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的文艺范儿
2017-03-24苏禾
苏禾
我们都知道,隐士是隐居不仕之士。当人们选择做一名隐士时,也就选择了这种生活带来的所有快乐和悲伤。在隐士的世界里,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绫罗绸缎,但他们有青山绿水,有粗茶淡饭,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人,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然而,随着岁月的流转,无论是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的伯夷和叔齐,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隐士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早已隐没在时光深处。而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些隐士,他们在隐于山水后,便过起了“文艺”的生活。
诗文佳句颂山林
隐士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尤其是与隐士的生活起居、思想意趣关系紧密的田园山水诗。关于隐士与诗歌,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梁鸿和他的《五噫歌》。此诗共五句,因诗中有五个“噫”字,故得此名。这是梁鸿隐居霸陵山后,在一次途经洛阳时,见宫殿之华丽与民生之疾苦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悲愤不已,感慨而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虽然读起来简单,却是五言诗发展史上常被提及的作品。谈到这一时期的文学,“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除了诗歌之外,阮籍还擅长散文和辞赋,其著名的散文《大人先生传》据说是以阮籍所崇拜的隐士孙登为原型而作的。
两晋时期,清谈玄学之风盛行,很多文人以玄理入诗,造就了盛极一时的玄言诗。许询是代表诗人之一。许询是一名隐士,与谢安、王羲之等来往密切,史书称他“有才藻、善属文、能清言”,晋简文帝称赞他说:“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唐代诗歌高度发达,隐士也多,诗歌成就更为夺目。其中,王绩被誉为初唐时期独步天下、一枝独秀的诗人。当时的诗歌基本上浸染在齐梁宫廷诗的靡靡之音中,在此背景下,王绩的诗歌为整个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气息。
水墨丹朱映清波
隐士画家多擅长山水画,其原因是很明显的。隐士退出仕途纷争,所归之处便是山林田园,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熟悉的事物自然有一分心印,更不要说有些隐士画家对山水有着特殊的兴趣。在历史上,书画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很多文人都是书画兼备,隐士亦是如此,其中大多数隐士画家同时也擅长书法。
至汉末,我国的汉字书体已大体齐备。这一时期产生了张芝、蔡邕等著名书法家。张芝是我国最早的一位“今草”大家,被譽为“草圣”。然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位隐士。经过长时间的苦练,他在草书上达到了“超前绝后,独步无双”的境界。他对当时的草书进行变革,将原先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今草”,后世的书法家如韦诞、王羲之等都对他推崇备至。
东晋末年的隐士队伍中出现了三位大艺术家,即戴逵、戴勃和戴颙三父子。他们都淡泊名利,绝意仕途。父亲戴逵的人物画、山水画都颇有成就,可以算是创作山水画的先驱人物,他的山水画如《南都赋图》《吴中溪山邑居图》都是较早出现的作品。进入唐代以后,隐士中精于书画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山水画的创作尤为兴盛。卢鸿隐于嵩山,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士。在书法上,他对籀、篆、隶、楷各种书体都很擅长。开元十二年,他曾用八分隶书为普寂禅师撰写碑文,可见他的隶书在当时名气不小。在绘画上,他善于画山水树石,得平远之趣,水准可以跟王维媲美。
五代至北宋时期是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在其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是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等人,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隐士。荆浩是士大夫出身,博通经史,长于诗文,后因战乱避居于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他善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于云中山顶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范宽则是一位纯粹的隐者,晚年隐居终南山,日夜观察山林云雾之变幻,寄予笔端,以此终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