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涨价:当今材料市场的主旋律

2017-03-24纪文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7年3期
关键词:升幅玻璃价格

纪文

涨价:当今材料市场的主旋律

纪文

一、钢材:中钢协预计2017年钢价大幅上升走势难以持续

2017年,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继续上升,但环比升幅收窄,主要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继续上升。板材价格升幅大于长材:板材价格升幅最大,长材价格升幅相对较小,无缝钢管价格升幅最小。二是各区域市场钢材价格升幅均有所加大。除西北地区环比升幅加大外,其他地区价格升幅有所收窄。其中:东北、西北地区升幅较大,西南地区钢材价格升幅较小。三是钢材价格呈逐周上行走势。

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主要用钢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钢材需求保持平稳;二是粗钢产量环比略降,市场供需矛盾略有缓解;三是市场预期有所减弱,钢材库存由降转升;四是受铁矿石、废钢等原料价格持续高位的支撑,钢材价格继续呈上升走势;五是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由降转升,从分地区情况看,去年北美价格指数同比上升9.8%,欧洲价格指数上升4.5%,亚洲价格指数上升3.9%。北美价格指数升幅分别比欧洲和亚洲高5.3和5.9个百分点,远东市场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继续上升。

对于后期钢材市场价格走势,中钢协认为:2017年,我国经济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断推进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钢材市场需求有望保持稳定。但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更加复杂,钢铁行业仍处于转型脱困阶段,总体市场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钢价难以大幅升降。其主要原因:

1.宏观经济有望持续较快增长,钢材需求保持平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7年1月16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预计2017年和2018年全球经济活动、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将有所加快。从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看,2017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5%左右,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新常态下,市场对钢材需求也将产生相应影响,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对钢材需求强度会有所下降,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用钢需求会有所增长。总体来看,2017年钢材需求有望保持平稳。

2.钢铁生产仍保持较高水平,供大于求态势未有根本改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不含重复材)累计产量分别达到70074万吨、80837万吨和113801万吨,分别同比增长0.7%、1.2%和2.3%。另据海关数据,全国累计出口钢材10843万吨,同比下降3.5%;累计进口钢材1321万吨,同比增长3.4%;净出口钢材折粗钢9882万吨;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095万吨,同比增长2.03%。国内钢铁生产保持高水平,而钢材出口量呈下降态势,2017年市场供大于求状况未有改观,钢价难以持续大幅上涨。

3.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钢价继续形成支撑作用

据钢铁协会监测,2016年12月末,国产铁精矿价格升至652元/吨,比年初上涨241元/吨,升幅为58.64%;进口铁矿石(海关)平均价格为68.14美元/吨,比年初上涨22.44美元/吨,升幅49.10%;废钢价格升至1743元/吨,同比上升727元/吨,升幅为71.56%;炼焦煤和冶金焦价格分别升至1565元/吨和2106元/吨,分别上升942元/吨和1433元/吨,升幅分别为151.20%和212.93%。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钢价继续形成支撑作用。

4.贸易保护倾向抬头,钢材出口难度增大

2016年,世界经济仍然复苏缓慢,全球钢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矛盾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特别是美国新一届政府明确表态,要对外国商品设立高额关税壁垒,钢铁行业面临的国际形势严峻,出口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出口钢材回流国内市场,会对钢材价格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有色:市场报复性反弹之后2017年或平稳度过

2016年整个有色行业的价格指数整体呈大幅上涨走势,可以用疯牛来形容。在2015年11月24日创下五年新低后,历时一年的反弹,于2016年11月28日创下五年新高,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大反转行情。对整个有色行业而言,2016年有色行业有三个共性:超低反弹、供应收紧以及联动效应。具体来看,2016月有色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看点:

1.供应持续短缺铅锌涨不停。2016年以来,铅锌是有色中涨势最好品种之一,铅锌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在供给端,铅和锌通常在同一资源点开采,因大型矿山关停导致供应短缺,2016年国外完全停产的锌精矿约88万吨-89万吨,减产约在45万吨以上;铅精矿产能也缩减了15.9万吨,在环保压力下,国内铅精矿供应缺口约为7万吨。铅锌因为供应持续短缺,成为2016年上涨最多的有色品种之一。

2.厚积薄发镍价上涨至一年新高。2016年镍价在上半年一直表现平平,直到7月份,菲律宾新总统上台后放出严查矿山的消息,要关闭任何不符合环境保护法要求的采矿作业,引发大家对后续镍矿供给减少的担忧,镍价厚积薄发,大幅拉涨。加上预计的影响,价格坚挺预计会持续到2017年四月份。

