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蝴蝶”儿童简笔式国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7-03-24陆丹杨
陆丹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下,校本课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正式进入课堂教学之中。为了贯彻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全面实施,以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师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
一、十年之约,缘定简笔式国画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原”灭,“缘”起
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早在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探索。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最初,我们尝试开发的是儿童简笔画课程,由简到繁,编写了一本简易教材,并开展教学。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一开始学习兴致较高,因简笔画易学,很多学生很快就入门了。但也因为这样,学生的兴趣慢慢就淡化了,在有明显突破之前,学生很难有更大的进步与收获。可见,简笔画课程适用范围小,学生受益面窄,并不能作为学校的推广课程来使用。那时,我们的校本课程实施就陷入了困境。开发小组开始思考,如何找到一个较好的衔接点,让学生更有学习兴趣,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于是,我们关注到了国画。
为什么选择国画呢?这与我们土生土长的国画大家们有着很大的关系。国画大家潘天寿、潘公凯、应野平、潘飞轮、杨象宪等都是我们宁海人。国画在宁海,有深厚的基础和浓厚的氛围。西店镇,也是一个富有艺术气息的小镇。这里有省级书法村——团堧,有县内小有名气的回澜书画社。回澜书画社是由当地书画爱好者和特长者自主发起的社团。平时,他们会开展丰富的活动,也十分热心地支持和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正是得到环境的熏陶和社会的支持,我们更加坚定了开展国画教学的信心。
2. 重组,涅槃
中国画,构图不受时空限制,不受焦点透视束缚,与儿童作画特点非常相似;其水墨渗透、自由变化,与儿童自由的天性相符合。可见,国画非常适合儿童学习。然而,传统的国画题材往往远离孩子的现实,不利于他们的想象与创造,作画技巧较难把握。因此,为了让国画更贴近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学习国画,我们确定了儿童简笔式国画这一教学形式。
儿童简笔式国画,是指引导儿童以毛笔、中国画颜料、国画墨汁等工具,在宣纸、服饰、纸盒、雨伞等材料上用写意、勾勒等基本国画技法,以及钩、点、染、浓、淡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用简笔画简练的线条和中国画写意的技法来表现孩子自己眼中的世界,体现简笔画天真简练的特点与水墨韵味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与传统的写意画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一定的类似,都是用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但又有着区别,我们在国画教学中倡导“不言教令,顺其自然”的新型儿童美术观,解放孩子,让更多孩子回归到自然,引导孩子在不同的材料上作画,视国画活动为“游戏”,为“工作”,不强化,不加速,不套用旧式的条条框框,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
二、砥砺前行,课程大船扬帆起航
1. 慎行之,笃行之
鉴于第一次校本课程开发的缺陷,学校决定放慢脚步,多研究,多积累,在实践中验证课程的可行性与普及性。学校从05年起开始了儿童简笔式国画教学的探究。一年级和三年级的部分学生被确定为实践对象,美术组教师担当重任,以社团活动的方式对这一教学形式进行实践,积极寻找教学素材,确定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此外,美术组还协同教导处对实践对象进行跟踪调研,观察其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和美术素养的提升度。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发现,根据学段特点开展内容合适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递进式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学校正式将儿童简笔式国画确定为校本课程,启动课程开发工作。
2008年10月,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负责组织执行,教科室负责课程规划,美术教研组负责教材编撰,全面启动校本课程相关工作。经过一年的准备,学校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培养构建了一支由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并于09年11月制定了校本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述了课程的意义,明确了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了课程评价方式,为课程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指导。随后,校本教材——《“绿蝴蝶”儿童简笔式国画》的编写工作完成。这套教材分为适用于低、中、高三个年段的三本教材。在编写时,我们从花鸟鱼虫、蔬果、动物、山水树石等方面提取素材,在教学目标、技法运用、名作赏析等方面层层推进。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三年探索期里经教学实践积累的,由我们本校学生完成创作和绘制的。
2. 分层实施,丰富体验
准备工作完成后,学校于10年2月起,开始实施校本课程。为了将普及化教学和培优教学相结合,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富有兴趣和特长的孩子得以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学校确定儿童简笔式国画教学同时在“面上普及”和“点上提高”两个层面实施。
面上普及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化教学。我们在课程表的设置中加入校本课程,在全校开展简笔式国画教学。普及教学在各班教室进行,其内容主要是校本教材中的简笔式国画学习,高段还包括美术教材中的国画拓展学习。普及教学的时间在每周五下午,孩子们能在两节课的时间里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学习中国画。
点上提高是指面向部分国画特长学生的提升教学。由各年级选送简笔画小能手或在周五课堂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每周二、五下午的社团活动中,到绿蝴蝶美术活动中心参加国画社团活动。他们除了要学习校本教材中的内容外,还将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化拓展,如将中国画畫在伞面、扇面、服装、包袋等特殊材料上,创作大幅中国画作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美化等。学校也会邀请回澜书画社社员和县青少年宫的专业教师前来指导,为孩子们上一堂美术课,与孩子们共同完成一次美术创作,带孩子们到校园各处或周边进行写生活动,等等。
学校还利用节假日、主题日、专项活动等契机,积极创设各类新颖别致的主题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感受中国画独特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鉴赏能力和创作力。
3. 队伍建设,常抓不殆
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支团结奋进、好学善思、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课程专业队伍的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专项投入,增强培训力度,扩大培养范围,挖掘可用人才,致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校本课程实施队伍。
