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浙江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纪实
2017-03-24王晓红
◎王晓红
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浙江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纪实
◎王晓红
“家和万事兴”, “家”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近年来,为了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民革浙江省委会 (以下简称 “省委会”)从 “家”入手,在全省创建推广 “民革党员之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民革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一些经验。
“民革党员之家”的建设缘起
党员活动场所问题,是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块 “短板”。大部分基层组织,平时开展组织活动就像打 “游击战”,搞一次活动换一个地方,显得比较松散随意,特别是在诸如组织政治学习、召开支部大会、参政议政研讨等活动时,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补齐这块 “短板”,是基层组织常年来探究的一个难题。
2015年初,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提出,浙江的民革党员要有 “五个家” (小家、社会的家、支部的家、网络 e家、党员之家)。 她强调,建立“五个家”中的 “党员之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党员学习、交流、履职等组织活动需要,展示党员风采,宣传民革工作,激发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使党员之家建设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在前期,省委会先有选择性的挑选了一些条件相对成熟的基层组织进行试点。2015年9月,省委会领导亲自带队到宁波、金华、丽水、温州等地开展了专题调研。11月,省委会召开常委会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推进示范性党员之家建设,请民革湖州市委会、青田县委会、龙游县支部分别介绍了党员之家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讨论通过了《民革浙江省委会推进示范性党员之家建设的意见》 (下文简称 《意见》),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全省民革地方组织和区域性基层组织基本建立示范性党员之家,达到有固定场所、有宣传展示、有组织活动、有管理制度、有档案资料、有管理人员等 “六个有”的要求,把党员之家建设成为多党合作的生动样板、展示风采的重要窗口、服务社会的有效平台。
建德民革党员之家全貌。
截至2016年底,浙江省 18个地方组织中,已建或在建的活动场所13个,51个区域性基层组织中,已建或在建活动场所27个。
党员之家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基层组织活动的固定场所,更多的是让广大党员找到了心灵的港湾和精神的家园。年过八旬的老党员朱振球说,民革之家让他越活越年轻,也因为这个“家”,让他对组织更有感情了。年轻党员兰胜伟说,民革之家让他这个外乡人在青田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的在外省的民革党员看到消息说,老家了有党员之家,回家的心更加迫切了。
2016年10月,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率调研组来到浙江,对省委会以 “民革党员之家”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调研。他对浙江省的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也给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向着更高更好的目标继续前进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民革建德市委会主委徐拥军说, “下一步我们会按修主席的指示,以民革党员之家为载体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把民革党员之家,建设为民革党员加强政治修养的阵地”。民革金华市委会主委刘净非说,一定会按照民革中央、省委会的具体要求,把 “家”建设成为多党合作的生动样板、展示风采的重要窗口、服务社会的有效平台。民革浦江支部副主委孙婉贞、金海莹,民革义乌基层委党员、省人大代表冯秀琴对各自本地民革党员之家的未来都充满期待,他们共同表示,唱好向心歌、写好助力篇、抡好强基锤、谈好牵手情;把 “家”打造成温馨之家、友谊之家、议政之家,成为广大民革党员的精神家园;发扬民革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画好同心圆;开拓创新,扩大民革的影响。
民革党员之家的建设经验
建设一个家不容易,能够将家建好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更不容易。梳理浙江民革党员之家的建设情况,我们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值得重视。
1.中共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是党员之家能够成功建成和运转的重要前提。
青田党员之家是全省最早建成的党员之家。2011年,民革青田县委会提出要建党员之家 (最初名为 “民革文化中心”),这一提议得到了中共青田县委和政府的重视。时任中共青田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光文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 “都说有位才有为,民革有了自己的阵地,才能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职能作用,中共青田县委应当给予支持。”他的观点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王通林的赞同。同年7月,中共青田县委常委会对民革文化中心的选址及用房问题进行了讨论,决定由县财政局从国资房产中调剂解决,并通过政府立项解决部分修缮经费。2011年底,徐光文副书记在知悉党员之家缺少修缮资金后,立即召集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决定将党员之家的修缮建设列为2012年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35万元,及时解决了民革县委会的燃眉之急。中共青田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吴飞飞还代表中共青田县委统战部向党员之家赠送了组合式陈列柜,并主动联系本地书画篆刻界名人,邀请他们为党员之家的篆刻书画沙龙提供义务指导。在各方的大力帮助下,青田的民革党员之家火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活动中心。民革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参政议政热情也得到了充分激发和调动。
2.党员对民革的爱是党员之家能够顺利建成的重要条件。
长期以来,温州龙湾的民革党员们一直希望能有处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龙湾基层委员会主委张雪梅决心为基层委员会置办一个 “家”。在家人的支持下,张雪梅不仅拿出个人房产,将其作为民革党员的家,还将奶奶的嫁妆放在这个家里当做存放资料的档案柜。这个家虽然面积不大,只有40余平方米,但整个 “家”飘着 “雅致”的芬芳:典雅的中式木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写着 “同心阁”三个字。这个 “家”分为会议室和书屋两部分, “家”里陈设着民革党员创作的书画、捐赠的书籍,还设有一面照片墙,挂着基层委员会的一些活动照片。
与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龙湾党员之家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阳民革党员之家,面积有280平米,大空间被合理分割为不同功能的区域,但这两处房产的性质却如出一辙,这个家是民革东阳基层委员会主委卢海岩提供的个人场地来建成的。
党员对民革的爱还不仅仅是体现在贡献出场地这点上。当得知青田文化中心选址确定后,全体青田民革党员们欢欣鼓舞,纷纷主动出钱出力支持文化中心建设,共捐款物价值20多万元。因为能有自己的 “家”是大家20多年来的期盼!