3、原料上涨和物流紧张,铝价创四年新高。2016年铝相较其他金属,涨幅虽较弱,但本身却是比较好的走势。铝于2016年11月14日夺得全年最高价15547.5元/吨,较年初上涨19.02%,破万五大关,创下近四年新高。其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料成本的上涨。铝的主要原料氧化铝,8月开始一路上行,整体反弹幅度在年内达到40%以上。另外一个主要成本就是电力,约占成本的40%,发电需要动力煤,而动力煤受到供给侧改革及运输等诸多因素影响,价格由低位300元/吨以上反弹至640元/吨。二是汽运价格上涨,供应受阻。因为主要的铝锭产区转移至新疆地区,东部地区主要生产铝水,而消费地仍在传统的华东和华南地区,由于汽运价格上涨,铁路运输需求增加导致铁路运力紧张,高达16万-18万吨的铝锭积压在产地。供应短缺以及成本上涨推动铝价大幅上涨。但是上涨的同时,铝企的产能也在扩张,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四季度仍有超过220万吨/年的新建及重启产能释放,2017年一季度将有超过5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陆续投放,使铝价有一定承压。上海有色网预计,2017-2018年国内电解铝新增年产能有望达到600万吨,到2018年电解铝年产能或达4750万吨。预计2017年电解铝产量增速为10.06%,而实际消费增速为6.09%,整体供应格局趋于过剩。

4.受资金推动年末铜价上扬。在其他金属涨得如火如涂的时候,铜价在2016年前十个月一直偃旗息鼓,价格才小幅上涨7%,价格严重低估,终于在11月份,受资金推动单月大幅拉涨近20%,夺得几乎全年的涨幅。铜价2016年的上涨,主要是受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及人民币自国庆节后不断贬值创出新低的刺激,资金大量涌入2016年严重滞涨的铜,借机大幅推动铜价。在供应端,虽然铜行业内的减产仍在推进,铜陵有色铜产量较去年减少10万吨,2016年总产量约120万吨。但2016年全球铜精矿产量增速仍将近5%。在需求端,电力行业铜消费得益于电网投资的高速增长及光伏“6.30”政策而意外强劲,2016年全年铜消费增长也才2.8%。在库存方面,2016年LME铜库存也一直是在15万到40万之间,与去年相差不大,库存高企。

总的说来2016年有色大幅上涨,首先是在宏观面上持续向好,美国总统大选以及人民币贬值支撑有色市场。其次是供给端的收缩,随着2015年四季度至2016年一季度金属价格的阶段性底部,位于成本分位线上端的产能相继关停、减产,使得行业逐渐步入自然式去产能,叠加政策性去产能,供给端产能过剩的情况逐步出清,支撑有色的价格上涨。最后是一定程度的需求改善,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出台带来房地产销售状况的好转,基建投资加速带来制造业投资回暖、汽车等工业产品产销状况改善。

2016年有色价格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供给端的收缩,但是仅有供给端的收缩,对于金属价格的上涨的支撑是不够的,唯有需求端的拉动,才是金属价格持续上涨的动力。2017年房地产回调与基建托底,实现经济在“L”底部的和缓增长,中国经济对商品需求不会呈现超预期,需求端平稳或小幅波动,需求进一步改善的预期恐将落空,这也就意味着,2017年有色金属延续2016年的涨势的希望变得渺茫,而且明年美联储预期有两到三次的加息,对有色市场形成压力。在新的一年有色市场或会有新一轮的探底,但是低点会高于2016年,但是在供给端有色市场变化不大。

三、塑料:亿吨级别的生产规模还将扩大,涨价不一定持续

我国塑料工业自上世纪70年代伴随石油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以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尽管进入十二五以来增速放缓,但截至2016年我国塑料行业规模已达亿吨级别。2016年塑料市场不仅规模继续扩大,市场活跃度也不断攀升。

回顾2016年塑料行业,虽然一波三折,但整体维持强势上涨的趋势,并一举扭转了往年下跌的走势,强势上涨的行情在下半年表现的淋漓尽致。PVC方面,由于原料电石供应紧张,且史上最严超限规定,使PVC运输成本上升,从而导致PVC价格大幅上涨,年内PVC价格高低价差在3570元/吨。目前塑料行业的市场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1.生产企业盈利增强 开工负荷维持高位

