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
2017-03-24宋建军
宋建军
引 言:2015年3月17日,袁红卫校长对我说:今年六一准备举办一次真正属于孩子们的美术展——“绿眼睛”视觉艺术展,在久留米美术馆展出。我听后很激动。
我一直梦想带着孩子们走出狭小的教室,摆脱课本和十六开绘画纸的束缚,摆脱课堂四十分钟的限制,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来自由表达,自由呼吸。尝试用各种肌理的画材,来玩一些大型的艺术作品,感受立体装置艺术的震撼,表现儿童率真的情趣。
并且能让这些儿童作品在美术馆展出,让孩子们体验一回当艺术家的感觉,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儿童美术!
但画展最后因故选定在我校展出。而校园开阔的视野、自由灵动的空间、孩子们熟知的环境,更能体现儿童美术自由率真的天性和个性!更能形成更加整体、震撼的视觉效果!更能让孩子留下校园美好的记忆!
这次视觉展的准备过程,花了近三个月时间,而我却用了二十年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储备,用心去打造这次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心灵盛宴,视觉大餐!在和孩子们快乐相处的分分秒秒里,我接触到了很多鲜活的美术课例和创意,这些是在书本上,在我的四十分钟课堂上无法触及的,它也让我隐隐约约触摸到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
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在筹备这次儿童美术作品展过程中,我一直在追问自己。李炳亭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天性与内心的愿望,唯有此,才能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自由与解放。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教育的一个真谛,一切成功的教育必须关注儿童本身,真正的教育还是要回到关注学生这个立场上。
《美术课程标准》对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是“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绘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欢快、愉悦的游戏,在自由创作过程中,他们可以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或者失落的伤心,使他們的心情变化和心理感受通过涂涂画画来自由表达。我想,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应该是关注儿童本身,尊重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个性!
一、尊重儿童的天性,还原儿童美术的“根性”。
儿童的天性快乐自由。当我们走近孩子,看到他们用稚拙的线条和出乎想像的色彩描绘眼中的世界时,我们看到了大师的影子。那一份真挚而强烈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在儿童眼里,每天都有彩虹,都有阳光。
在这次“绿眼睛”视觉艺术展中,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了美术创作的自由性、多样性,他们用不同的绘画姿势,或坐或趴或躺或站,用不同的绘画媒材和媒介,白纸、彩纸、包装纸盒、硬纸板、废旧材料等等,用大篇幅的纸张、大型的立体媒材,畅快淋漓的表现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看法,表现孩子眼中的真善美!一件件充满想象力和张力的儿童作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儿童自由奔放的欢愉歌唱,儿童稚拙率真的美,儿童艺术世界的强大冲击力!
展览中有一幅巨大的画作《我形我塑》,由六张全开的纸张拼接而成,我把这张巨开的纸铺在地上,孩子们兴奋坏了,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在巨幅上任意摆出造型,他的小伙伴帮忙勾勒出这些生动有趣的人物造型,然后大家尽情的想象添加、描绘装饰,大家或说或笑或屏息勾勒线条,或涂或泼洒颜色!孩子们自由呼吸,自由表达,因画而乐,让儿童快乐玩画的天性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
正如安徽省摄协名誉主席康诗纬在观展后所说:太震撼了!孩子们真了不起!欣赏完孩子们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让我十分震撼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自由欢乐,每一件作品都值得珍藏。”
儿童的天性是敢于表达。儿童是思想的自由表达者!在一篇采访著名画家陈丹青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对传统少儿美术教育的反思:“对比于国外的儿童美术教育,我们缺乏一颗童心,总是以功利化的眼光左右儿童美术的原生态创作,是为培养专业的美术技能人才,而不是通过引导儿童美术创意,来培养孩子对生活美术的认识能力。”我们传统的少儿美术教育习惯把技法当作首要教授任务,比如画天鹅,孩子们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勾勒出一个天鹅。最后呈现出来的都是差别无几的“套路作品”:天鹅长长的头颈,尖尖的嘴,悠闲地浮在水面上。
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孩子通过绘画,认知世界,也就是一边学习画画,一边学习百科知识,在此架构下,用不同的主题课程来衔接,让孩子进行思考和自由表达。老师绝不会在孩子的画作上添加一笔。
譬如这次艺术展的天鹅主题,我们会先向孩子们讲解白天鹅的一些习性、品种以及一些艺术家不同形式的画作,让孩子们先有一个想象的、思考的过程。当我们讲到天鹅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于是就有孩子联想到了爸爸妈妈的感情,把天鹅爸爸和天鹅妈妈围成了一个爱心。夕阳如火,湖面似冰。冷暖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十足!平静的湖面上天鹅爸爸和天鹅妈妈谱出一曲优美的天鹅湖。
还有一节主题是“蘑菇”的美术课例,老师向孩子展示了很多蘑菇的图片,告诉他们蘑菇长在潮湿的地方。结果一个男孩的完成作品是一张哭泣的脸,在眼睛的位置长着两朵黑色的蘑菇。
男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想到了人流眼泪的时候眼睛也是潮湿的,所以也会有蘑菇长出来。在画作旁边,他还写出了令自己不开心的这件事。无论是谁,看到这幅画都会觉得十分感动。
毕加索说,孩子是天生的画家。当孩子可以在画作中自由表达自己,他的确胜过任何大师。
儿童的“根性”简单,天性质朴纯真。从儿童水晶般的眼眸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上天的“智慧”,人的原生性生命本能。这种被弗洛伊德看做是“原始遗产”的“种族发育根源的碎片”在儿童身上以不同的方式普遍存在。它不止于一种起始状态,还具有一种根性的活力。这种灵性的“种”却总是被成人所忽视,成人所谓的理性、经验往往扼杀这美好的“根性”。
莫罗曾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我们学校进门小广场上的6棵银杏树,我们想利用好“树的资源”,于是找来很多一米多高的废旧包装纸箱,孩子们在纸箱四周画上不同的眼睛,孩子们眼睛里的不同世界,很简单很质朴很美好的世界!儿童习惯于直接表述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就像这些绘画媒材——硬纸板一样,粗糙,朴实无华,于是干脆用很粗的麻绳将它们穿起来,上面绕在树干上,下面随意拖到地上,让麻绳、纸板,这些源自大自然的植物媒材,与银杏树和大地浑然天成,与孩子稚拙的作品、美好的心愿相映成趣!