对于专兼职美术教师,学校支持他们“走出去”,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思路,吸取优秀可借鉴的课程实施经验,领略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拓宽眼界,打开思路,去粗取精,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一份力量。
“引进来”也是学校进行专业教学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县内外美术教学专家来校进行指导,为老师们搭建学习的平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明慧、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章献明、宁波市美术名师张剑平等专家曾到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校园环境的创建,宁波市校本课程教研员魏巍老师来校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县美术教研员陈滨老师和县内数位美术骨干教师多次来校指导课程教学和开展示范教学。学校还每月组织一次校区简笔式国画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两次镇内教研活动,以探讨、欣赏、活动等课堂教学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效率的增强。
4. 课程评价,保驾护航
合理、完整的课程评价,是保障校本课程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儿童简笔式国画课程实施中,我们重活动开展的同时,也关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出勤、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团结协作、学习成果、参与活动的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终结性测评等情况,评出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档。评价等级为待合格的学生,很多是因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会安排教师对其进行专门辅导,对其不擅长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缺,使其能在课程的学习中真正有所习得。对教师的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课程实施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儿童简笔式国画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反馈。
双向的评价方式既保证了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也保证了师生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各有收获,互促提升。
三、破茧成蝶,课程实施初显成效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儿童简笔式国画教学已初显成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身心发展得以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渐趋成熟。同时,我们也探索出了“《‘绿蝴蝶儿童简笔式国画》‘快乐四部曲”的教学范式。
多年的努力,换来较为丰硕的成绩。2010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美术特色学校”;10年5月,我校成功承办了宁波市国画教学教研活动,胡强芳老师执教的《美丽的青花瓷》获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10年7月,我校在浙江省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儿童简笔式国画教学相关内容的精彩交流,广受好评;11年学校被评为“宁波市艺术教学先进集体”和“宁波市国画特色学校”,美术教研组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教研组;14年中国书画教育研究中心授牌我校“中国书画教育实验基地”;等等。此外,我校教师有多篇美术课题、论文在省、市高级别评比中获奖,如课题《“绿蝴蝶”美术活动中心的构建与实践》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课题《农村小学“简笔式国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绿蝴蝶”美术活动阵地的推广实践》分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课题《“绿蝴蝶”美术教育活动的推广实践》获县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柳暗花明又一村——简笔画式国画教学研究》获县一等奖、市二等奖,等等。每年在各级各类中国画比赛中,我校师生均获得佳绩。16年1月,我校的校本课程《“绿蝴蝶”儿童简笔式国画》被评为“第四届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精品课程”。
四、稳中求进,课程完善势在必行
尽管我校绿蝴蝶儿童简笔式国画课程已渐渐成熟,但我们发现,在课程的实施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1. 校本课程纲要与教材需要修改与完善。由于在第二次开发时,我们将课程内容从原先的简笔画直接转变为简笔式国画,在编写新教材时没有考虑到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来说,仍然缺乏一定的简笔画基础。所以,校本教材和课程纲要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符合新课标要求且符合孩子认知规律与年龄特点的课程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在请教专家指导后,我们的课程开发小组正积极准备纲要与教材的修订工作,试图由低段到中段再到高段,从简笔画向简笔式国画再向国画过渡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孩子真正有所习得,有所提高。
2. 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有待丰富。在校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校本课程的普及化教学需要充足的教师资源,而一所学校的专职美术教师数量毕竟有限,因此,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培养了一批具有美术特长、负责好学的教师,请他们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但由于这些兼职美术教师未经专业训练,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造成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为此,学校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将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专带兼”“专兼互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促进课程教学方式的丰富化。
3. 地方文化的渗透与校本教学的融合需要探讨。多彩的地方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西店鎮是一个具有显著地方文化的乡镇,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融入地方特色,实现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整合,进而努力打造更为“个性化”的校园。
(宁波市宁海县西店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