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逆势上扬显活力
2017-03-24严丽琴
严丽琴
2017年1月,一条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让每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和骄傲:经过5年时间的不断摸索和尝试,我国企业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啃下了自主研发笔尖钢这块硬骨头,生产出来的合格笔尖用钢,骄傲地写上了“中国制造”。实现这一伟大突破的,就是有着83年历史的老牌钢铁企业——太原钢铁集团。
在近来全国钢铁行业整体低迷的形势下,各家钢铁企业效益都在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太原钢铁集团却独树一帜,在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利润增加,且新产品的市场贡献率达70%以上。太原钢铁集团取得的骄人成绩是实体经济振兴的一个亮点,它是靠什么实现逆势上扬的?
带着欣喜,带着希望,更带着求索,记者走进太原钢铁集团,探寻它背后的发展之路。行走在这家老牌钢铁企业的厂区,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暮气,创新已经深深融入企业的血脉里,让这家曾历经几多风雨的企业,如今迸发出振兴发展的活力。在这里,创新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早已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
技术创新求突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家,我国可以大批量生产圆珠笔,但是制造圆珠笔的关键材料自己却制造不出来,只能依靠进口。这样尴尬的现状让国人感到焦虑,更让太钢人感到责任之重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为了攻破笔尖刚这个难题,5年来,太原钢铁集团不敢有丝毫的倦怠,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从数不清的经验中摸索突破的技巧。
“研发笔尖钢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制造笔头,需要不少特殊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的变化,直接关系着质量的高低。找到其中的合理配比是关键所在,而我们的瓶颈也就在此。” 拥有26年在国内一流技术研发团队工作经历的太钢技术中心笔尖钢项目带头人王辉绵深知这其中的困难有多大,但他更清楚,突破这个难关,将意味着什么,“国外的保密配方肯定不会给我们,只能靠自己去尝试和摸索;在没有任何方案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从无数失败中找经验,从教训中找技巧,最终找到新的突破口。”
困难总会有,但就怕有心人。“研发过程中,我们曾借鉴了许多其他炼钢方法,也有一点小收获,但都难有太大突破。说实话,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不可思议,最后突破的灵感竟然来自平常家里每天吃饭都在做的工作——和面,怪不得艺术家都从生活中找灵感。”王辉绵至今回忆起来都兴奋不已,底气十足。
5年时间,1 800多个日夜,王辉绵和同事们奋斗在研发第一線,其中的苦与甜只有他们清楚。回忆起攻克笔尖钢难题的那段日子,王辉绵百感交集,情绪难免有些激动,但是他感慨最深的还是:“我必须得感谢这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感谢每天和我一起奋斗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齐心协力,不会有国产笔尖钢的快速问世。为了研发笔尖钢,技术中心、实验中心等多个部门同事,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夜不眠不休。他们的行为,让我每每想起都感动不已。”从他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由凝聚力汇聚而来;我看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由向心力转化而来。
“这是争气钢,也是团结钢。2016年国庆期间,笔尖钢项目进入攻克的最后关键时刻,由闫世彩科长牵头,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7天时间里,小组成员连轴转,吃睡在厂房,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国庆假期结束后,难关终于被攻克,性能稳定的笔尖钢与大家面世,大家激动地抱成一片。那种感动与幸福估计很少有人能懂。”提到这些,从王辉绵哽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心疼和理解,也听出了骄傲和自豪。
野草遮不住太阳的光芒,困难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太原钢铁集团成功研发出笔尖钢,攻克国家级的科研难题,为国人赚足了面子,而这根本不是他们的第一次。小到造币所用的不锈钢、大到港珠澳大桥的双相不锈钢钢筋等,太原钢铁集团掌握了一大批专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得益于太钢人的无私奉献,得益于多年来太钢人对创新驱动的无悔坚持。
管理创新升台阶
太原钢铁集团注重专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以质量优良的产品来打响市场;同时,它更强调管理和思想创新,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和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来赢得尊重和追捧。在太原钢铁集团,创新的号角能吹响每个角落,这和他们所倡导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文化是分不开的。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 ,他们反对守成,鼓励创新,给创新提供落地的土壤;他们提倡创新,同时宽容失败,给失败提供成功的可能。“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 ,勇于接受新事物,才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敢于挑战新事物,才能体会创造的力量;善于制造新事物,才会品味到新鲜的活力。
面对全国钢铁行业整体低迷的形势,太原钢铁集团深知,企业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把自己的长处做大做强,把短板补齐,综合利用资源,将员工的活力和潜力调动起来。其一,利用自身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接30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让自身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其二,建立新的激励和奖惩制度,赏罚分明,对于科研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给他们自由组合和自由选题的权利,激发出自身的潜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承包制,将有能力的人才引进来,责任到人;其三,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到生产、应用这一系列环节,都要有专门的科技人员来负责,建立首席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制度,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来招揽客户,以完善的服务来留住客户;其四,紧跟钢铁行业发展大潮,时刻关注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先进技术,积极接受新事物,跟踪和了解国内外重大项目的发展进度,找准机会,为自己找到发展的契机。
遇到难题想办法,办法永远比困难多。面对进口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下跌,太钢各矿山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通过改变经营模式来积极应对。之前需要外聘人员完成的活,现在改为员工主动自己干,之前10个人可以干的活,现在6个人加班加点就可以干,降低了用工成本。在电机维修等岗位实行单机承包制,将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差错率和故障率也随之降低。变革之后,员工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效率提高,创新课题硕果累累。
创新的源泉是竞争,没有谁是天生的领先者。优质管理是创新的基石,先进企业文化是创新的土壤。合理分配现有资源,积极调动潜在资源,将员工的潜力得到发挥,让企业的活力得到展现。
全员创新结硕果
在太原钢铁集团,创新不只是技术中心的事,不只是院士专家的事,也不只是技术人员的事儿,而是每一个员工的事。
“来到太原钢铁集团,创新工作室是你不能不来的地方。”创新工作室主任聂景峰信心满满地说道,“别看我们这现在环境优美,干劲十足,但是成立之初,可是让我们伤透了脑筋。”
据介绍,聂景峰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当时只是一间很普通的办公室,集团给抽了13个人创建了这个工作室,希望能做出一些创新项目,为员工服务,激发出员工的创新潜能,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全然不知。
“工作暂时找不到突破口,我们就先从工作环境下手,经过我们13个人的努力,打造出一個充满生机的绿色工作室。好的工作环境,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再加上领导和行业专家的悉心指导,我们慢慢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从小项目入手,逐渐延伸到集团的各个方面。一年的时间,我们就上报了25项创新项目,为集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聂景峰说到这里,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这口气中,有完成艰巨任务后的宽心,有得到领导关心后的舒心。
“现如今,类似我们这样的创新工作室,以基层一线员工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已达25个,可以说创新之花已经开满了太原钢铁集团的每个角落。”谈到这些,聂景峰欣慰地笑了。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多为,则无不成也。迎着改革的春风,汇聚每一个太钢人的辛勤劳动,太原钢铁集团这艘战舰必将乘风破浪,驶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