二、让儿童美术作品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意。
儿童美术作品是充满个性的珍品。有很多家长在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我的孩子美术要不要考级?我给他们的答案是:艺术本身是自由的、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考级的功利性,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天性!
如何建构一个适合儿童成长的“文化场”?如何在尊重和了解儿童的前提下实施相应的“美术教育”?从而让儿童美术教育回归原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顺利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式各样的“儿童美术比赛”、“儿童美术考级”层出不穷,我们更要意识到这种思考的必要性!
儿童美术教育是传授,更重要的是保护和引导儿童那颗向真向善向美的童心,保护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这次视觉艺术展中有一幅作品《小鸡》,一个一年级小女孩创作的,她在一张大纸上画了一群鸡,画得偏小,还用黑线将这些小鸡围起来。我看后不满意,因为按照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构图一定要饱满。我带着责备的语气问她:为什么将画面围起来?不能画大些吗?这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抬起脸,一脸的恐惧,说:“大灰狼要来吃小鸡,我把鸡围起来,大灰狼就进不来了”。那双眼睛如湛蓝的天空,纯净、明亮。我的心震颤了,我感动着,摸摸她的小脸,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说,你真是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孩子。
曾看了一節天津美术教育的领军人物魏瑞江的视频课例:《多肉植物线描写生课》,在教学现场,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有一个意外的发生。本节课孩子们的绘画用纸是水彩纸,在上课前魏老师看到了这些纸,立刻决定要为孩子们增加色彩的表现环节,要不然这些纸材的特性将无法体现。当全班同学跟随他的教学指令,将线描表达的作业铺在地板上,师生共同用色彩泼洒在画面上的时候,当大部分同学兴奋于艺术创作疯狂状态的时候,瑞江老师发现了课堂中的一个小姑娘站在教室的一个角落,手里紧紧攥着自己的作品。
这是一个不愿意按照教师的教学指令进行色彩表现的孩子,这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有个性的孩子。在全班的表现活动快完成前,魏老师请这位孩子过来,问她为何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表现。此刻,小女孩哭了,她说,她想把这幅画带回家做个纪念……
魏老师亲切地向全体同学们解释这位小女孩行为,充分肯定了她此刻的表现,并现场向小女孩鞠躬道歉。
看完这段视频,我不断地拷问自己: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是什么?任何教育活动永远都是一个人格化的润泽过程,一个尊重孩子个性化的过程。美术教师作为这一活动的承担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希望,发现每一个生命内在的力量,发现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
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 《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指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美术教育有利于儿童情感、态度、知识、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尊重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个性”,通过筹备一次儿童美术作品展,我隐隐触摸到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记得展览结束,我发自内心地写给孩子们一段话: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大作不能到美术馆展览,这不要紧!今天,我们将学校装扮成一个足够大的艺术圣殿,让你们成为这里的君王,今天所有的来宾所有的家长所有的人,都是来顶礼膜拜你们!你们中的某些人可能学习成绩不是优秀,这些都没什么,因为今天我看到你们像过节一样,蹦蹦跳跳地牵着父母的手,脸上洋溢着笑,主人般地向爸爸妈妈介绍和同学一起画画的故事,并骄傲的大声地说出:这是我的作品!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在一次看似普通的儿童视觉艺术展中,我们在努力地寻找答案……。
回归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给儿童美术教育发展、美术教师发展提供一个方向,它不仅有回归的意义,更有发展的意味!通过这样的不断追问探索,使儿童美术教育给人以希望,给孩子成长以光亮。
让我们向着儿童美术教育的原点出发!
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外滩教育》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 安徽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