和雷动的掌声,就好像为她自己。

也许对于粉丝来说,没有什么比在现场看到自己心中偶像更令人激动的了。我有个朋友是“一粒沙”(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的“忠粉”,在德国看过原版,去年《伊丽莎白》在上海演出时她也要“三刷”!每一场一遍遍地进剧场,买不同的位置体验不同的观演效果。她會津津乐道于不同版本的主角的表演特点,甚至“四刷” “五刷”,求偶遇、求合影、求签名,甚至追随着偶像至另一个城市。

有时候,看戏也会是个体力活儿。遇到《如梦之梦》这样被誉为剧场史诗的作品,耗时需八个小时,看完的必须都是真爱。据说著名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除了7个半小时的版本,还有24小时版,从第一天下午五点演到次日下午五点,由百余人的交响乐队、80人的合唱团及近40名独唱演员连轴呈现。好想知道台下的观众连坐24小时后都是什么表情啊。偶尔,看戏也会遇到让人不爽的事情。隔壁一直交头接耳的情侣,前排不停蹦起来坐下去的熊孩子,还有那个老是拿起手机想拍照录像的前排观众,引得礼宾一直用激光笔试图劝阻,都是影响看戏心情的因素。

是谁说过,进剧院是一种生活方式。相比单纯的吃吃喝喝,我更看中带着女儿吃饱喝足后再一起坐在剧院里,共同享受一场精神上的大餐。从上海大剧院到文化广场,从中福会少年宫剧场到小不点大世界亲子微剧场,她进过沪上大大小小的剧院;从芭蕾舞剧到音乐剧,从话剧到音乐会,我带她看过各种演给孩子的剧目,偶尔也会让她陪我看那些于她似懂非懂的演出。

我带着女儿进剧场,虽然没有华贵的礼服,但是要穿着得体大方。她需要知道不能在剧场里吃东西,看演出时不能大声说话,更不能用手机拍照录像——她不是个熊孩子,她是个彬彬有礼的观演者。现在她是这样,以后她的孩子也会是这样。在每一场演出中,我希望她看到真善美,学会勇敢和坚强。如果有一天,她爱上这熠熠生辉的舞台,愿意在台上发光,或是在幕后闪亮,这当然很好;如果没有,那就作一个有审美的观众,有一双会欣赏的眼睛,有一颗会被感动的心,在台下适时地热情鼓掌。

猜你喜欢

音乐剧剧场上海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East Side Story
开心剧场
看音乐剧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