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角下构建中医药校园文化路径探究
2017-03-24王亦秋
摘 要:当前,高校处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是折射社会文化的镜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场所。中医药校园文化是在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的引领下,加强校园文化管理,找准定位,系统规划,通过文化育人、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等载体,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具有个性化的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校园文化;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10-02 收稿日期:2016-09-26
作者简介:王亦秋(1987—),男,浙江杭州人,浙江中医药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记和灵魂,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医药文化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较完好的传统文化之一,不仅具有中医学的基本属性,而且具有不可忽略的人文属性。因此,不管从文化的角度,还是医学的角度,中医药文化就是指中医药体系所吸纳的各种社会文化形式及其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特征,是中医药体系中所包含和体现的传统文化。大学是传承、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大学生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学校文化的自强,源于对学校文化的自信;学校文化的自信,基于对学校文化的自觉。
下面,笔者就文化育人和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医药类高校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总结和凝练出一个社会大众都认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既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的现实需要,又是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提振中医药工作者精气神的不竭源泉。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定义: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在2009年下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大家普遍认为,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解读其核心价值。
1.以“天下大同、平衡和谐”为根本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的机体,而且还应当与自然界、与社会实现平衡。《黄帝内经》中诸如“少阳为枢,调和为顺”“五行生克制化有度”等这方面的论述有很多。对于当下而言,这不仅体现在中医学领域,而且从广义的文化角度而言,对于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亦极具启示意义。它对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独特的论述视角,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提炼其内涵与价值,结合时代内容,予以现代语言表述,是当前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将为构建校园文化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认识视角。
2.以“仁、和、精、诚”为内核
“仁、和、精、诚”高度浓缩了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领域的集中体现。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以及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體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
3.以“由博返约,开放创新”为归宿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漫漫,不仅是医学理论的发展,而且还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体系。中医药文化表现出来的一以贯之的特征对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同样极具价值。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应当故步自封,而应当是开放包容,否则就会被时代抛弃。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两种不同价值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文化自卑、文化崇拜、文化自残的现象,一定要坚持主体地位,坚持“文化自信”,否则可能导致文化异化,这无疑是致命的结果。[1]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机理与外在抓手
在中华民族建设先进文化的伟大工程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学校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所在,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将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同时又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创造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运行。[2]总的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①校园文化是同社会文化大系统既紧密相连又相互独立的一个亚文化系统,是文化在高等学校的具体表现形式;②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由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制度形式、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因此,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始终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深层次的问题:①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③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④校园文化活动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
校园文化虽然以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存在于文化之林,但它同时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中医药类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弘扬与光大对中医药文化起引领作用,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要在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中植入中医药文化, 总结成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贯彻新时期党的要求,我们应全面倡导和推进文化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阐述。校园文化作为大学建设发展的基本形态,其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其标志是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素质和学校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越深厚,越能打动人,越具有持久影响力,这样的学校才越具有开创和引领时代、社会风气之先的地位,其培养的学生也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责任和能力。[3]常言道,打造一所好的学校需要积累,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建设校园文化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三、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为新时代的中医药类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笔者关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价值观意义上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号召: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现阶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青年学生,这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要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改革开放火热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师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省情,增进与党和人民的感情。同时,思想文化领域时时演绎着争夺和斗争,我们一定要始终注意强化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课堂讲坛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宗教管理,坚决抵御各类敌对势力向校园的渗透。
2.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环境育人对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打造校园文化环境,有两大方向性原则需要把握好:一方面,要紧紧围绕育人展开。不能为环境而环境,片面追求大广场、大展馆、大雕塑,既费钱费时又不实用。校园文化环境应以师生为本,从有利于师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出发,着眼于育人需要,尽可能多用途化,避免单一使用。另一方面,项目设计应力求多形式化,让师生参与其中。如各类环境装点可直接交给师生去做,让他们自己动手布置,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环境,教育自己、鼓舞自己。各类学生社团也应成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生力军,充实内容,完善形式,提高品质,使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历练自己、培养自己的重要舞台。
3.培养符合时代潮流的工匠精神
这是医药类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追求。在当今网络化时代,作为医药类院校,既要大力弘扬创业创新精神,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简而言之就是持续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这里面包含着敬业、负责、执着、精益求精等多重内涵。医药类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医院培养技术人才,对医院而言,工匠精神既是治病救人的重要保证,又是自身信誉的重要保证。社会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拥有一定的岗位技能,又要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工匠精神就是职业素养的最好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从本质上看是个文化问题,我们应从文化层面进行总体思考和设计。在培养目标上突出工匠精神导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树立工匠精神指引,在课程安排上充实工匠精神内容,在组织管理上严格工匠精神要求,在教育宣传上营造工匠精神氛围。我们应以无处不在的工匠精神及文化追求,滋润和培养学生树立起牢固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冯 刚.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
張德江.文化育人:大学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中国高等教育,2012,(17):14—16.
王霁宁,李晓月,王洪志.实现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要把握几个根本点.大学教育,201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