2016年塑料原料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其中增幅最大的是PVC,其次是PE,PP增幅相对较小。盈利能力增强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成本的下滑,这主要在聚烯烃产品方面表现较为明显。2016年布伦特原油价格较去年下跌15%左右,使得石脑油制烯烃企业生产成本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是塑料产品价格的反弹,其中PVC涨幅较大,均价较去年上涨500元/吨左右。在盈利水平相对乐观的情况下,生产厂家开工基本维持在较高的负荷,其中聚烯烃厂家平均负荷在90%,PVC也有较大的提升。

2.去库存完美呈现 指引年内价格走向

价格变化与库存周期的变动往往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常规来讲,在库存重建阶段商品价格上涨,去库存阶段商品价格下跌。对于塑料市场这一特点2016年也更加突出,比如2016年较为疯狂的PVC,首先有供给侧改革、出口较好等带动,但价格的快速上涨也离不开市场较低库存的支撑。对塑料制品环节库存了解来看,企业拿货谨慎,工厂原料库存多以订单周期来判断,表现较为被动。因此在原料生产企业依然掌握较强话语权的时代,目前塑料原料市场价格走势呈现与原料供应端库存关联性较强,而制品企业库存量的变化为辅的特点。

3.金融属性愈发明显 塑料期货迎来“牛”年

2016年,由于金融资本的推动,塑料期货市场迎来了大幅反弹。其中,PVC期货上涨约60%。在此期货大幅上行的影响下,塑料现货市场也屡创年内新高。期货引领现货,打破了以往 “现货引领期货”的局面。尤其是下半年,投资资本开始明显增加,产业资金主动拉涨期货,带动现货市场上涨,期现共振,塑料期货迎来了小“牛”年。

4.上游价格波动频繁 下游工厂有苦难言

2016年,原料市场呈现出价格快速波动的新特点,短时间价格涨跌500-1000元/吨,在此背景之下,2016年下游工厂的整体情况可用“难”来概括。在经历了2014年和2015年的旺季大跌之后,厂家的心态变得谨慎,采购多按照订单周期备货。2016年原料行情与前两年相异,企业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原料变化,采购的周期与频率依然坚持前几年策略,时间差使得厂家的利润短时间内不断被压缩,一些企业曾经一度出现过亏损。此外,不同的企业对于2016年的行情变化也表现不同,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备货周期较长,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强,企业的整体利润尚可,中小型企业资金量少,订单数量不稳定,备货周期较短,在原料的快速变化中反应较慢,企业的利润不甚理想,部分小厂出现亏损情况。

5.人民币贬值或持续 PVC出口迎新高

人民币汇率贬值会刺激本国的出口,2016年PVC2016年出口量大增,由于2016年前期价格较低,出口竞争力将强。“一带一路”战略使得沿岸国家踊跃建设基础设施,需求增加。4月份之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弱,PVC出口量大幅增长,截至2011年11月份,PVC前11个月出口总量在101.3万吨,同比增长43.1%。

2017年出口市场,人民币将有较大概率持续贬值,进一步刺激出口。一方面美联储加息直接导致人民币贬值,另一个方面,资金回归美国市场,美国制造业回流也将导致欧美等地区对合成树脂需求增加。此外,2017年国内通胀预期浓厚,炒作氛围随时集聚,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继续冲高。其次国外石化检修计划暂无明确消息,预计仍将在3-4月出现较大规模检修。综上所述,2017年国内合成树脂出口量有望保持增加趋势,价格有较大概率继续走高。

四、玻璃:价格重心有望继续抬升强势背后存隐忧

平板玻璃属于周期性行业,从历史数据来看,大概每3年经历一个周期。行业具有典型的“番茄酱效应”,连续拍打番茄酱瓶子时往往倒不出来酱汁,然后突然间倒出一大坨,这与玻璃行业同时具备三重周期特征有关:房地产周期、资本支出周期、库存周期。对比水泥,玻璃地产周期特征更显著,同时玻璃具备的刚性供给和库存周期进一步加大其周期波动性。

此轮玻璃上涨周期始于15年下半年,进入2016年4月份后基本呈单边上涨趋势。价格上涨源于需求复苏以及前期去产能,产能在环保压力下慢节奏投放,加上旺季来临,价格处于新周期的上行通道。 2016年地产销售增速冲高回落,需求增长幅度有限,同时供给投放压力依然在,行业盈利改善下复产在加快,但受制于环保压力,短期内冷修复产、新增产能投放不会那么快,中期看,需求增速预期较低,新增产能也将逐步释放,价格进一步上行动力在减弱,由于成本因素,价格重心有可能继续抬升,但强势背后也存隐忧。