龙游民革党员之家一角。
3.扩大和丰富 “家”的功能,积聚生机和活力。
家不能只是一座空洞的房屋,她需要内容来填充;家要发挥作用,才能有生机和活力。
民革龙游县支部的13名党员的家令人惊叹。810平米的 “家”占据了一栋四层小楼的第三、四层,有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法律援助室、党员活动室、民革史展厅、中山苑等功能性场所。展厅自建成以来,在宣传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已有浙江省11个市及台湾、香港、上海、江苏、深圳等地的人士前来考察,部队、学校、机关单位等各界群众也前来参观,已接待参观考察团队60多批次,近3000人次。这个家最有特色的功能就是培训基地,2016年,它承接了来自省内外、各民主党派、各类型的培训班24场。因此,这个 “家”被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命名为“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被中共龙游县委、县政府命名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龙游民革之家不仅成为了民革龙游支部党员的活动家园,也是民革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4.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能搞一刀切。
浦江民革党员之家位于虞宅乡的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里,这个基地主要是乡政府用来出租给创业青年的。在中共浦江县委、县政府、县统战部多方努力协调下,这个场地以免租金的方式租给浦江民革用于建设党员之家,同时,在党员不开展活动场地空闲时,创业青年依然有权使用该场地。同样产权共用模式的还有丽水的民革党员之家。2015年10月,经民革丽水市委会和莲都区下林村民委员会商定,双方开展文化共建,在 “下林村九坑活动中心”增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丽水市委会九坑文化活动中心”牌子。下林村委会无偿提供文化活动中心场所,并免费提供用水用电。民革丽水市委会主要是发挥自身特长,为场所建设注入内涵,比如捐赠摄影、书画作品和图书等。目前民革丽水市委会已在中心添置了价值6万余元的图书、50多幅台湾和丽水民革摄影家的作品,已开展各类活动10次、参加的党员近200人。
浦江、丽水两地带给我们的经验是,在建设家的过程中,决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让 “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青田民革党员之家既是个 “文化传播器”,又是 “文化孵化器”。这个 “家”不仅是民革党员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全县文学艺术爱好者们以“文”会友、以 “文”交友的首选之地。这个 “家”中设有党员活动大厅、支部活动室、老党员读书会办公室及阅读阁、墨香园、排练厅等文化功能活动室。每周二、周四开展的篆刻、书画沙龙,爱好者济济一堂,让全县的书画爱好者 “离酒桌,远牌桌,近书桌”,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与此同时,付出有了丰厚的回报,各类书画、书法大奖接踵而来。为倡导尊老爱幼的文明风尚,增进社会和谐,每年暑假, “家”里都会开展“祖孙三天乐” “石文化夏令营”等活动,这也是县委会多年来坚持以文化中心为阵地,发挥党员优势,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特色传统活动。从2014年开始,县委会还在此开展了系列的讲课培训:有关于参政党信息、提案、社情民意等写作指导系统培训课;有合唱、摄影、书画鉴赏等培训课程,参加的党员达600多人次,还有很多社会人士也参与其中。
5.要及时沟通,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问题。
为了让家能够迅速高效地建设起来,及时沟通了解情况显得也非常重要。在建设前,各相关组织会将建设方案报告各市级组织并及时与省委会汇报沟通。在建设过程中,根据需要帮助各地协调解决有关场地、资金等问题,并对党员之家的软件建设提供帮助和指导。为了实时掌握全省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的情况,近两年来,省委会还通过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专门就民革党员之家建设开展了多次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浙江的民革党员之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一些经验,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1.思想认识有偏差。对党员之家要不要建、建不建得起、用不用得好等问题,党员们想法不一,存在偏差。有的坚持 “无用论”,认为党派组织平时管理就比较松散,活动也不多,没有必要专门建设固定场所;有的对后续运行管理担忧,担心建好以后,使用率低、管理难跟上,最后成为摆设。
2.推进力度不平衡。总体来说,各地推进党员之家建设的力度都不小,有的地方根据省委会的总体部署,迅速行动, “一把手”主动协调,想方设法解决场地资金等问题,推进的力度大、成效明显。但也有个别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强调困难多一些,主动想办法少了一些,推进情况不够理想。
3.现实问题难解决。这主要还是体现在场地和经费问题上。从调研的情况看,不少地方通过自身努力,已经建立或正在着手建设党员之家,但也有部分地方组织对建立党员之家存在顾虑,比如要向政府拿固定房产不太现实,场地难以落实;没有经费来源,建设维护费用难以解决;比如有人提出,专门建设党员之家利用率不高,日常运行难以持续等。
4.后续管理不到位。党员之家在建成之后,后续管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有的地方专门聘请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有的地方由工作人员兼职,也有的地方通过以房养房的形式做好日常管理维护。但是,有的地方重建设轻管理,硬件较好、软件不足;有的地方功能单一、作用发挥不好;有的地方平时没人管,有活动临时开个门, “家”的功能不明显。因此,谁来管、怎么管、怎么才管得好,还需要不断创新探索。
在调研时,修福金副主席曾指出, “建设民革党员之家,就要从一个 ‘家’一个 ‘家’开始,不断地累加在一起,从而将13万民革党员凝聚起来,为社会作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建设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光要建立起一个实物构件,更重要的是要如何使它在加强民革自身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之家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建设党员之家的征程上,浙江各级民革组织的任务还很重,路还很长。但我们有信心,一定能把我们这个 “家”建设好,利用好!
(王晓红,民革浙江省委会宣传处主任科员/责编 刘玉霞)