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涨声”中寻求新的突破

2017-03-24晓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7年3期
关键词:涨价原材料制造业

晓莺

在“涨声”中寻求新的突破

晓莺

似乎很突然,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燃油等生产资料产品的价格不约而同地上涨,涨价幅度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在网上的许多帖子中,我们都会在开头看到这样令人惊悚的一段:

去年三季度以来,木材涨价15%-30%,塑料涨价30%,铝材涨价30%,钢铁涨价30%,玻璃涨价40%,不锈钢涨价40%,纸箱涨价30%,运费涨价33.6%……

由于上述产品的涨价,又拉动了一些相关产品的涨价,形成了连锁反应。这些材料的涨价和我们钢结构行业、门窗行业、采暖通风行业以及建筑给排水设备行业都是密切相关的。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加重了这些行业的成本负担,而能否将成本上升的负担成功消化,前景并不乐观。如何保持企业的效益,消除由涨价而带来的提高成本因素,已经成为我们企业新的课题和当务之急。

材料价格上涨,受哪些因素影响

2016年11月开始,供货商关于价格上调的通知函如雪片般飞向各个厂家、经销商,已有不少品牌的产品开始陆续提价。许多公司材料采购负责人透露,由于库存,公司仅能尽力保证年底之前不提价,但上游供应链成本上涨,整个行业价格整体上涨基本已成定局。具体哪些原因使价格上涨的呢?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透露,除煤、钢之外,2017年去产能力度将进一步扩大,包括有色金属等多个新行业的落后产能将进入去产能行列。工信部副部长徐乐江日前表示,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完善民机铝材上下游合作机制,争取在民机铝材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上取得重大突破。

据了解,各地政府加紧落实2017年去产能工作安排。北京市未来将分类处置50户以上“僵尸企业”;天津市将进一步压缩钢铁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而钢铁大省河北也将进一步压缩钢铁、煤炭、玻璃、水泥等产能,2017年加快廊坊、保定、张家口钢铁产能全部退出,承德、秦皇岛等地钢铁产能部分退出。

除了去产能之外,2016年9 月1 日,号称“史上最严超限令”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交通部门对于超载车辆实施新一轮“严打”,许多行业依靠“超载”压缩成本的潜规则被全部打破。物流运输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大、也更深远。超限令出台提高了道路交通安全,但确实带来了比较大的成本压力,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成本已经出现了结构性上涨,对于纯利润微薄的行业来说,材料企业不可能独自承担成本上涨的压力。

人工费上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物价上涨,实际生活成本增加,再加上年轻人越来越少选择重型制造行业,导致人员紧缺。在某些行业,技术工人和重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远超普通白领。

总的来看,这些上涨是各种成本上升、环境治理、货币政策、汇率波动、宏观调控、甚至行业垄断导致的被动上涨。目前看来国内外市场需求、消费者价格指数、企业赢利水平、工业增速等还没有明显好转,这种涨价并非经济基本面好转催生的,是否可持续很难下结论。

材料价格上涨,制造业能否迎来春天

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一波原材料涨价,使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涨幅扩大,表明制造业积极因素在累积,制造业进入企稳回升的通道。不过,面对涨价潮,不同类型的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而这恰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这一波原材料涨价,一方面是2016年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走高,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趋向减缓,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去库存取得一定成效。以广东佛山为例:2016年不独钢铁涨价了,其他原材料也涨了,而且纷纷在岁末创下年内新高。像佛山市监测的6种有色金属价格在2016年1月降至41058元/吨的最低位后开始反弹,逐步上涨至12月58650元/吨的年内最高点;监测的2种化工产品从1月3192元/吨低位涨至12月5188元/吨的年内最高点。

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卫平教授认为,2016年12月,佛山市制造业重点企业PMI实现较大幅度的升幅,显示佛山制造业已经走出了上半年低位徘徊的局面,进入了企稳回升的通道。PMI是反映制造业经济预期、信心的标志性指标。广东2016年制造业PMI整体都呈前低后高走势,表明制造业企稳态势得到持续巩固,市场信心不断增强。有分析指出,进入2017年,制造业仍有望延续2016年的良好走势。

那么,2017年原材料价格又将如何呢?佛山市发改局报告指出,后期生产资料价格仍将跟随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上行,但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和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预测2017年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愈演愈烈的原材料涨价潮,目前正在席卷中国制造业。制造业企业面对原材料上涨,不少需要面临成本负担加重的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张航燕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面对原材料涨价,制造业的大企业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在单位利润摊薄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生存,对于制造业小微企业而言其生存比较困难,不排除一些企业会面临倒闭的危机。眼下国家加大环保治理力度,一些小的、装备能力比较低的工厂关掉了,而环保要求的趋严会带来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成本的激增,让迫于产能过剩和国内消费低迷而不得不减价促销的制造商,只能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而同样的情况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能面临的困境更加难以摆脱。在我国,大多出口企业依然是通过传统OEM模式进行订单生产。这一模式下的同质化现象,让这些企业在面对海外品牌商议价的时候处于劣势,尽管企业成本上涨,但很难将成本转移到出厂价上,企业只能是本着“涨价不丢单”的精神艰难过渡。

此次原材料价格上涨,首先冲击了缺少自主品牌的代工企业,似乎在为企业敲响警钟:过去的几十年,低制造成本让“Made in China” 引领中国外贸走在世界前沿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随着东南亚国家在中低制造业上的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优势越来越明显,依靠传统代工模式出口的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已成必然。

目前,互联网的出现为企业采购和销售提供了新的平台,企业需要跟上形势的发展,关注电商平台和跨境贸易平台的动向,把握时机,创新开拓,创出一条破解涨价谜题、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

C

1671-3362(2017)03-0012-02

猜你喜欢

涨价原材料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观点
知识无穷尽
唉,又涨价了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