1.行业利润改善,现货重心上移

平板玻璃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从去年全年来看,整体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华北、华东市场价格匀速上行。该地区去产能化速度较其他地区进展明显,在去年冷修的15条生产线中,4条来自于河北地区,6条来自山东,两地累计冷修生产线占比达到总冷修产能的2/3。即使算上复产和新建产能,河北地区的净增加产能为3500吨/天,而山东地区的净增加产能只有250吨/天,供给产能增加有限。此外,在当地产业链下游良好发展背景下,即便行情不佳,当地的深加工企业也能消耗部分玻璃原片,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生产厂家压力。

相比之下,其他市场去产能速度明显弱于华东、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受季节性因素干扰较大,价格表现为阶段性加速上涨,去年7月雨季之后上涨行情才开始启动,但涨幅却毫不逊色于其他地区,甚至创下2011年以来高位,但是价格波动较为剧烈;而东北市场,因冬季气温较低阻碍玻璃销售,近年来原片及加工产品出口不断增加,玻璃销售不再依赖冬储,波动相对缓和。总体来看,平板玻璃行业利润扭转,玻璃现货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6.5%。

春节期间,下游加工企业进入停工模式,在玻璃生产的连续性影响下,生产企业累库将不可避免,厂家降价也在情理之中。但玻璃生产企业库存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这表明当前需求端仍处于良好局面。

2.产能增速放缓,供给压力不大

在供给侧改革影响下,近两年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增速明显放缓。2015、2016年新建生产线分别为10条和9条,大大低于前几年的点火生产线数量。即便在2016年行业利润普遍好转的背景下,2016年1—12月玻璃产量同比增速也只有5.80%,明显低于同期需求面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8.1%的增速,供需格局大大改善。在供给侧改革以及近年环保压力的影响下,后期新增产能投放压力不大。不过,在利润驱动下,冷修生产线或有复产需求。

3.原料价格上涨,玻璃成本抬高

燃料方面,作为玻璃生产原料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2016年煤炭、天然气及燃料油等价格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动力煤2016年全年现货涨幅最高超过100%,尽管去年12月以来有回调趋势,但依然较去年年初上涨72%;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价格呈现小幅上涨局面;而燃料油一方面受原油价格的抬升提振,另一方面在新环保标准影响下,燃料油市场货源供应量缩减,下游采货难度加大,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6.5%。

纯碱方面,2016年下半年以来价格进入快车道。以华中地区为例,纯碱价格从7月初的1200元/吨一跃上涨至当前的2100元/吨。其中,去年11月以来的涨幅更是达到惊人的35.4%。据了解,部分厂家甚至出现货源紧张、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生产1吨平板玻璃需要0.2—0.22吨纯碱,纯碱价格的上涨大大抬高了玻璃生产成本,近三个月以来助推玻璃生产成本上升约120元/吨,这正是玻璃生产厂家不愿主动降价的主因。当前纯碱厂家库存处于低位,后市价格高位振荡概率大。

因此,从原料端来看,不论是燃料还是纯碱,价格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并且作为新常态将在长期内影响玻璃生产厂家成本。

4.需求高峰已过,房市消耗趋降

在平板玻璃的需求端,建筑玻璃占比在75%以上,因此,房地产行业的走向便成为影响玻璃需求的重要指标。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拉动了建材商品的需求,不论是建筑施工初期需要的螺纹钢,还是装饰工期用到的平板玻璃,其产销及价格都得到明显提振。

面对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2016年10月多城市发布房地产调控新政,在限购限贷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需求群体,居民购房热潮有所下降。在4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三线城市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拐头迹象。一般来说,楼市需求转折较政策性调控的发布可能延后半年或以上,由此来看,预计今年二季度或更晚些,房地产需求对玻璃的实际消耗量将减弱。

出口方面,面对庞大的国内竞争压力,平板玻璃企业不断拓展出口市场。随着玻璃加工产品逐步多样化,企业在原有大多出口原片玻璃基础上,增加了加工产品的出口量,利润也有一定的扩展,出口成为玻璃需求的重要一部分。

中期来看,由于原料价格的上扬,玻璃生产成本已大幅抬升,同时,尽管需求高峰已过,但对建筑玻璃的实际影响延后,加之供给端压力不大,厂家库存还有一定的增长区间,因此玻璃价格重心有可能继续攀高。

(来源:中钢协、金融界、卓创资讯、期货日报)

猜你喜欢

升幅玻璃价格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4月末东部地区工业企业应收账款 升幅有所提高
4月末中部地区工业企业应收账款 升幅同比明显回落
4月末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升幅提高
4月末东部地区工业企业 产成品库存升幅回落
我不是玻璃熊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